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沿海开放城市三十年:福州市外经贸发展回顾及其启示

2014-11-27林善炜

中国经贸导刊 2014年32期
关键词:回顾福州启示

摘要:从1984年被国务院确认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至今,福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风雨。三十年来,福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对外经济贸易 回顾 启示 福州

1984年5月,福州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之一。作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给予福州市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改造老企业等方面更大的权限和相应的优惠政策。弹指一挥间,从被确认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至今,福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已经走过了三十年的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福州市外经贸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1984—1989年的起步阶段

福州成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后,进出口贸易蓬勃发展,利用外资工作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展。福州市实行“用汇必须立足于创汇,引进必须着眼于出口”的原则,重点扶持一批出口产品和创汇企业。1987年,全市出口商品收购总额达5.99亿元,自营出口3961万美元,利用外资3464万美元,创下历史新高。1988年,外贸体制实行改革,福州在统一对外的原则下放开经营,全面推行外贸承包责任制,有力地促进了外贸的发展。同时,福州充分利用福州海外人缘优势,通过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搭桥牵线,引入海外资金和项目到福州投资办厂。1984—1989年,全市共签订外资项目604项,协议外资金额4亿美元,外商实际投资1.35亿美元,有280家企业投产开业。[1]

(二)1990—1996年的快速发展阶段

1990—1991年,福州发挥各种优势,巩固和发展出口创汇基地,利用汇率调整的有利条件,鼓励出口,提高出口创汇水平。1992年后,福州加速改革步伐,深化改革,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实现出口创汇、供货、利润同步增长。1993年,全市出口总值达93987.24万美元,比1992年翻一番。1994年,外贸出口商品进一步优化,品种增多,出口商品由1993年的43类增加到55类,共1000多种,全市出口总值129448万美元。[2]1994年,全市出口上千万美元的企业达28家,其中“三资”企业23家,国有外贸企业5家,出口贸易到达五大洲67个国家和地区。[2]1996年,福州市外经贸委取消了给国有外贸企业下达指令性计划指标的做法,引导企业通过加强自身的管理和经营水平,许多企业实现了零库存,减少了资金积压,提高了经济效益。

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福州这一阶段利用外资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90年后,福州进一步改善软、硬投资环境,各类开发区、投资区建设蓬勃发展,成片开发、项目引进取得突破性进展。1990年、1991年,全市批准外资、台资引进项目分别为233项、268项,协议外资、台资额分别为2.74亿美元、3.7亿美元,实际到资额分别为1.02亿美元、2.17亿美元,居全省首位。[2]1992年,外资、台资企业趋向更合理,投资效益更高。全市批准利用外资、台资合同676项,协议外资、台资额14.58亿美元,实际到资额2.85亿美元。1993—1994年,福州利用外资、台资继续向高层次、高水平方向发展。1993年,世界富豪排行榜上的43名华人巨富中,有40%到福州投资兴业。投资上亿美元的有4项,千万美元的有200项。[2]至1996年,福州已批外商投资项目4837家,合同外资126.6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2.5亿美元,已开业投产的企业2389家。

(三)1997—2000年的徘徊发展阶段

1997—1998年,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银行贷款资金不足、出口退税下调并滞后、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以及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影响,出口成本提高,出口难度加大。福州市及时调整外贸经营战略,积极扶持出口大户,扶持出口基地建设,拓展需求较好的远洋市场,加强引导机电、纺织、服装、鞋类、玩具、钟表、工艺品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商品扩大出口,对外贸易仍然保持持续增长。1999年,在深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仍实现进出口总额34.37亿美元。到2000年,福州市积极调整外贸结构,推进经营主体多元化,强化企业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意识,鼓励符合条件的内资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全年进出口总额50.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94%,其中出口总额27.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43%。[3]同时,福州抓住国家放宽各类内资企业申报自营进出口权的有利时机,积极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1999—2000年,全市共有41家国有、集体、私营企业先后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至此,全市拥有进出口权的各类内资企业共达117家。

(四)2001年以来的跨越发展阶段

2001年我国加入WTO以来,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地区之一,福州市外经贸迎来了跨越发展阶段。从规模上看,福州市对外贸易每隔几年就实现一个新跨越,进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51.18亿美元,到2004年的125.27亿美元,成功实现百亿美元大关的突破;到2008年,进出口总额达203.24亿美元,实现二百亿美元大关的跨越。到2011年,福州进出口总额更是达历史最高的347.25亿美元,实现三百亿美元大关的跨越。2000—2013年的13年间,福州市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4.9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利用外资的步伐也不断加快,截至2013年,全市累计批准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9691家,投产的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686家。实践证明,加入WTO以来的13年,是福州市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开放型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的13年;也是福州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市场观念深入人心,办事规则、营商环境与国际接轨取得明显成效的13年。

