APP下载

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2014-11-28孙士鹏高峰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7期
关键词:种植模式田间管理玉米

孙士鹏 高峰

摘要:从机械深松、种子选择及处理、种植模式选用、免耕播种、田间管理、保护性耕作、适时收获等方面,论述玉米机械化种植的技术要点及关键环节,为提高玉米产量及作业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玉米;种植模式;免耕播种;田间管理;机械收获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7-0003-03

玉米种植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机械深松、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高光效种植等项目的推广,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生产实际中将上述几种技术结合起来,可以取得不错的玉米种植效果。

1 疏松土壤

为使玉米地达到良好的待播种状态,要在适当的情况对其进行疏松。土壤疏松可在大体上分为对耕作层的疏松和对底层的疏松2种。

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是位于耕作层以下较为紧实的土层,由长期耕作经常受到犁的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所致。长期对土地进行犁耕或者旋耕,耕作层的底部长期受到挤压,会形成相对硬实的地犁底层。一定厚度的犁底层对保持养分和水分有益。但犁底层如果过厚、过实,会对物质转移、能量传递、作物根系下伸产生不利影响。遇到较大降雨时,犁底层会阻挡雨水下渗,使耕层含水量过大,影响作物生长。因此,必须采取深翻或深松的方法改造、消除犁底层。

耕作层的土壤容重在1.0~1.3之间时,最利于玉米生长。一般来说,如果土壤的容重达到1.3,就需要进行疏松;如果耕作层底部的土壤容重低于1.3,说明没有形成犁底层。东北地区耕地的耕作层一般为地表下20 cm左右,犁底层通常存在于耕层5~10 cm的区域内。如果只需要疏松耕作层,作业深度应控制在25 cm左右;如果需要打破犁底层,机械作业的深度应该是30 cm左右。

2 种子的选择及处理

玉米品种应根据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选择。一般来说,如果当地的热量资源充足,应尽量选择生长期较长的玉米品种,而热量资源较差的地方则适合种植生长期较短的玉米。如果种植地块的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应选择产量潜力高、增产潜力大的玉米品种。如果地块的土壤和水源条件较差,应选择生产潜力稍低,但稳定性能较好的品种。土壤养分不平衡、地温不正常的地块,应避开不适宜此条件生长的品种。要进行高光效种植,则应选择耐密、优质、高产、抗倒伏的玉米品种。

通过肉眼即可初步鉴别玉米种子的好坏,主要观察玉米种粒的形态是否大小一致,是否有破损、霉烂的情况及是否掺杂土块、沙粒等杂质。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清选,除去其中的大小粒、破损粒及其它杂质,确保种子的纯净度不低于98%,含水量不高于14%。根据具体情况对种子进行相应的药剂处理。为防止玉米丝黑穗病,可以用0.3%的氧环宁缓释剂拌种,防效可达90%以上。种子包衣处理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即在种子表面人工加一层胶囊,胶囊中加入农药、肥料、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弱毒病毒等,以保护和催发种子发育。播种前进行2~3 d的晒种。如果条件允许,用等离子种子处理机对种子进行杀菌消毒,确保种子的发芽率和长势。

3 种植模式

玉米的种植模式主要有保护性耕作的大垄双行种植模式、旋耕垄的标准垄种植模式和高光效种植模式3种。保护性耕作种植和高光效种植是较为先进的技术模式。在雨水充足、光照略有不足的的情况下,3种种植模式的玉米长势差异不大,但9月中旬后,采用保护性耕作大垄双行种植模式和高光效模式种植的玉米植株叶片未见枯黄,而旋耕垄标准垄种植模式的植株叶片已经枯黄,失去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

采用高光效种植模式的地块不应小于5 000 m2,且应选择磁南偏西18~20°垄向的地块。如果原垄向不符合要求,应将原来的垄旋耕整平,适度镇压,再按新的垄向播种,满足高光效种植的垄向要求。符合高光效促植要求的地块,在垄沟的两个垄侧播种,两苗带相距40 cm;隔2个垄沟再播种2行,形成窄行距40 cm、宽行距160 cm、总宽200 cm的组合超大垄。翌年在宽行距160 cm处播种小行距40 cm,第三年靠另一侧播种小行距40 cm,实现倒茬休耕轮作,3 a为1个周期。

保护性耕作的大垄双行模式是指两种植带宽度为40~50 cm,休闲带为80~90 cm,每公顷保苗6.0万~6.3万株。高光效种植模式单位面积上的植株过密,有可能产生茎秆细、结穗小的不良后果,所以相对而言,农民比较认可大垄双行模式。

4 免耕播种

因为北方土壤比较松散,不易形成大块,因此比较适合进行免耕播种。播种时需要使用专门的免耕覆盖播种机,在耕整后的地块、留茬越冬的地块和秸秆粉碎还田的地块均可作业。根据作物品种要求的种植条件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适宜播种期,东北地区的播种期大致在每年4月中下旬,干旱时应抢墒早播,水分较大时宜散墒晚播。一般来说,耕层10 cm深处的地温稳定在8 ℃以上、0~10 cm土壤含水量达到15%~22%时为最佳播种期。

