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延续与创新
2014-11-28李冀
李冀
【摘要】 作为韩国新电影中举足轻重的一种类型,爱情片具有浓厚的韩民族特色,自成一派。韩国爱情片既殊异于西方,亦与其他东方国家的爱情片有别,它在类型策略、视听语言、情节模式、风格特征以及思想价值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而且总能于庸常之外见出新意,将类型夯实并有所创造。
【关键词】 韩国新电影;爱情片;类型;延续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爱情片是韩国新电影中举足轻重的一种类型。“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爱情片是韩国电影中数量最多的类型片种,在票房上占有突出的位置,对韩国观众、韩国电影发展的影响很大。其次,与韩国其他类型片相比,韩国爱情片在类型片本身的拓展上成绩显著。”[1]作为最早走出韩国本土的几类电影之一,爱情片具有浓厚的韩民族特色,自成一派。韩国爱情片大多属于低成本小制作,唯美精致的画面、浪漫动人的情节、清新自然的韵味、精心设计的细节、婉转悠扬的音乐、外形靓丽的男女主角、富有感染力的表演,这一切共同营造出电影东方式的淡雅格调,表达着东方人细腻的情感世界,使得韩国爱情片以散文诗般的情致而有别于西方及其他东方国家的爱情片,它在类型策略、视听语言、情节模式、风格特征以及思想价值等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
屈指算来,韩国爱情片产量可谓惊人,具体作品不胜枚举,从新电影发声之初直到现在经久不衰,而且几乎每年都有脍炙人口的爱情影片问世。《上网》、《记忆中的风琴》、《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触不到的恋人》、《礼物》、《我的野蛮女友》、《春逝》、《恋爱小说》、《爱有天意》、《恋爱进行时》、《我脑中的橡皮擦》、《悲伤电影》、《你是我的命运》、《我们的幸福时光》、《我的爱》、《幸福》等等,都是其中有口皆碑的优秀作品。韩国爱情片里描绘了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爱情故事,凡是人们所能想象的爱情面孔基本都被韩国导演尝试个遍。但由于爱情片表现对象相对纯粹的特性,总的说来它的结构和形式系统是比较稳定的。也就是说,对这种美好情感亘古不变的追求和向往,使得此类电影在具体表现内容上大多不枝不蔓,重点关注爱情本身,紧紧围绕追寻爱情道路上遇到的冲突展开叙述,而相对较少将目光投向其他的社会人生问题。其叙事模式大致相似,即爱情经萌生、发展、继而受阻的整个过程;其结果也无非两类,经历种种曲折后最终完满实现终成眷属,或者悲伤收场劳燕分飞。韩国爱情片大体上遵循了这样的叙事模式,有时因此被指故事俗套,但换个角度来看俗套却往往意味着经典,意味着它是按摩人们心灵的最有效方式。因为类型电影本来就建立在对屡试不爽的成规俗套的反复演绎和总结之上。当然,韩国爱情片之所以能深得人心,除了对类型规律的通晓,更关键处在于人物选择、情节设置、表现手法、细节设计等方面的匠心独运、别具一格。它紧跟社会时代潮流,总能于庸常之外见出新意,将类型夯实并有所创造。
明快温馨的浪漫小品是韩国爱情片的必杀技。所谓小品,就是简洁的、单纯的小作品,本身没有特别复杂的内涵,基本反映事物的一个侧面或现象,表现形式较单一。这与爱情片本身的精神诉求是非常相符的。爱情的美好并不在于它深奥玄秘、繁杂莫测,而是因为它简单纯粹,如同水晶一般清亮透明。在金钱主宰一切的商业社会里,古典脱俗的伟大爱情近乎绝迹,天荒地老矢志不渝只是传说中的故事,身份成了衡量爱的重量的砝码,而情成了物质的附庸,爱情已经面目全非,变成了充满各种计算、牵涉各种关系的浑浊之物。然而,禁锢于无奈现实的人们更因此而产生对纯粹爱情的群体渴望,他们向往洁净无瑕、不掺杂任何功利的纯爱。