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动了谁的奶酪
2014-11-27陈猛
陈猛
今年2月,随着央视评论员钮文新《取缔余额宝》一文的发表,业内对于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利弊的争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一边是普通民众对余额宝高收益高回报的推崇备至,另一边却是部分专家对余额宝的深恶痛绝。钮文新对余额宝的憎恨和痛恶表现得刻骨而分明,他在文中指责余额宝是“趴在银行身上的吸血鬼,是典型的金融寄生虫。”钮文新认为余额宝并未创造价值,而是通过拉高全社会的经济成本并从中渔利,而且风险比打劫还小,是不该被容忍的邪恶金融。他认为余额宝危害国家金融安全,呼吁取缔余额宝,甚至不顾一个学者的矜持与风度,怒斥“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基本属于脑残”。事实果真如此,余额宝真的罪大恶极吗?笔者以为,并非如此。
余额宝是吸血鬼吗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余额宝及其盈利模式。余额宝是2013年6月13日由阿里巴巴集团支付宝上线的存款业务。通过“余额宝”,用户存留在支付宝的资金不仅能拿到“利息”,而且和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收益更高。余额宝等货币基金通过互联网吸纳资金,然后以协议存款形式将资金存入银行,使小额资金获得超过6%的年化收益率,然后余额宝通过收益拆分,将部分收益返还给余额宝用户。比如,假定余额宝4000亿元规模平均收益6%,利润240亿元,余额宝和货币基金大约留下收益中的80亿元(4000亿元的2%),剩余160亿元由其它余额宝用户分享。这种盈利模式为中小投资者提供相对简单、可靠的投资平台,更好地维护了中小投资者利益,更好地促进了资金的优化配置,受到了不少中小投资者追捧。但是以钮文新为代表的专家则认为,余额宝们抬高了最终贷款客户的成本,而这一成本最终将转嫁到企业和每个人身上。
对此,人民日报认为,余额宝的出现不一定会抬高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贷款的成本主要取决于市场中资金的供需状况,而不是融资成本。而余额宝们吸纳的资金基本上都回到了银行体系,本质上并没有减少银行存款。总之,一句话,是市场利率推高了余额宝收益,而非余额宝抬高市场利率。所以说,余额宝的出现是得益于市场利率的发展:资金供给给定的情况下,市场资金需求旺盛时贷款利率较高,反之利率较低;贷款利率高则余额宝收益高,贷款利率低,则余额宝收益也会下滑。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余额宝的盈利模式是利用了银行存贷利率差额的盈利模式的漏洞。换句话说,余额宝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银行有理由仇视余额宝,却不能怪支付宝一一难道只允许银行利用存贷利率差额赚取老百姓的钱,不允许余额宝利用存贷利率差赚取银行的钱?这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了吗?天下没有这样的道理!
说余额宝是吸血鬼,那要看从谁的立场出发了。从银行的角度看,余额宝在赚银行的钱,确实在吸银行的血,然而银行又何尝不是在吸普通储户尤其是散户的血呢?从这个角度来说,银行不也是吸血鬼吗?余额宝虽然轻松地赚取了80亿,但是他回报给客户的160亿却远远高于揣进自己腰包的,这一点就比银行强多了。银行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却与民争利,余额宝这么做颇有点“杀富济贫”的意思。余额宝通过互联网技术把散户的钱归集起来通过协议存款获得机构大户待遇,是金融普惠的实践,不仅不应妄加指责,反而应该大声喝彩。
余额宝与金融创新
从央行等金融监管机构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大多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持理性乐见态度,认为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出现是一种金融创新。人民日报认为,“余额宝们”的出现促进了传统金融体系和模式的改革,客观上推动了存款利率市场化,并且“将促进银行业的变革和转型”。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不久前也撰文指出,当前我国银行业要按照“栅栏”原则分业推进产品创新,按照“普惠”原则推进服务创新,按照“驱动”原则推进管理制度创新。尚福林表示,银行业只有不断创新,加快信息网络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融合,才能适应市场竞争,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尚福林虽没有直接提到余额宝,但从他的话里可以看出“余额宝们”的出现已经“搅乱”了银行业的一潭死水。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陈龙博士也曾说过,从创新角度分析,余额宝对各种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券商等有巨大冲击。然而,钮文新们却认为,央行关于金融创新没有标准,对于余额宝这样的创新应该抑制和取缔而不是提倡。
