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师资队伍国际化的VPC模式研究

2014-11-27李沐纯魏卫毕斗斗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国际化

李沐纯++魏卫++毕斗斗

摘要: 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越来越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而师资队伍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主体,已经成为推进我国高校国际化的核心要素。本文以国家985、211重点高校——华南理工大学为具体研究对象,尝试提出并探讨基于华南理工大学特色的VPC模式的师资队伍国际化路径的可行性与具体对策。

关键词:国际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4)05-0142-06

一、引言

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越来越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20世纪90年代,美国卡耐基教育政策理事会主席克拉克·科尔就明确提出:“教育国际化是一个所有学校必然面临的重大挑战,因此要制定相关政策,扩展高等教育的国际维度。”关于“高校国际化”的概念,国际大学协会(IAU,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给出的定义是:“高校国际化是把跨国界和跨文化的观点和氛围与大学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主要功能相结合的过程。”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国际化包含大学办学理念的国际化、师资队伍的国际化、科研学术水平的国际化、生源的国际化以及课程的国际化等多方面。然而,教师作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主体,是高校的核心力量,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必然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部分。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相比,当前我国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竞争力相对偏弱,具有国际性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和原创性成果偏少,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队伍和学术团队的整体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而没有世界一流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就不会有世界一流的学术成果和学科、课程。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柯南特所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要实现大学的国际化,首先要实现教师的国际化(Stohl,2007)。[1] 因此,在2010年我国浙江杭州世界大学校长联合会东北亚分会的论坛上,各国校长的普遍共识就是“学校和学生要国际化,首先要做到教师国际化。”

“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麻省理工学院每年都要接受数千名外籍教师和学者访问”,“德国大学为了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在世界范围公开招聘高级人才”,“日本东京大学为了持续保持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每年利用教学经费的1/3 向全世界聘请一流的教师” [9], “无论是老牌的香港大学还是1991年才建校的香港科技大学均非常重视教师队伍国际化,香港科技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有35%的教师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顶尖大学,香港大学一直大力从欧洲、北美澳洲、中国内地招聘教师,截至2010年度,该校海外教师人数上升为550人。” [8] 许多世界一流大学的国际化经验已经表明,实施大学国际化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能够支撑并不断推动大学国际化进程的高素质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可见,师资队伍作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主体,已经成为推进我国高校国际化的核心要素。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第5期李沐纯 等: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师资队伍国际化的VPC模式研究

二、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现状与问题分析

所谓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主要是指高校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教师在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学习和借鉴国(境)外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经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师资管理运行机制。师资队伍国际化包括师资人员结构、知识文化结构、经历学缘结构、人员交流结构的国际化,也就是师资构成、师资素质、师资培养、师资流动、师资竞争、师资环境、人才市场等方面的国际化。[2]无论是在当前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论与实践背景下,还是我国众多985、211大学提出建设高水平、世界一流的大学目标背景下,我国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的相关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和关注,聚焦于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近年来也不断出现,例如李永强等(2009)、罗云等(2009)、管春英等(2011)、孙德芬(2012)、于海燕等(2012)、高黎(2012)、褚洪生,邵佳妮(2013)的相关研究。

李永强等(2009)[5]提出师资队伍国际化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是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保证、是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的前提、是实现大学课程国际化的中介、是实现学生国际化的桥梁,因此,应立足本校,分批分次、有重点选派教师去国外一流大学访问、学习和参加学术交流;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在全球范围引进高层次人才,扩大名师效应;加强对教师的外语培训,着实提高大学教师的外语应用能力;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学术环境,为实现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搭建更优质的平台。罗云等(2009)[6]在其研究中指出我国高校师资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国际学术大师、学科带头人和能长期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外籍专家学者不多;被派往世界一流大学学习与交流的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外语应用能力不强,短期培训、短期交流和访问较多,学术水平提升不明显;在引进人才和选派去世界一流大学深造的教师时,存在重视理工学科,轻视人文社会学科和管理学科等问题,并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制约我国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的因素,提出树立强烈的国际化观念、切实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尤其是师资队伍国际化的专项经费,采取超常规的措施在全球范围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大师或诺贝尔奖获得者,采取切实措施大力提高大学教师的外语水平等办法。管春英等(2011)[3]阐述了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中的具体问题,例如多数高校把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重点和主攻方向仅放在了少数海外人才的招聘上,忽视大多数教师的国际化培训工作,导致引进教师“水土不服”、外派教师“有去无回”、教师总体国际化水平“零敲碎打”,提出教师国际意识、国际竞争力和国际水平的培育应该是重点。孙德芬(2012)[2]在研究中指出尽管我国高校对师资国际化建设十分重视,但是进程依然缓慢,国际化程度并不高,表现在教师对外交流活跃度低、规模小、形式单一,具有海外学习工作背景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较小。因此,必须树立师资队伍国际化的理念,大力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加强师资队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完善出国(境)研修管理制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师资管理运行机制。于海燕、张海娟(2012)[6]从三个方面分析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牛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师资国际化过程,提出对我国高校师资国际化的建议,包括政府制定政策法规引导高校师资国际化发展、高校长远规划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师国际化战略目标、坚持“走出去”战略和实施“引进来”战略。高黎(2012)[8]全面总结了香港高校师资国际化建设在过去10 多年的经验:有力政策指导、雄厚资金保证、独立机构执行,并指出内地高校在师资国际化建设中可以借鉴这些经验,从政策、资金和机构方面改进,提高师资国际化程度,推动世界一流高校建设进程。褚洪生,邵佳妮(2013)[9]分析了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从科学规划、按需选派,严格选拔、提高层次,加强联系、规范管理,健全机制、保证效益,重视服务、提高质量五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endprint

