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业“成长期”中的转型升级
2014-11-27周露
周露
几乎所有的产业演化过程都要经历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四个阶段构成一个产业发展周期。现阶段,中国会展业的发展正处于成长期这一阶段,并且在未来还要在这一阶段继续持续。
中国会展业起步较晚,真正意义上的会展业开始于改革开放后,这是行业人士的共识。但是,随着近年来会展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攀升,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会展业在成长阶段的发展正在呈现出由规模化竞争转向品牌化竞争,由传统的展会模式到融合新技术,由逐步市场化到产业链延伸的升级趋势。
会展业品牌化的进行时
近年来,我国展览会举办量持续攀升。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共举办展出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展览会7189场,较2011年增长5.3%;展出总面积8990万平方米,较2011年增长10.7%。
随着展览会数量的不断增加,同类型、同题材的展览会也就不可避免的变得越来越多。那么,使展会具有品牌效应也就成为主办方直面竞争的重要法宝。这其中,展会的专业化是提高展会质量,发展品牌展会的关键。尤其是在各类行业商、协、学会及中介组织的各类展会,为展会的举办提供了专业的行业意见,大大提升了展会的专业化水平。之前,笔者跟一家行业协会负责人交流如何面对同类展会竞争的话题时,该负责人就告诉笔者,像我们这个行业每年有大大小小的展览会40多场,可是很多企业就只参加我们协会举办的展览会。原因就在于我们行业协会有着丰富的专家资源和行业资源,这是别的办展机构所不具备的。在展会现场,我们专门为展商开辟专家问答的区域,为参展企业进行各方面的答疑解惑。同时利用行业协会的资源加大国外参展商的邀请,并同期设置多场专业论坛和主题大会,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行业组织和专家共同探讨行业的发展。这样不仅让展商能见到更多的潜在客户,还能通过展览的平台让展商有更多的收获。我们通过不断的增加展会附加值和更注重展商的个性化需求,来逐步的树立展会品牌效应。
当然,会展业的品牌化还需要多方面的齐头并进,需要有专业的会展业人才做保障,专业的会展场馆,专业的展会配套服务等。但是,从近几年来看,我国品牌展会发展还是十分迅速的。据商务部2013年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共有58个国际化专业展览会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数量位居世界第四。
创新模式,打破传统思维
2013年,被广州当地媒体冠以“东莞会展”模式的首届韶关机械装备及零部件展览会就是由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为展会主办方提供的一套展会服务。这种所谓的一站式服务,就是在举办方同展馆谈判成功后,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设专人负责举办方同展馆的一切业务沟通,并且从合同签订后直到展览结束展品运离展馆为止全程负责。在这一过程中,举办方提出的任何要求,不论是住宿、餐饮,展会现场的安保、交通、清洁、工程,还是展品运输、展台搭建等事宜,均由此人负责同展馆相关部门进行协调。
会展业进入我国时间较短,但是这并不妨碍一些企业对办展模式的创新。广东现代国际会展中心负责人告诉笔者,通过这种模式的创新可为举办方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组织方面,全力做好组织工作。并且,因为广东现代国际会展中心同宾馆、票务、运输、搭建等部门的常年业务关系,能争取到优惠的价格和优质的服务,可为参展方节省大量资金,增加参展方对组展方的满意度,受到了举办方的欢迎。
虽然此种模式多少会有地域的局限性,但是随着产业发展的深入会进一步细分市场,专业分工逐渐会成为常态。现如今的主场搭建,主场物流,甚至有的展会有指定的餐饮提供商等等,如何为展会各要素提供好服务才是关键。
除了最近的“东莞模式”,还有2012年,由斯图加特展览公司与南京国际博览中心联合组建“南京斯图加特联合展览有限公司”。通过双方合资把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专注于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培育、运作重要的国际性专业展会,把更多的展览项目与斯图加特展览公司优秀品牌展会输入中国,实现合作共赢。
更早的还有,由上海陆家嘴展览发展有限公司与德国展览集团国际有限公司(成员包括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德国杜塞尔多夫博览会有限公司/德国慕尼黑国际展览中心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建造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SNIEC)。作为中外合资合营的第一家展览中心,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已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展览中心之一。
这些“模式”的创新,最大的程度上都还是更好的促进各地区会展业更好的发展。也的确通过这些模式的创新给当地会展业带来了不错的成绩。由此,通过大胆的创新,良好的运营模式,在会展业的成长期还是能给一些城市带来更多的借鉴和思考。
融合新技术,提升信息化含量
在2013年中国会展业年度研讨会暨昆山会展经济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高级执行总监姚望就表示,会展产业链的多元化,将成为会展业下一个发展方向。而随着中国会展业的逐步成熟,标准化建设将进入一个突飞猛进的阶段。同时,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节能环保技术将获得更快发展。因此,会展业需在策划水平、品牌打造、运作方式、科技含量等方面进行创新升级。而在今年刚刚落幕的第九届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上,尚格会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珺,西安远华软件有限责任公司呼庆源分别都做了关于会展业大数据的演讲。
其实,随着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个人消费电子产品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信息化服务的外延已经扩展到每一个角落。作为世界上会展业强国的德国,也相当重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收集世界各地博览会的信息,建立扩大信息交流和业务关系。例如汉诺威博览会股份公司,已拥有自己的全球网上业务信息系统,2万个数据组和4万项产品登记的信息数据库,成为促进会展业发展的软实力。又如柏林展览公司将参展商的资料在其网站上保留期限为一年,这在全球众多展览公司中独树一帜。
一方面,会展业的信息化,是当今信息化社会的时代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也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日益发展的会展服务需求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会展业属于新兴的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能使会展活动中复杂的资金、商品和信息流动更加顺畅合理,降低运营成本,改善管理结构,增强行业综合竞争力。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搜集展会期间展馆人流变化,观众参观路线、停留时间等多渠道数据,再进行加工分析,合理推导,可以挖掘出各方潜在实际需求,进而为改进服务质量、提升策划水平以及发现新商机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延伸产业链条,细分会展市场
延伸产业链则是将一条既已存在的产业链尽可能地向上下游拓展延伸。产业链向上游延伸一般使得产业链进入到基础产业环节和技术研发环节,向下游拓展则进入到市场拓展环节。
会展产业作为一个产业来讲,也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一项会展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需要举办城市具有完整的会展产业链,如会展主办者、会展活动策划公司、会展场馆、展台设计和搭建公司、旅游企业等,还需要相关产业的支持和配合。
那么该如何延长这条经济链条?在刚刚结束的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年会暨顺义论坛上,中国会展业的领军企业中青旅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成立中青旅博汇会展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的成立将专门开拓大型及超大型博览会运营业务,进一步实现中青旅会展整合营销服务的战略目标。
中青旅会展高级副总裁郭俊华介绍,中青旅博汇展览从事的博览会不同于一般专业展览会或者被命名为“博览会”的专业展览,而是专指举办周期在一个月以上,参与观众超过100万人,展览面积以若干平方公里计算的大型及超大型博览会。基于中青旅会展整合营销服务的战略定位,将为境内外大型博览会或赛事节庆活动提供包括申办、策划、规划设计、市场开发、运营管理、后期利用以及与之相关的博物馆、博览馆展陈设计和场馆运营等一些列整合服务解决方案。
伴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展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近几年保持了20%的增长速度,会展业直接产值在2012年大约为3500亿人民币,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68%,占全国第三产业产值的1.53%。因此,在高速发展的成长期一些企业站在了顶层,逐步的根据市场因素来改变着企业的发展战略,而这种调整也正是中国会展业在悄然升级转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