这从根本上说,是对美好人性的呼唤。韩国爱情片就是抓住这点,演绎出一个个令人感叹的超脱世俗的爱情童话,孜孜不倦地制造着惊世的深情甜美。虽然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寻觅,观众也明知都是杜撰虚构,却依然欣然接受,心甘情愿地被它俘获。《假如太阳从西边升起》以一种自嘲的姿态对现实中门当户对的爱情观念进行了戏谑式的解构。影片开始有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旁白:“有些事理论上对,却不会成为事实,像韩国职业篮球队打败NBA梦之队,或是韩国小姐嫁给小摊贩。我们都知道,这些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电影的奇妙就在于能让生活中不存在的事情成真。当影片中电影明星与棒球裁判即将交错的爱情突然间峰回路转,习以为常的事情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对爱情有着美好憧憬的人们感受到了那一刻的激动与兴奋。
因为这些韩国爱情片拍得如此美好动人,补偿了人们在现实中的缺憾,给人们灰色无奈的生活带来一抹光亮、一线希望,使人们对真和美产生了强烈的信念,它们也因此体现出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因为情感是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社会、经济等级差别和对立的万能钥匙,是消解权力、金钱的拥有者与缺失者之间的尖锐冲突的中和剂。因此煽情的电影也就担负起了为现存体制和秩序的主流意识形态制造各种社会神话的文化职能。”[2]《上网》、《记忆中的风琴》、《假如太阳从西边升起》、《美术馆旁边的动物园》、《恋风恋歌》、《触不到的恋人》、《恋爱素描》、《求偶一支公》、《跨越彩虹》、《玛德琳蛋糕》、《爱有天意》、《人鱼公主》、《舞者的纯情》、《青春漫画》等影片,都属于这样制作精美而颇见功底的爱情小品。它们通常情节并不复杂,叙事干净流畅,影像优美如画,情感微妙含蓄;它们挖掘日常生活中生动感人的细枝末节,以小幽默增添轻松欢快的气氛,其余味悠长,意蕴隽永。
描绘执着于伤感美学的悲情故事,是韩国爱情片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悲情几乎已经成为韩国爱情片的标签,人们轻易就能指认出来,并通俗地将之比喻为“泪弹”,与其他国家的爱情片进行区分,这既为它带来声誉,又常因此饱受争议,在此我们将重点讨论。这类影片以缺憾结局,咏叹爱情的神圣纯洁、至真至纯和不能长久拥有的怅惘,令人心酸、催人泪下却不失温暖慰藉,引发人们关于爱情超越性本质的思考。《信》、《错爱双鱼座》、《爱的蹦极》、《礼物》、《恋爱小说》、《菊花香》、《恋爱进行时》、《我脑中的橡皮擦》、《长腿叔叔》、《雏菊》、《我和我的女友》、《蜥蜴》、《我们的幸福时光》、《不需要爱情》、《秋天路》、《爱情》、《悲伤电影》和《我的爱》中的故事片段等都可归入其中。这类爱情片的突出特点是多有极端障碍情境的设置,如绝症、失忆、死亡、身世血缘、时空阻隔等,就在体味爱情美好的时刻迎面当头一棒,相爱的尽头往往就是生命的戛然而止,以此增加对人们情感的冲击力,实现预期的悲美的审美效果。在电影时长有限的前提下,利用生离死别这一人生中最悲痛最苦涩的体验,直击人性中最敏感最脆弱的地方,确实更容易激发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奔涌,甜蜜的爱情也只有在悲苦的映衬下才更显得绚丽珍贵,残缺的美自然更容易引起人们关于人世人情的感叹和思考及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拷问。
