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城市旅游的现状及前瞻

2014-11-27金准

中国经贸导刊 2014年32期
关键词:城市化旅游业旅游

一、城市旅游,必要的概念辨析

城市旅游,是“以城市为载体的观光游憩体验活动”。城市旅游所关注的旅游活动,是基于城镇的,与乡村旅游相对应的旅游活动。自1984年起,我国开始“整乡设镇”、“整县设市”,使得市镇地域内包含大量农村地区,无法按照市镇直接辖区的行政界线划分城乡,我国的旅游统计、旅游规划、旅游政策设计等多方面的工作,也同样是以这样的城市为单位进行,因此,在我国有一个更为特殊的“城市旅游”,是城市统率乡村的旅游业态。本文在对我国城市旅游的现状进行梳理时,主要把重点放在城市的实体区域内,更多地考量城市内部的深层结构,同时参考宏观数据,对城市旅游的基本状况有一个大致的把握。

二、我国城市旅游的基本状况

(一)城市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启动点

从1978年开始正式发展的我国入境和国内旅游业,都以城市区域为主要的启动点。以入境旅游为例,1978年后接待的国际游客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此后,一大批新兴的旅游城市不断涌现出来,城市范围内万象更新,发生了我国旅游业的无数个第一,新中国的第一家饭店、第一家旅行社、第一家主题公园等。新中国最初的旅游经济活动是发生在城市区域之中的,城市旅游在这一进程中,扮演了我国旅游业启动点的角色。

(二)城市一直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和基地

在中国,“城市是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它既是海内外旅游者的集散地和消费中心,也是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和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地”,以城市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态,使我国旅游业的政策制订、营销工作以及产业发展,都必然主要依托城市区域展开。也因此,城市旅游的发展情况,特别是相关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就成为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晴雨表,我国的旅游接待很大部分源自于城市实体区域。

(三)城市旅游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动力

城市旅游以及以城市为核心的旅游业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连续不断的动力。1985年以前,全国年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超过10万人次的城市已有10个,总接待量占全国的85%以上;到1998年底,年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接近和超过10万人次的城市总数已达到34个,总接待量占全国的3/4强,此外,我国还出现了一批以城市旅游为主体的城市。

(四)以城市为核心,构成我国旅游业的区域格局

以点串面,以城市为节点,铺向整个市辖范围,与周边城市联动,构成了整片旅游城市群,如环渤海旅游城市群、长江三角洲旅游城市群、珠江三角洲旅游城市群等,这些旅游城市群,无论是在市场上还是产业上,都在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撑,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这些城市群正越来越发挥出强有力的区域构造作用,成为构成我国旅游业区域格局的主导性力量。

三、我国城市旅游的特点和前瞻

(一)城市旅游跟随城市化进程而发展变化,城市本身的变化对城市旅游起最关键的作用

城市旅游的发达程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的发展程度。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关键因素变化不大,城市旅游发展稳定,具有较为可判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而对于中国城市,由于普遍处于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旅游的发达程度,取决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其存量由需求和供给的禀赋要素决定,而增量就主要由城市化进程来决定。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城市中普遍遗留大量的文化古迹、历史街区,有丰富的市井风情、城市细节,城市本身的区位、经济地理等也是确定的,但城市化使这些结构性要素都处在剧烈变动之中,城市本身的变化决定了城市旅游的结构、方式、效应。

(二)城市旅游主要受需求推动形成总量上的增长,受供给推动形成结构上的特征

我国的城市旅游增长受两方面的因素支撑,一方面来自需求,城市化进程使大量来自农村的城市旅游需求转化为城市性需求,推高了城市性需求的质和量,本地市民需求和海外需求也在同步增长,这使得中国的城市旅游的发展建构在强势的发展平台之上;另外,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形象等各方面都在提升,增强了城市的知晓度和吸引力,也降低了旅行的成本。

另一方面,快速的城市化改变了我国城市旅游的供给特征,使城市旅游活动越来越集中,城市旅游的核心空间负载越来越大,旅游的带动效应也越来越有了空间上的限制性。城市旅游空间无论是从活动是还是从效益上,都越来越像是城市中相对孤立的一块,与城市系统、城市经济系统、城市社会与文化系统相脱节,城市旅游发挥效应的面降低了,这是城市旅游发展中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