从上述各位学者的研究来看,当前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内涵、意义、价值及途径的一般性研究,偏重于对我国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中宏观矛盾和问题的思考,结合具体高校的,深入的、具体的、富有操作意义的研究还较为鲜见。本文希望立足于华南理工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具体现状,围绕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进行纵深研究,结合华南理工大学的具体“校情”尝试探索加快我校师资队伍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三、华南理工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华南理工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原名华南工学院,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期,经过60年的建设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以工见长,理工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现专任教师2330人,其建设目标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2012年上海交大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在线发布的2012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结果中,华南理工大学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其中工科排名进入前150名,化学学科的排名进入前200名。在2013年1月公布的“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华南理工大学位居第23位并首次进入中国一流大学名单。

华南理工大学历来比较重视师资国际化建设,为加快师资队伍国际化的建设步伐,学校重视“请进来”和“走出去”这两方面的工作。例如,在“请进来”方面,学校每年设置相应数量的首席专家岗位、特聘教授岗位和讲座教授岗位,聘请国外相应学科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合作开展科研和共同指导研究生,注重招聘外籍或在海外有留学工作经历的教师。在“走出去”方面,作为我国“985”和“211”院校,华工自2004年开始每年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项目派出30名左右的教师出国做312月的访问学者。自2011年开始,我校又响应国家留学基金委号召,积极推动博士生导师短期出国交流项目。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通过利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其他项目和一些校际合作项目到境外进行长期或短期的交流与学习。

尽管我校在师资国际化方面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距离建设高水平、世界一流大学这个目标的师资国际化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我校缺少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目标与具体相关机制,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总体目标不够清晰、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缺少相对统一的规范标准,缺少明晰的目标约束,缺少相对应的清晰地考核机制。以我校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两个主要的学院为例,据2012年师资情况不完全统计,在工商管理学院的122名现任教师中,具有海外学历背景的老师仅27名,占比22%,具有半年以上境外访学经历的教师18名,占比15%;在经济与贸易学院的112名现任教师中,具有海外学历背景的老师仅12名,占比11%,具有半年以上境外访学经历的教师15名,占比13%。这些情况大致反映出来我校在教师队伍中,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和外籍教师的比重仍然较低;具有国外长期学习和工作经历(一年以上)的教师数量偏少。同时还存在着在国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教授较少、教师参与国际对话、交流及科研合作能力偏弱、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和具有国际影响的标志性研究成果偏少、国际化课程及全英、双语课程比重仍有待提高的现状。与我国的一些知名大学相比,我校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例如,仅2004—2007年清华大学因公出境的教师就已达3800人次以上,而且每年还在以一定比例快速递增,这在优化本土教师的“学源”背景方面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据统计,72%的国家重点项目学科带头人,81%的中科院院士,54%的工程院院士,78%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78%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研究基地主任,94%的长江学者,72%的国家863、973 计划首席科学家均具有国际化背景。[9]

可以看出,在师资国际化的具体培养途径方面,目前我校仍主要以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项目为主,而且申报也主要依靠教师的自发行为,学校目前缺乏对教师出国(境)研修的总体详细规划,缺乏结合学校各学院、各专业和学科发展的切实需要,有针对性和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系统地选拔和推荐。从此现状可以看出,我校在师资国际化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我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任务刻不容缓,在此方面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在清晰的层级战略目标指导下有步骤地、有计划地稳步提升我校的师资国际化水平,才能早日实现以“科技工作为重点,努力把华南理工大学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华工梦”。