播种深浅和覆土厚薄要均匀一致。播种过深,种子发芽所需的空气不足,幼芽不易出土;播种过浅,容易落干,出苗不全。若播种深浅不一致,迟出的苗容易成为弱株。播种深度一般为4~7 cm,误差绝对值不超过规定播深的20%。干旱时宜深不宜浅,墒情好时宜浅不宜深

播种时应避免因堵塞造成漏播,或将种子浅播在成条或成堆的秸秆上。若播种时地表有干土层,则应深开沟浅覆土,保证种子落在湿润的土壤上。同时要做到下种均匀、不重种,各行播量一致。播行应保持直线,相邻行距要均匀,不能过宽或过窄。如果要进行高光效种植,应选择优质、耐密、高产、抗倒伏的玉米品种,株距根据品种和地力确定。保苗密度越大,株距越小;保苗密度越小,株距越大。

播种时施肥应深施在种下方3~5 cm或侧下方5~10 cm处,种肥要隔离。化肥中不应有潮结块及其它杂质。将几种肥料拌匀,随拌随施。

5 田间管理

及时间苗、蹲苗。间苗是为了保证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剔除农作物当中不需要的幼苗。合理间苗可以促进植株的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在得到充足水、肥、养的情况下同步生长。间苗一般在玉米3~4叶期进行。间苗不及时,会浪费土壤中已经投入的养分和肥料。蹲苗是指通过中耕及扒土晒根的方式抑制幼苗茎叶徒长、促进根系发育的一项技术措施。玉米蹲苗一般在出苗后至拔节前进行,具体方法根据土壤墒情、肥力、苗情及气候条件等灵活掌握。玉米蹲苗仅适合在土壤墒情好、肥力充足的田地进行。

杂草控制是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重要环节之一。为防止杂草滋生,及时喷撒阿特拉津等除草剂,全面封闭地表。喷施除草剂时,应根据地块杂草的情况合理配方,用38%的阿特拉津300~400 mL/667 m2,兑水30~40 L。

作业前检查喷雾机械的各连接部位是否牢固可靠、密封良好。喷药泵应压缩稳定,符合要求;喷嘴的喷量要均匀一致,误差不得超过50%;接触药剂的物体,要有良好的耐腐蚀和耐磨性。

要搞好田间区划,地头留地线,并做好标记,以便做到不重不漏。要适时打药,喷除草剂的时间根据气温和风力而定,气温在10~15 ℃之间、风力小于3级为最佳时机。

玉米是一种需肥量大的作物,不单是在播种的时候需要施基肥,在生长期间同样需要施肥,施肥的次数和数量应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而定。一般来说,玉米苗期株体小,所需的养分也不多,因此施肥量应尽可能的少。穗期是玉米能否实现高产的关键时期,要猛攻穗肥。一般来说,穗肥用量应占施肥总量的50%左右。另外,在玉米拔节和开花授粉后,应该根据玉米生长的具体情况适当施肥。

玉米的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丝黑穗病、青枯病等,主要虫害有玉米螟、地老虎、粘虫、红蜘蛛等。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农户应定期检查病虫害情况。一旦发现,及时与当地植保部门取得联系,在其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控制和消除病虫害。

6 机械收获

选用合适的玉米收获机。现有的玉米收获机一般适用于垄距60 cm左右的的地块,而大垄双行的种植带一般不超过50 cm,机收作业有一定难度。但从农机手的作业实践看,现有的四行玉米机也可以收获种植带40 cm宽的大垄双行地块,选用小七行玉米收获机和自走式两行玉米机收获的效果更好。

玉米收获过早过晚都会导致玉米产量减产,因此适时收获很重要。籽粒基部黑色形成及籽粒乳线消失时,玉米雌穗苞叶松散,即可收获。

一般情况,可以采用带秸秆粉碎装置的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作业,实现玉米收获和秸秆还田一次完成。部分冬季风大、玉米产量不高的地区,可以选择人工摘穗、留整秆越冬的方式。留秆方式有立秆和倒秆2种,如选择倒秆方式,秆应顺风向压倒。秸秆的利用方式较多,但从保护耕地、提高玉米产量方面来看,秸秆还田是最好的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苗全,刘辉,苗永军.如合疏松犁底层和耕作层[J].农机科技推广,2013(9):35-37.

[2] 桑海涛,周圣君.影响玉米机收水平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到农机科技推广,2013(10):22.

[3] 邱立春,纪凤芳.农机化生产技术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2.

猜你喜欢

种植模式田间管理玉米
南阳盆地绿色小麦种植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分析
收玉米啦!
我的玉米送给你
抢种暮春
旱粮—黄秋葵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关键技术的研究
旱粮—黄秋葵高效复合种植模式及保鲜技术规程
冀北山地果树下食用菌种植模式研究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