(三)城市旅游的发达水平已构成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

旅游者的流动空间是连续的,从本质上来讲,不存在城乡的截然划分,因此,无论是大城市小乡村的形态,还是小城市大乡村的形态,最终都必然发展到相对均衡的比例,才能保证城乡旅游的和谐发展,但目前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有所脱节,这可能造成这样的一些问题:第一,城市系统被隔离在旅游系统之外,不能充分获取旅游业的效益,区域范围内,有热点无大局,有旅游形象无城市形象;第二,乡村由于承载了过多城市本该承担的功能,变得过于城市化,破坏了乡村旅游、自然旅游的品味和意境,降低了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第三,旅游业对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功能受到制约。

目前而言,中国的城市旅游日益成为中国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乃至主体,长期来看,中国城市旅游的增长势头不可扼制,但如高速城市化中的城市一样,中国的城市旅游同样问题重重,展望未来,中国的城市旅游或将有如下发展方向:第一,城市旅游总量上继续增长,城市群之内的城市旅游消费潜量将进一步被激发出来,不断形成新的旅游热点和小的旅游热门板块;第二,城市旅游需求和城市休闲需求之间不断融合,形成新型态的旅游城市、休闲城市;第三,城市旅游水平逐渐分化,城市化程度相对不剧烈,方式较为健康的城市,可能凭籍良好的资源禀赋发展出健康可持续的城市旅游形态,另一些城市,即使总量上仍将保持增长,旅游业的相关效益却将日益受限;第四,生发出不同的旅游城市类型。城市旅游本该是以活动为主体的旅游类型,但在目前特征下,城市可能和乡村发展出不同类型的关系,有的城市完全成为乡村旅游的后备支撑,有的可能和乡村旅游分庭抗礼,有的成为区域旅游的主体,而有的则可能被隔离在旅游系统之外;第五,旅游城中城现象在一段时期内将不可避免,相对孤立于城市系统的旅游活动将自行在城市内形成一个特殊区域,旅游活动、旅游效益都被限制在这个区域内,很难外溢,形成旅游的“城中城”现象。

21世纪被称为“城市的世纪”,人类对城市话题的关注前所未有,回顾城市的发展史,奇迹和问题并行,21世纪初将要举办的连续两届世博会的主题,表达了这种人类对城市的两面性理解,2009年韩国仁川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在其背后是人类对城市问题的两个经典关怀,即对城市问题的控制和对城市效应的期许。回顾我国的城市及城市旅游的发展,高速的城市化一方面在给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带来经济的红利,另一方面也正在产生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既然城市旅游是依托于城市这一母体开展的,那么城市的种种问题,不可能不在城市旅游中有所反映,中国高速城市化所带来的绩效和成本,都必然会体现在城市旅游的相应状态中。对于城市问题,城市中的居民,往往因为生于斯长于斯,而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他们自身,并不一定能察觉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种种问题,从而可能背负了巨大的隐性成本而不自知,或者即使能够察觉,也很难从统计数字中得到表达,而城市旅游凭借旅游者的外眼,以脚步和消费进行投票,并引起与城市旅游相关的行业的兴衰,因而往往能够将问题回归到数字,将城市问题凸显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城市旅游是中国的城市化问题的探测器。城市旅游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城市的问题,城市旅游问题的解决和新的发展,也有赖于城市问题的解决和发展。如何利用新的发展观,发展新式城市旅游,是值得认真探讨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承照,Chengzhao WU.城市旅游的空间单元与空间结构[J].城市规划学刊,2005(3)

[2]黄中,钱亚畅.城乡划分标准的变迁[J].中国统计,2004(2)

[3]何光炜.中国旅游业50年[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分工新体系下的中国旅游业国际地位评估及提升研究”(批准号:14BGL086)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资助项目“文化与旅游的互动关系及其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阶段性成果〕

(金准,1979年生,管理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旅游与休闲研究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旅游经济、旅游政策、文化旅游)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市化旅游业旅游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旅游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旅游的最后一天
旅游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