四、华南理工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的“VPC”模式探索

鉴于我国特殊的国情以及学科平台、资金方面的限制,大规模招聘世界一流和知名大学的教师和学术大师来我校任教这条“请进来”途径可能还存在较大的困难。因此,在目前这种现状下,我校提高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的最佳途径便是深耕细作“走出去”与“请进来”战略,重视本土教师国际化能力的改造与提高才为切实可行之举。

结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以及我校的具体校情与师资现状,本文尝试提出我校师资队伍国际化“走出去”方面的“V(Visiting Scholar)—P(International Project)—C(International Curriculum)”模式(见图1),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图1华南理工大学师资国际化“VPC”模式

Fig 1 Teachers Internationalization “PVC” Model of SCUT

1.V渠道

目前,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一年两次的公派高级研究学者及访问学者(含博士后)项目以及地方合作项目获得访问学者、高级研究学者或博士后资格进而出国研修的途径仍是我国一般高校师资国际化在“走出去”方面的主要路径。但是,仅仅依靠这种途径每年派出30名教师出国研修是远远不能够满足我校师资国际化方面的切实需要。为此,我国已有部分高校开始实行学校公派,由学校出资设立专项基金,根据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结合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教师的出国(境)研修规划,每年按计划资助中青年教师出国(境)研修。endprint

因此,本文建议我校拓宽留学渠道和比例,通过积极争取社会、企业、校友捐助,设立“木棉教师国际化专项基金”,由学校层面主导,以各学院和专业层面为主体,每年拿出3050名的名额有针对性、有重点地选派科研能力强、专业基础好、外语水平高的教师去世界一流大学深造、培训和参加学术合作与交流,避免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和考察活动,以真正利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具体做法是首先由各学院和专业根据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选取世界一流大学中的相应专业和一些核心基础课程,形成一个专业和课程库,由学校外事处层面和学院配合与这些一流大学的相应专业和学科负责人联系,建立形式多样的联系与合作关系,再由学院根据该专业师资的自身情况有安排、有计划、有步骤的每年选派13名教师赴外交流学习,由学校资助,设立相应的考核目标,签订相应的考核合同,对出国交流访问的教师实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同时也要鼓励教师们自费公派,例如一些具有优秀科研成果的教师,他们无需通过国家或学校资助,就可获得外方提供的优厚科研经费和待遇,以校际交流或院际交流的形式出国访问交流、合作科研。

我校自己设立“华园木棉教师国际化专项基金”的好处在于其是结合学校学科和专业发展的战略需要,有计划有步骤有安排地选派教师前往对口的专业和学科点去交流学习,从而有效避免了教师自行申报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项目在某种程度上的总体盲目性。

2.P渠道

P渠道主要是指通过设立国际科研项目和举办国际会议来促进我校师资国际化水平的提升。在此渠道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知名大学的做法,例如哈佛大学非常鼓励教师利用夏季短学期赴世界各地做研究,仅2011年哈佛大学就安排教师利用夏季学期前往18个不同国家开展28个科研项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7000多家机构筹资募款10亿美元左右的研究经费来推动教师跨国界学术活动和国际性研究和学术交流。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通过设立“教师国际专业学术发展基金”、“国际旅费专项基金”、 “国际研究基金”、 “国际交流基金”等支持教师进行国际科研合作。

在借鉴的基础上,我校可以设立“华园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专项基金”等各类项目基金,出台相应的措施鼓励、引导我校教师与国际一流大学的研究学者共同申报科研课题,学校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以此鼓励和引导我校教师发展自身的跨文化国际交往能力,培养我校教师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学术资源及进行资源整合和相应配置的意识,通过与一流大学的学者的项目合作来促进我校教师科研国际化能力的提升。同时,我校也可通过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著名企业以及权威研究机构建立国际合作实验室,以此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结合我校的校情推出“华南理工大学教师学术休假制度”,给予不同层面的教师不同时间的学术假期,并出台完善相应的考核机制,通过设立专项经费鼓励我校教师“走出去”参加高水准的国际学术会议,参与相应的专业和学科对话,进行48周短期的学术研究访问,进一步扩大我校在世界范围的学术影响,拓宽教师的国际视野,强化国际理念,以更好的锻炼我校教师较为独立的国际学术活动参与和协作能力。