二、福州市外经贸发展的辉煌成就

(一)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1984年福州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后,进出口贸易蓬勃发展。特别是加入WTO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福州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展,出口能力不断增强,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首先,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到201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14.2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93.37亿美元,进口总额120.92亿美元。1988—2013年,全市进出口总额增长187倍,年均增长23.3%。其中,出口总额增长208倍,年均增长23.8%;进口总额增长160倍,年均增长22.5%。

其次,对外贸易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八十年代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随着外贸环境的不断优化,外贸经营权的进一步扩大,福州市对外贸易主体向多元化发展,形成了以外贸专业公司、工贸公司和“三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协同发展的出口格局,涌现出一大批出口大户。到2013年,福州市有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更是达到1970家,出口规模达76.0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9.33%。

第三,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以农副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的出口比重继续下降,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明显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福州市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光电产品、电信设备等有较高附加值的工业品出口比重不断增加。2012年,福州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5.17亿美元,机电产品出口91.69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出口总额211.31亿美元的16.6%和43.4%。在进口商品方面,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增加,进口货物逐渐增多,主要有五金钢材、机电设备及配件、化工原料及其产品、汽车零部件、电表箱等家用电器及其零部件等。

第四,贸易伙伴日益多元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以来,福州市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除保持传统的国际市场平稳增长外,积极开拓南美、欧共体等市场,贸易伙伴日益广泛,贸易空间不断拓展,大量商品已进入欧美市场,并开始进军东欧市场。加入WTO后,福州市不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在中东、东欧等新兴市场开辟新的增长点,进一步促进了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和对外贸易市场的多元化。2013年,福州市出口市场遍布七大洲213个国家与地区,进口商品来自127个国家与地区。

(二)利用外资取得长足发展

首先,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984—1989年,福州市进一步利用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优势,“三资”企业迅速发展,期间共签订外资、台资项目604项,总投资7.39亿美元。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福州不断改善投资软、硬环境,特别是通过举办国际招商月、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和参加国际投资洽谈会等各种大型活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加快了利用外资的步伐。1991—1995年,是福州利用外资发展最快的时期,仅1992年吸收外资金额就超过改革开放以来前13年的总和,1993年又比1992年翻了一番多。1997—2001年,即使是在全国吸收利用外资普遍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福州市利用外资仍然取得平稳发展。加入WTO后,福州市利用外资迎来了跨越发展阶段。2000—2013年的13年间,福州市累计合同外资金额197亿美元,实际投资127亿美元(2005年后按验资口径统计)。

其次,外资来源地呈多元化趋势。八十年代,香港是福州市最主要的外资来源。至1988年,港澳地区投资福州的项目占总数的82.9%。随着台商投资区的发展,台资也大量涌入福州。1994年以来,外资来源地域进一步扩大,以吸收港澳台地区资金为主,向东南亚、日本、欧美各国发展。目前,福州市吸引了来自香港、台湾、澳门、新加坡、匈牙利、英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外资来源地进一步向多元化发展。

第三,外资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八十年代初,福州市外资投资主要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项目和宾馆、服务设施等第三产业项目居多。八十年代后期,福州市利用外资、台资开发农业有较大发展。九十年代以来,外商投资工业企业逐年增多,从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到电子通讯业、汽车制造业和化学工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第三产业外商投资比重大幅提高,批发零售及商务服务、动漫创意、服务外包等快速发展。目前,外商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十多个产业。

此外,引进跨国公司成效显著。截至2013年底,已有9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榕投资设厂或设立办事处,为全市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榕台合作与交流方兴未艾

上世纪八十年代,福州以其独特的人文地缘优势,吸引了众多台胞投资者在此登陆。九十年代初,福州市借助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大力开展对台经贸合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台商投资的政策、措施,走出了一条具有福州特色的全方位、多元化发展的榕台经贸合作的路子,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1995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台资项目1049项,总投资达27.64亿美元,台资成为福州继港资之后的第二大海外资金来源。福州市按照“同等优先、适当放宽”的政策,“以侨引台、以台引台、侨台外结合”,不断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先后设立了台商投资区、海峡两岸(福州)农业合作实验区等一批国家级台商投资产业基地。[4]在海西效应影响下,来榕投资兴业的台资企业日益增多。截至2012年,全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2157家(不含第三地),合同台资42.5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22.98亿美元。[5]与此同时,福州市对台投资也取得新的突破。至2013年底,福州市在台湾投资企业19家(含机构),协议投资总额1.38亿美元。

