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2014-11-27张清陈璐石强石铖钟伟兵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4期
关键词:萎缩性螺杆菌胃镜

张清 陈璐 石强 石铖 钟伟兵

(1江西中医药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330004;3河北医科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 石家庄050011;4南昌大学2011级硕士研究生 南昌330006)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破坏后,由于黏膜特异的再生能力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胃黏膜亦有不同程度地变薄。中医学属“胃脘痛、胃痞、痞满”等证范畴,主要有痞、满、胀、痛和纳差等表现[1]。幽门螺杆菌感染被公认为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2],目前西医治疗的三联疗法对CAG有一定的效果,但停药后症状容易反复发作,甚至使原有病情进一步演变[3]。本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CAG,探索中医中药在干预治疗CAG中发挥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均来自2012年11月~2013年9月江西省中医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部。其中治疗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8~80岁,平均(53.5±12.2)岁。对照组19例,男 11例,女 8例;年龄 38~75岁,平均(51.2±11.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有胃部不适的相关症状,胃镜和(或)病理检查提示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改变。排除标准:(1)合并胃癌、上消化道出血或病理诊断怀疑有恶变者;(2)合并心、脑、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3)妊娠和哺乳期妇女[4]。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奥美拉唑20 mg口服,tid;阿莫西林1.0 g口服,qd;克拉霉素0.5 mg口服,tid;均在餐前服用,连续治疗12周),并根据患者需要对症给予抑酸药(法莫替丁)、胃动力药(多潘立酮)、胃黏膜保护药(硫糖铝)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肝胃气滞者用五磨饮子加减行气健脾,和胃解郁;脾胃虚弱者用黄芪建中汤加减益气温中健脾;脾胃湿热者用三仁汤加减芳香化湿,和胃醒脾;胃阴不足者用沙参麦冬汤加减益阴养胃,佐以活血药;胃络瘀血者用丹参饮合失笑散加减活血化瘀,和胃止痛。在辨证选方的基础上可根据胃镜或病理检查结果酌情加减:合并HP感染或黏膜充血水肿者加黄芩、黄连、白花蛇舌草、大黄;伴有胃黏膜脱垂者加桔梗、升麻、柴胡;伴有胃黏膜紫暗,有颗粒状或结节状者加莪术、山楂等;伴十二指肠球部发炎及溃疡者加海螵蛸、白及;伴胆汁反流者加柴胡、郁金等;伴腺体不典型增生者加炮山甲、浙贝、生牡蛎;伴间质性炎症浸润者加苍术、薏苡仁、半夏;伴肠化生者加白花蛇舌草,有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加半枝莲等防治结合。

1.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胃镜下胃黏膜活动性炎症消失或炎症明显改善,黏膜下血管网显露减少,组织学检查固有黏膜腺体无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胃镜下胃黏膜炎症病灶有不同程度减少,组织学检查固有黏膜腺体萎缩和肠上皮化生不同程度改善,异型增生减轻;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改变,胃镜下和组织学检查均无改善,或病情加重[5]。

1.5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1.6 治疗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 讨论

西医治疗CAG用药时多采用胶体铋剂或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菌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属于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可与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合用根治幽门螺杆菌[6]。但单纯的西药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都是对症处理、改善症状,且长期服用有副作用。而中西医结合治疗CAG则有着独特的优势,弥补了单纯用西药的缺陷。中医认为“胃痞”病机的关键是在多种病因条件下,损脾伤胃致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中焦枢机不利,气机升降失调,从而产生气滞、食停、湿(痰)阻、寒凝、火郁、血瘀等各种病理产物,诸郁阻胃,进一步妨碍脾胃气机之升降;另一方面由于脾胃运纳功能受损,气血生化乏源而致胃络失养[7],此时因势利导辨证应用中药能从根本上解决导致CAG的病因。

目前CAG在临床治疗上疗效仍不明显,属难治性疾病[7]。但是,中西医结合治疗CAG不但能帮助解除患者的痛苦与不适,提高生存质量,还对CAG伴有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等有逆转作用,并且不良反应少。大量实验和临床调查发现,中药在干预治疗CAG已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和明显的优势,受到广泛重视,也是目前防治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重点[8]。

[1]周萍,周滢.中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分型论治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9):1 739-1 740

[2]任雨芳,王继洪,任立波,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29

[3]王丽双.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37-38

[4]王忆勤,郎庆波,李果刚,等.慢性胃炎中医湿证证候诊断标准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1):975-979

[5]陈伟,段燕萍,毛晓曦.平胃合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6):325-326

[6]郭爱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临床观察[J].国医论坛.2012,27(2):36-37

[7]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医杂志,2010,51(8):749-753

[8]张东旭,徐珊.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5):598-600

猜你喜欢

萎缩性螺杆菌胃镜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胃阴亏虚型萎缩性胃炎的独特优势
幽门螺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
猪萎缩性鼻炎的防治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
60例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5种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萎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