这种看似贴近生活其实却并不常有的情节安排无疑是非常讨巧的做法。事实证明,韩国电影人一次次借此成功地赚取了人们的眼泪。当然,极端情境只是一个预设的骨架,只有填入丰满血肉、营造真情实感才能水到渠成地达到动人心弦的目标。然而,如果这样有悖生活常态的情节堆砌过多过密,势必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因为无节制的滥情会彻底摧毁观众的期待和信任,这也是韩国电影人十分警惕并小心防范的。美国学者罗伯特·考克尔在讨论“类型的界限”时曾经有过相似表述:“它们(指类型)帮助观众与影片沟通,承诺提供满足观众某种欲求的、一定的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但它们也限定了界限。……程度太严重,……观众就会反抗。如果一部影片过分自觉,叙事结构的界限就濒于破裂了。”[3]122无论对于某种类型中的一部影片,还是属于同种类型的一系列影片,都需要特别留意情境设置的适度。
韩国新电影风潮正式启动前,爱情片已经开始了悲情化尝试,并日渐取代了过去几年风靡一时的幽默浪漫喜剧。出品于1997年的《信》(又译《恋恋情书》)采用的是爱情片通常的叙事模式,经过相识相恋,两人走到一起,正享受甜蜜之时病魔突袭,男人抱憾离世,女人陷入无限的绝望和悲痛,然而此时却接到男人的来信,表达着殷切的想念和对妻子孤独的感同身受,用温暖的话语鼓励她好好活下去。虽然不知来处,却每隔一段时间都能收到信件。后来得知,这些都是男人生前病重后写下的,委托两人结缘之地的车站站长在他离去后寄给妻子。深切厚重的爱帮助女人重新建立起活下去的信念,腹中小生命的发现延续了并未随着男人生命终结而消逝的热爱。虽然影片故事陈旧,但“信”这个情节设置还是非常动人的,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用纸笔书写的一封封情书显得格外珍贵,情意深远,犹如一阵清风将观众带入怀旧的氛围当中。联系当时韩国金融危机经济衰落的大环境,悲情电影的出现迎合了当时社会普遍低落的情绪,使人们能够通过在观影过程中流泪释放内心的压抑苦闷。《信》成为当年票房最高的韩国影片,说明它确实抓住了观众需求,而此后同系列影片的连续成功显示出这一类型的发展潜力,于是经过不断重复、巩固加强,成为韩国新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001年问世的《礼物》可谓悲情的爱情片的典范。影片讲述了一对平凡夫妻的故事,丈夫是天赋过人却事业困窘的喜剧演员,妻子是罹患绝症的小童装店店主,两人过着清寒的生活。该片的特别之处在于,死亡并未作为一种廉价的情感噱头,而是作为探寻两人深沉情感世界的开启。因此影片也没有按照一般爱情片的叙事走向开展。冲破男方父母反对阻力结合的夫妇俩,婚后生活随着时日流逝逐渐乏味平淡,妻子还时不时对丈夫恶语相向,两人间的关系冷淡隔膜,丈夫害怕踏入家门被她指责无能,妻子则沉浸于翻看相册回忆过去。影片就从这样的窘境开始。冒充星探的骗子搅乱了无趣的生活,误打误撞地了解到女人已经病入膏肓,而其实她自己早已明白,为了丈夫能愉快工作一直隐瞒实情独自承受。之所以对他屡屡苛责是时日无多的她对丈夫将来的焦虑和担忧使然,担心自己离开后丈夫失去生活希望和寄托,于是想尽办法求人送礼帮助他成全梦想。
原来,一切伤害都源自深爱。丈夫知道真相后痛苦难当,为不让妻子难过同样选择了不去说破。他放弃尊严四处挣钱,跪求因为是孤儿而将她拒之门外的父母给她人生最后一点温暖,找到她怀念的每位旧友见最后一面使她得到安慰,并决定为妻子送上最后一份特殊的礼物,那就是为她寻找无法忘怀的儿时暗恋对象。而妻子仍然背地里默默支持他,经过她的苦求他获得了电视节目的参赛资格,并一步步走向成功。影片高潮部分,丈夫终于登上喜剧表演的决赛舞台,和搭档表演了一段精彩的默剧,内容关于一对恋人如何从陌路到相识相爱走进婚姻,最后妻子为对方牺牲自我,天人永隔。滑稽诙谐的表演手法让所有的人都开怀大笑。而此时妻子蹒跚来到现场,坐在台下观众席中望着他笑中藏泪,不为人察觉地强压着病情恶化带来的巨大痛感,用尽生命最后一秒为丈夫鼓掌。随着表演进行,妻子的剧痛也达到顶点,奄奄一息地想要撑到最后。