作为大陆距台湾最近的省会城市,福州在对台贸易方面始终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特别是近年来,福州市进一步拓宽对台直接贸易渠道,成功举办了海交会等一系列两岸经贸活动,并实施了扩大台湾农产品、加工品准入及“零关税”种类和范围,落实国家政策性银行向台资企业、台商投资区发放开发性贷款等惠台政策措施,[6]对台贸易额不断提高。2013年,福州对台进出口总额20.56亿美元。

(四)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

改革开放以后,福州在大力吸收、利用外资的同时,也到境外投资创办实业。为结合福州市企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能带动全市产品、设备、技术劳务出口的项目到海外办企业。至1993年底,福州在境外的企业15家,分布在香港、澳门、葡萄牙、泰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在1999年我国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后,福州市企业对外投资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福州市新批境外投资企业(含境外机构)102家,协议投资总额4.94亿美元,中方协议投资额4.03亿美元,三项指标年均增长分别达30.3%、40.9%、79.5%。到2013年底,全市经核准设立的境外投资企业(含境外机构)249家,境外上市公司企业已达60家。同时,对外投资方式也从单一走向多元,由早期的建点开办“窗口”,发展到绿地投资、股权置换、境外上市、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和战略合作等多种形式。

(五)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快发展

随着国际交往不断发展,福州市与国际间经济合作关系日益密切。福州充分利用邻近港澳台和海外侨胞众多的优势,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拓展对外、对台经济技术合作业务,国际合作范围不断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市场日益多元化,国际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1983年,福州组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并形成以其为龙头的五区八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和以境外企业为骨干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队伍。1983—1994年,全市累计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合同4246份,合同金额25626.5万美元,完成营业额18550万美元;外派各类劳务人员32969人。到2007年底,福州累计签订8066项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累计合同金额85441万美元,累计完成营业额88191万美元,累计外派劳务人员92227人次。近年来,福州市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本土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新签对外及港澳台劳务合作合同1432份,合同金额7178.58万美元,营业额3867.66万美元,外派劳务人员3421人次,期末在外人数为4873人。

三、重要启示

(一)大力引导企业走向市场

在自负盈亏的基础上实现自主经营、平等竞争,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把企业引向市场。实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扶持出口大户,扶持出口基地建设,开展规模经营,提高外贸企业的经营能力,使福州外贸在国内外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较大的发展。

(二)推动全市外经贸协调发展

坚持贯彻统一政策、平等竞争的原则,在搞活国有外贸企业、加快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的同时,加快生产企业直接经营进出口业务的步伐,大力发展民营贸易,从而形成了出口的“三架马车”。在贸易形式上,不仅发展商品出口,同时发展技术出口、劳务输出,扩大经营范围和经营能力。由于做好了对外经贸这篇文章,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才使福州市对外经贸工作始终保持协调发展的态势。

(三)积极开拓多元化国际市场

三十年来,福州市在进一步巩固港澳台市场的同时,重点发展北美、西欧、东南亚、日本市场,大力开拓东欧、南美、非洲市场,并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采用不同的发展策略。同时,采取举办大型贸易洽谈会和组织灵活多样的推销活动相结合的办法,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开展促销活动,有效地开拓了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四)积极主动利用外资

为更好地进行招商引资,福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是基础先行,不断改善投资硬环境,基本满足了外商投资的需要,增强了对外开放的后劲;二是参照国际惯例,着力营造一个仿真的国际投资软环境,创造为外商投资提供“一条龙”服务;三是打好“侨牌”,充分发挥“侨”的优势,以侨为桥,以侨引侨,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开展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四是打好“台球”,大力开展对台经贸合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台商投资的政策、措施,吸引了一大批台商来榕投资。

参考文献:

[1]习近平.福州改革开放四十年[M].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26

[2]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州市志:第四册[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0

[3]福建对外经贸年鉴(2001)[M].福州:福建地图出版社,2002:150

[4]朱力南,白俊哲,林桂强.潮涌闽江——回眸榕台经贸合作二十年综述[N].福建日报,2003—11—14

[5]王玉萍.亮点频现 持续向好[N].福州日报,2010—12—01

[6]沈汝发.2006年福州对台贸易额比上年增长近四成[EB/OL].http://new.xinhuane,2013—04—09

(林善炜,1969生,福建大田人,中共福州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国际贸易)

猜你喜欢

回顾福州启示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城市可持续交通行为研究述评
贴近实践贴近学生创新方法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