钮文新认为,可以提高实业效率、降低企业成本的金融创新才是应当鼓励的,才是符合中央关于“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原则的。而余额宝并未创造任何价值,而是通过拉高全社会的经济成本并从中渔利,对实体经济没有任何益处。这种金融自我循环,并暴力吞噬社会财富的暴利行为应当被列入取缔清单。对此,笔者认为,且不说余额宝作为新兴的金融产品形式,发展尚待完善,但就对实体经济而言,这似乎是传统金融业态银行考虑的事情,况且互联网金融究竟对实体经济有没有用还有待市场验证,并非某个人一句话就能判定的。
余额宝前路如何
余额宝甫一出世,就因其高收益一路高歌猛进。凭借着互联网的强大吸附性,余额宝推出仅8个月,其单一货币基金规模即高达4000亿元。陈龙博士去年底就曾说过,余额宝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基金,并且其基金总量有望在2014年突破一万亿元。但是,这种势头能持续多久,笔者并不乐观。且不说新事物自身的缺陷性和不完整性,单单随着金融监管机制的完善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觉醒,余额宝的先发优势将逐渐失去,高收益将难以为继。这么说,绝非毫无根据。
3月初,天弘基金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余额宝对接的货币基金“天弘增利宝”3月2日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为5.9710%,这是自去年12月26日以来首次跌破6%。有分析认为,春节之后,随着货币市场资金的供应,同业拆借利率已经步入下行通道,余额宝的收益已经连续下降。目前只是破六,接着必然破五,一旦破四,恐怕要应对的是集中赎回的风险。此外,根据《财新·新世纪》报道,这种基金产品的高收益是不可持续的,他并不是产品本身创新带来的再造收益,而是通过营销手段补贴来的,很可能在到期后流失掉大量客户。而且货币市场基金的风险虽然比较低,但当市场流动性出现风险时同样存在流动性风险,当金融危机出现时甚至面临亏损。人民日报在肯定余额宝的同时,也指出对余额宝们应保持警惕,如果余额宝们聚合了过量资金,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形成相对垄断,银行系统的风险会骤然增加。同时,当前余额宝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已发生变化。面对余额宝的强势来袭,银行业在短暂的措手不及之后也开始采取措施。虽然央行表示不会取缔余额宝,但这看来更像是一种政治姿态。
大银行集体抵制协议存款,银行业协会也在谋划一般存款的约束,证监会更是从基金公司层面上在念紧箍咒,对余额宝们的四面合围已经悄然形成。据报道,证监会拟对货币基金管理费计提10%作为风险准备金,以防备可能发生的风险。如果说证监会的做法尚在合理监管范围之内,那中银协的做法就有封杀之嫌了。中银协近日提出要将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存放银行的存款纳入一般性存款管理,不作为同业存款,按规定缴纳存款准备金。这种将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与其他货币基金区别对待的做法被新京报称为变相歧视。
此外,中银协要求各行利率上限执行同档次基准利率1.1倍,而当前一般性存款一年期定存利率仅有3%,这就意味着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货币基金一年期存款收益最多只有3.3%(1.1倍上限),这样一来,除去货币基金的管理运营成本,余额宝只能关门大吉了。
然而,对于广大余额宝用户来说也不用恐慌,无论从监管层的态度还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形势来看,短期内余额宝仍会有比较可观的收益,只不过收益会逐渐下降。对于受到巨大冲击的银行业来说,必须改变单一依靠存贷利率差的盈利模式,加强创新服务,才能改善目前的窘境。对于金融监管层来说,对于余额宝等新事物不必恐慌,但同时也必须加快体制改革的步伐,废除一些不合理制度,推进利率市场化,营造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公平竞争、共同繁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