在周围观众如潮的笑声中,气若游丝的妻子见证了他的成功,一行欣慰的眼泪滴落下来,带着对爱人的无限眷恋悄然辞世。丈夫清楚看见妻子弥留时的痛苦心如刀割,但没有中断表演,同样尽力忍耐着,在表达剧中哀思的激昂歌咏中任真情恣意释放,借角色流下自己的热泪。平行剪辑的手法用在此处非常出彩,以娱乐大众为本职的丈夫经历着即将失去妻子的人生悲剧,观众开怀的笑和夫妇俩内心的哭泣,台上卖力的逗乐和台下无奈的痛楚,两组画面不断切换对比,彼此关切的目光传达着两人无言却辽远的爱。她用渐渐黯淡的生命之光照亮了丈夫的未来,而他自己就是妻子初恋对象这个谜底的揭开,更是她送来的最后一个礼物——一生中唯爱他一人,他就是上天对她最大的恩赐。默剧夸张的表演形式与深情婉转的音乐配合,不动声色地将观众的情感之堤击溃。演员们生动精准、充满张力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细节设计也加强了对人物内心的诠释。比如丈夫在抽屉里发现很多化妆品盒子,不由发出小小抱怨,后来无意中发现实际上那并不是真的化妆品,里面装满了妻子缓解疼痛的各种药片;妻子在家中微笑着一遍遍回放丈夫晋级的画面,听到他回来赶紧把电视关掉装作不以为意。微不足道的细节,放大的是妻子静寂无私的爱。
影片总的基调是隐忍克制的,并没有对悲伤大书特书,很少正面肆意渲染,相反还穿插了一些温馨浪漫的回忆,但平淡的叙述底下是波澜起伏的情绪,细腻的表达感人至深。不乏遗憾却堪称完美的爱情令观者动容,淡淡的伤感之外,最终带给人的却是温暖熨帖的心灵体悟。如同影片最后一段画面所暗示的,丈夫回到人去楼空的家中,慢慢读着妻子留下的信,妻子关于先经历痛苦才能更好地为别人带去欢乐的温柔开解、回忆儿时两人相识的场景如何让她对他产生爱慕的心迹袒露,使丈夫平静下来,站在玻璃门后迎着阳光微笑流泪,心怀感恩地面对未来长长的岁月。
应该说,哀而不伤的风格正是东方人独特情感态度和传达方式的表现,这种文化特质通过鲜活影像在韩国爱情片中得以充分展示。与日本推崇的“生如樱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相比,可以见出比邻同源的东方民族在文化观念上的某种呼应。当然亦有区别。日本人更强调生命无常、泰然处之的淡然平和,而韩国影片则使人感受到表面平静的暗流下蕴藏着热烈的情感和不可轻视的力量,即便在残酷惨痛中也奔腾着温暖激越的人性之美,这正是韩民族集体态度和价值理想的写照。影片朴素恬淡的气韵透露出艺术电影潜移默化的影响。对照1998年许秦豪导演的经典之作《八月照相馆》,主人公面临命运之殇极力隐忍而展现出一种节制的伤感、一种“悲哀的深度”, 生与死、爱与忧、喜与哀,最后都化作照片上一抹安静从容的微笑。《礼物》中的情感表达与之是一脉相承的。以《八月照相馆》为旗帜的艺术电影细腻的手法、明亮的色调、柔和而忧伤的音乐、对真挚情感的含蓄吐露和分寸掌控、叙事中所渗透的强烈的人文关怀,都被后来的爱情片吸取借鉴。
影片《蜥蜴》(2006年)讲述了一段如同蜥蜴断尾的悲情故事,虽然永失至爱的结局并不新鲜,主旨也依旧脱不开对执着坚定的爱的歌颂,但一波三折、充满悬念的情节还是颇有几分突破常规的新意。影片中,从少年时代开始的美好情感,一直持续了20年之久,然而这中间经历了多次捉迷藏一般的分离,女孩总是匪夷所思地突然消失,经过漫长日子又离奇出现。相聚的快乐时光总是短暂,分别成为不变的主题。女孩何以一再地来又一再地离开,答案最终揭晓,善意谎言编织的童话破灭,所有难以理喻的行为只因她的内心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小时候贪玩导致车祸,父母双亡,而她自己也在抢救过程中因输血而感染了艾滋病。女孩就像遇到危险就自动断掉尾巴逃跑的敏感蜥蜴,一旦察觉到自己的存在可能给男孩带来伤害,立即选择消失。以信任和想念维系的纯洁爱情因为人生的迫不得已顽强地与时间对峙,虽然被命运阻挡,还是散发出悠远迷人的芬芳。每当温柔的音乐适时响起,朴素清新的电影画面展现出最美的用爱描绘的人间风景。影片没有煽情的对白、悲壮的誓言,却拥有净化灵魂的力量,带给观众极大的感动。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出自创作过《时失2公里》等佳作的编剧黄仁浩,他以风格多样并能不断创新人物形象而在电影界得到普遍认可。剧本选自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数据库,这是自数据库建立以来第一次把作品拍摄成电影,具有开创意义,值得借鉴。此外,年轻的实力派主演曹承佑和姜惠贞细腻自然的出色演技也令人印象深刻。