3. C渠道

C渠道主要是指单纯通过国际化课程来加快我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步伐。课程的国际化是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之一,但是,师资队伍国际化是实现大学课程国际化的中介与有力保障。因此,要实现课程的国际化,就首先要求教师要具有国际水平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外语应用能力。没有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开出国际化的课程。在此方面,世界一流大学都有比较成熟的做法,例如哈佛大学专门设立“哈佛教师暑假出国学习项目”(FacultyLed Harvard Summer Study Abroad Programs)和“校长创新基金—资助教师出国”(Presidents Faculty Innovation Fund for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香港大学设立“教学交流研究项目”(Teaching Exchange Fellowship Scheme)等,资助教师赴国外学习先进的教学和课程设计方法,推动学校教学与国际领先水平接轨。

因此,我校可以借助校级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以及全国和省级的各类教学竞赛来选拔授课能手,有目的和有针对性的对这些教师的外语应用能力进行培训提高。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华园木棉国际课程资助计划”或者“华园木棉全英教学师资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和有计划选派这些教学业务能手赴相应的一流大学相关专业和学科进行课程培训与学习,培训时间为616周不等,认真、完整地学习12门课程,回国后引进这些一流大学的国际课程。国际课程渠道不仅可以使教师有机会切实感受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氛围,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外语应用能力,同时有效促进了我校的全英和双语课程开设及质量保证,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另一方面,除了“VPC”模式的“走出去”战略,我校还应同步重视“请进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例如“华工木棉访问学者专项基金项目”来吸引其他国家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学者前来华工做期限不同的访问学者,广泛吸引各国学者来我校访问可以有效加强访问学者与本校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拓宽本校师生的知识和视野,同时丰富学校的多元文化。例如,2009一年仅日本东京大学派往世界各国(地区)访问的教师达8997人次,同时东京大学接收的国外访问学者达到3567人次。在此方面,学校也可以借鉴剑桥、牛津等一流大学校的做法,设立专门的国际合作与交流部门,专门负责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访问学者,帮助访问学者解决生活、学习和研究方面的问题。

除了“走出去”的“VPC模式”和“请进来”,我校的师资国际化战略还必须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师资管理模式,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适合我国国情和我校具体校情的师资管理体制,例如设立教师学术休假制度等。在教师的岗位聘任、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岗位考核、绩效分配、教师引进与辞退等方面结合师资国际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endprint

今天,师资队伍国际化已经成为高水平大学师资发展的基本发展趋势,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我校必须处理好师资国际化总体战略目标与具体行动步骤之间的关系,形成学校主导、院系主体、教师主角的师资国际化战略格局,师资国际化改造与培养和师资管理国际化同步进行,从而切实推进我校高水平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

五、结语

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断向纵深发展,我校的教师必须具有接触国际学术最前沿,把握国际学术和专业的最新动态、不断拓宽自身的学术视野和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等方面的能力,必须具有较强的跨文化国际交往能力,较为独立的国际学术活动参与和协作能力,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学术资源及进行资源整合和相应配置的意识和能力,从而达到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能够用国际的标准加以衡量。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和教师国际化能力的提升都必须在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进程中才能有效实现,而这些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师国际化能力的提升才能为华南理工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提供坚实的保障。

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应在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方针和自身具体校情的基础上,提出切合自身发展的师资国际化总体战略目标和具体的战略步骤,配合相应管理体制的变革研究制定和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并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在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方面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并为学校未来的国际化发展和竞争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Stohl,M.(2007).We have met the enemy and he is us: The role of the faculty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oming decade[J]. 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1) :367-369.

[2]孙德芬,高校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的机制构建[J],教育评论,2012(3):42-44.

[3]管春英等,论高校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1(18):46-47.

[4]罗云等,我国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国际化发展分析[J],高等理科教育,2009(2):39-43.

[5]李永强,罗云,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J],中国农业教育,2009(3):27-29.

[6]于海燕,张海娟,世界一流大学师资国际化过程分析[J],高教探索,2012(3):71-77.

[7]袁本涛、潘一林,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清华大学的案例[J],高等教育研究,2009(9):23-28.

[8]高黎,香港高校师资国际化研究[J],教育评论,2012(5):114-116

[9]褚洪生,邵佳妮, 浅议我国高校国际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与效果[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2):113-117 页

VPC Model Study of Teaching Staff Internaliz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Background

LI Muchun,WEI Wei,BI Doudo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Commerc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turned into a world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eaching staff internalization is the principle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has already become the key element of advancing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rnaliz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pose the reform thinking of SCUT teaching staff internalization an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VPC model.

Keywords:internationaliz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teaching staff internalization;model

(责任编辑:余树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
艺术类教师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