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莎士比亚悲剧中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

2014-11-27诸葛巧媛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男权

诸葛巧媛

摘 要:莎士比亚悲剧中女性可分为两类:诚实善良和阴险毒辣。不管哪一类,她们的命运都是悲惨的。本文将通过对她们形象的分析以及从文艺复兴时期的男权思想来探讨她们的悲剧成因。

关键词:女性悲剧;男权;悲剧成因

谈到莎士比亚,人们马上会联想到他剧作中某些人物的形象。其剧中的人物因其生动、深刻、典型而成为研究者们感兴趣的话题。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更是他创造的人物中突出的一群。四大悲剧中女性的悲剧命运更是让人对她们的形象记忆深刻。

一、两种女性

1、 诚实善良、美丽纯洁,但又软弱可欺的女性形象

在《奥瑟罗》中苔丝蒙德娜违背父亲的意愿,偷偷出走和摩尔人奥赛罗秘密结婚,但婚后就把自己的一切都委之于丈夫,成了丈夫的奴隶。不管丈夫对她进行怎样的侮辱,她都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在《奥瑟罗》第二幕第二场中奥瑟罗对苔丝狄蒙娜的赞美:我的妻子貌美多姿,爱好交际,口才敏慧,能歌善舞,弹一手好琴决不会使我嫉妒,这是贤淑女子锦上添花的美妙外饰。(Shakespeare, 2001:82)

然而,由于伊阿古的挑唆引起了奥赛罗的嫉妒,最终死在自己丈夫的手下。即使在临死前,善良软弱的苔丝狄蒙娜还是在维护着自己的丈夫奥瑟罗。她到死都忠于自己的丈夫,到死都爱他,而且宁肯自己含冤负屈,饮恨而亡,也不忍说一句不利于自己丈夫的话。

2、阴险毒辣、残忍无比的恶女人形象

在《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是一个比丈夫还要冷酷而贪婪的女人。她的意志胆量超过了丈夫,冷静、残忍的性格也为麦克白所不及。她不像她丈夫那样瞻前顾后、考虑很多,而是心胸险恶、凶狠毒辣,行动时坚决果断,从不动摇,麦克白夫人本来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她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帮助丈夫成为国王,可见到丈夫杀人之心动摇时,立即责备他缩头缩脑,不像个男子汉。她为了鼓励麦克白杀死国王邓肯,便说:“我哺育过婴孩,知道一个母亲是怎样怜爱那吸吮她乳汁的子女;可是我会在它看着我的脸微笑的时候,从它的柔软的嫩嘴里摘下我的乳头,把它的脑袋砸碎。”(莎士比亚,2007:28)麦克白在他夫人的鼓动下,杀害了明君邓肯,自己做了国王,而麦克白夫人由于杀人后却支持不住过多的血债的重压,受到良心的谴责,以致癫狂发疯,终于在叹息、焦虑、梦游、精神失常、无限痛苦中死去。表明麦克白夫人是一个既冷酷无情,又人性未泯的恶妇形象。

二、悲剧的成因

西方传统中历来也有男尊女卑的观念,女性的存在只因为是有待于男性征服的对立面。古希腊时期,女人是男人的战利品,男女之间是人与物的关系;中世纪,女人是男人的奴隶,男女之间是神与人的关系。的确,从文艺复兴开始,文化的觉醒首先表现在重新返回古代,对古希腊、罗马价值观进行深入研究,重新肯定人的价值,出现了前所未有对人的注意描写人、歌颂人,把人放在宇宙的中心。由此,可能有人认为此时西方女性观已改变,女性地位已提高。不可否认,这是对人的一次肯定,但这“人”更多指男人。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更多倾向男性,而传统中根深蒂固的男女地位悬殊的现实,不可能彻底扭转。

苔丝狄蒙娜,考狄利亚,麦克白夫人,高纳里尔和里根最终走向死亡,究其原因,或因“贞操”,或因男权,如同某些祭祀仪式中被选中献给神的“人牺”,一步步被推向人生的祭坛,做了丈夫或父亲的“牺牲”,成了男权意识下的“陪葬”,失去了自身应有的自主和独立。奥赛罗仅凭一块手帕及伊阿古一面之词,便将自己美丽、善良的妻子扼死,有人称这是爱之真、恨之切的表现。倒不如说当时女性观,或贞操观,如无形的手抓住了奥赛罗,使他为了自己的名誉、私心,不分青红皂白杀妻。

麦克白夫人是个举世公认的狠毒的“恶女人”。但细读全剧,我们会发现,她所作所为的原因虽有自己的权力欲,但又何尝不是出于对丈夫的爱与忠贞呢?真正登上王位的是麦克白。夺得王位后,麦克白夫人常陷入弑君后的负罪感中,并患了夜游症……可见,其不全为一己之私,同样是缘于对丈夫的忠贞。最终,她因良心谴责抑郁而死,以死保持了对丈夫的“贞操”,无形中又暗合了当时对女性的种种规范,表面看是恶有恶报,而更深层意识上,无疑是夫权的殉葬品。

三、结束语

从对以上这几部悲剧的分析,我们看到莎士比亚在剧中塑造的女性基本上是两类。一类正像他自己在《哈姆雷特》中对女性的谴责所发的震撼人心的感慨那样:“软弱!你的名字是女人!”另一类就是那些像蛇蝎一样的坏女人,她们不是水性杨花,有悖女德,就是一些野心勃勃毫无人性与仁爱,充满了强烈的权力欲,并且为了权力不惜大开杀戒的女人。而不管是哪一类她们最终的命运都是令人唏嘘的。莎士比亚在他的这几部作品中,宣扬的是父权文化下对女性早已固定的道德规范,由此看来,“家庭天使”、“贤妻良母”仍是莎士比亚心目中抹不掉、挥不去的理想女性。这与他早期描写的摆脱传统观念,挣脱精神枷锁,追求自我发展的新女性形象是相矛盾的。究其原因,是因为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更多倾向男性,但男尊女卑的传统并没改变。“贞操” 、“忠贞” 、“男权”仍禁锢了女性。然而,无论就时代还是个人,都不可能有彻底的男女平等思想,因此,这几大悲剧中女性的命运是必然的,不能求全责备。

参考文献:

[1] 刘娜,《莎士比亚戏剧的女性主义解读》[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130-132页。

[2] 莎士比亚,《李尔王》[M],梁实秋(译)。北京:中国电视出版社,2001。

[3] -----,《麦克白斯悲剧》[M],卞之琳 (译)。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男权
Myth and Mechas
体育运动中的性别与性:反抗男权制
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性主义
玛丽·恩迪亚耶笔下的男人形象
读《走出男权传统的樊篱》一书
男权下的女性主义的萌芽探究
解读格非《人面桃花》中的母女关系
解读李渔《怜香伴》中的假凤虚凰
女性的困境与出路
浅析《金瓶梅》中男权社会的畸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