尝试对深层人性的发掘,是韩国爱情片的个性风采。如果说,以爱人生离死别为催泪武器是永不可弃的法宝,那么如何在个性方面创出新意常常是韩国爱情片导演最为关切的。《你是我的命运》和《不需要爱情》不约而同地在人物设置上动起脑筋,前者的主人公是淳朴老实的农民和咖啡厅妓女,而后者则是落魄的午夜牛郎和失明的富家孤女,如此用意昭然若揭,当平凡主角悲情结局的催泪效果逐渐减弱,设定身份悬殊且属社会边缘的人物角色,无疑是增强戏剧冲突吸引人们眼球的不错办法。同年上映的《我们的幸福时光》改编自女作家孔志英的同名小说,题材非常特别,描写了一段死刑犯与富家千金之间的悲情故事。一个是罪不可赦的杀人犯,一个是才貌兼备的大学讲师,完全分属两个不同世界,身份有着天壤之别,却在因缘际会中产生了缠绵悱恻的爱情。这样的人物定位从一开始就显示出极强的戏剧冲突,初看之下很难想象,但影片扎实的叙述最终将一切变得合情合理,赚足观众的眼泪。女人因为青春期时受到强烈创伤而后内心自我封闭,男人童年时被母亲抛弃过着凄惨的流浪生活,同病相怜的两个人因为同样对世界充满憎恶厌倦而逐渐向对方打开心扉,相互安慰相互温暖,难能可贵的相知情愫升华为心灵碰撞的美好爱情,并使彼此改变了对人生的态度,不再视死亡为唯一的解脱之途。每个星期四十点到下午一点的三个小时是他们的快乐时光,然而相遇在走向死亡的路口上,注定了这段时光总要面临即将到达的终点,纯粹温暖的爱情在冷酷命运前的束手无策令故事更加凄美感人。
如果说一部好电影应该带给人观后的回味与深度的思考,那么显然这部影片做到了。画面干净、色调柔和、节奏缓慢,可以说保留了韩国爱情片一贯的特点。该片用光独到、寓意深刻,影片中的每个镜头都几乎沉浸在温暖的阳光之中,一方面反衬出两人内心的痛苦阴影,另一方面暗示天堂之光无处不在,照耀着每一个人。整部影片配乐很少,经常是长时间的沉默,而适时出现的钢琴曲辅以小提琴忧伤的哀鸣,恰到好处地烘托出人物内在的情绪。这部影片向我们传递了韩国爱情片开始转型的信号,不再仅仅局限于过去那些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转而透过爱情探讨更深层面的人性问题,如生与死、爱与恨、宽恕与背叛、幸福与苦难、善良与邪恶等等。
这也是关于类型延续与创新的当代例证。经过近10年的发展,时移世易,观众已经对从前只知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产生抗体,要想使爱情片这一传统类型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光彩,必须跟随观众脚步设法求变。“类型可以是非常具有伸缩性的、有弹性的,是随着不同时期的文化需求而不断演变的。”[3]122
参考文献:
[1]卞智洪.韩国爱情电影初探[J].世界电影,2003(1).
[2]傅琦.对当前电影策略的发现——梦幻和妥协[J].电影创作,1999(2).
[3](美)罗伯特·考克尔.电影的形式与文化[M].郭青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4211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学科招标课题(项目编号:12XSQZ0311)、新疆师范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SDJGY2013-09)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