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市黄陂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探究

2014-11-27段翔郑传斌张琳

安徽建筑 2014年1期
关键词:黄陂黄陂区村镇

段翔,郑传斌,张琳

(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23)

1 黄陂区区域发展现状分析

1.1 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状况良好

黄陂区位于武汉市北面,与国际机场、武汉北站相连接,是进出武汉市区的北大门。其区域面积2261km2,占武汉市的1/4,现有人口113万,占全市的1/8,是武汉市版土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新型城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拥有完善的交通体系。此外,黄陂区是武汉自然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占全市一半以上的森林面积,拥有湖泊水面38.6万亩,拥有“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依靠旅游业带动生态文明建设是黄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2 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

黄陂悠久的历史为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线索。其中,仅大余湾就拥有明清古建筑40多座,这些古建筑的建造工艺充分反映了湖北人民的智慧,具有极高的保存价值(图1),于2007年已经完成了古民居建筑群保护和修建两部规划。此外,黄陂区的传统手工艺也远近闻名,享有“泥塑之乡”的美誉,楚剧作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木兰传说”作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黄陂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这些文化资源已经成为黄陂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和宣传的一张有力名牌。

1.3 以发展优势产业为重点,经济发展迅速

黄陂区有农业人口91.6万人,耕地80.5万亩,作为武汉市农业生产区域面积较大的城镇,黄陂区必然要保持农业产业的发展;同时作为武汉版土面积最大的区域,黄陂的经济发展也直接影响和带动着武汉的发展。近几年来,黄陂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不断转变发展模式,提高生产技能,突出发展重点,致力于发展芦笋、小龙虾、茶葛、乡村休闲农业四大优势产业,正加快由传统农村向新型城区的转变。近年来黄陂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芦笋)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绿色农业(食品)示范基地、全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中国绿芦笋之乡。

图1 大余湾明清古建筑

农业的现代化发展使黄陂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到2013年,黄陂已经连续15年GDP增长平均值在20.6%。黄陂区立足于发展旅游业和农业的现代化生产,使其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

2 黄陂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却落后于其他许多国家。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建设经验和相关理论依然比较欠缺。对比其他在城镇化发展道路上已经取得成功的国家,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制约因素使得广大群众对规划和建设的积极参与性并不高,一是规划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当地人民的需要,从而受到排斥;二是群众的不参与使得在建设过程中会受到各种阻碍,影响进度。

黄陂的建设发展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仍然不高,这主要源于以下两点因素:其一,居民的文化素质不高,缺乏对于国家政策和村镇发展的主动关心意识;其二,村镇对于规划和建设信息征询意见的宣传渠道狭窄,广大居民往往都是在规划制定之后才知道,也不了解规划的目的和发展前景。虽然有不少地区展现出规划带来的迅猛发展势头,但对于关乎自身的规划方案依然持有怀疑态度。

2.2 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不足

黄陂有1431年的建县史,深厚的历史文化也受到了良好的保护,已经成为黄陂对外宣传的资源之一,但保护之余对古建筑和历史文化的利用和发展还比较欠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黄陂区进一步的发展。许多村镇由于缺少规划使得现代化的新房子随意建设,使其与一些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老房子和革命时期留下的遗迹没有分区,这就影响了历史文化特征区域的建立,也影响了其成为旅游资源和教育基地的利用价值。其次,受到保护的许多古建筑虽然年代久远,却依然具有居住功能,应该发展成为博物馆、旅游商店或者继续用作民居,充分发挥其利用价值,而不是作为文物一味的保护起来。再次,对非物质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不足。文化是一个区域的灵魂,丰厚的历史文化理应成为黄陂区发展的推动力,尤其是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更应该使文化成为旅游的一部分,比如建立楚剧表演中心、制陶工艺参观体验馆等等,让游客切身体会到黄陂区文化魅力。

2.3 人才储备不足

黄陂区作为武汉中部崛起的一个新兴城区,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拥有优良的投资环境,具备发展创业的平台和发展总部经济和民营经济的优越条件。但黄陂区是由村镇发展起来的一个区域,本地居民的文化素质本就不高,更缺乏能积极带动区域发展的高端人才,再加上部分村镇的年轻人选择在武汉市或者周边市区务工,更使得黄陂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也出台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政策措施,比如2012年出台的《黄陂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黄陂区引进优秀青年企业人才管理办法(试行)》、2013年出台的《黄陂区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实施办法》等,这都充分说明黄陂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的建设。

3 持续推进黄陂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建议

3.1 完善黄陂区“绿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

“绿色”发展是现在城市发展的方向,不仅表现在对环境的保护上,更表现在主动产生的有益于自然环境的生活生产行为方式。之所以讲完善是因为黄陂区本身有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并且做得十分不错,但在一些方面还可以继续完善,比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村镇住宅[1](图2),住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不仅节约资源,更有利于文化和技术的传承创新;持续大力推广农村沼气发酵技术,由于黄陂以农业生产为主,具有丰富的农作物原料,发酵技术可以使秸秆、杂草、粪便和废水等成为能源生产的原料,节约资源,变废为宝,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作路灯和炉灶的能源[2]。不同的发酵原料产气量是不同的(见表1),黄陂区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建设经验,早在2006年就开始尝试使用沼气,结果显示,每5000农户使用沼气相当于封山育林2.5万亩。黄陂区各个村镇可以根据其农业生产特点来合理选择发酵原料,在发酵过程(图3)中和沼气使用中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发酵原料的产气量 表1

图2 村镇住宅可持续发展模式

图3 沼气发酵流程

3.2 推动黄陂区实现“可持续”新型城镇化发展

“可持续”不仅指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在城市和村镇规划中还体现在总体规划时要预留弹性空间和发展用地。

弹性空间要考虑到建筑和街道空间的可改性和发展性,重点把握好村镇住宅的空间布局、功能的实用性和转换性,尽量做到既有建筑的循环再利用,促进村镇住宅能够少施工、少花费及少变动,做到快速高效地更新、改造。黄陂区目前正在进行街道和村镇面貌整治,在整治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问题,比如建筑外表面附着物的杂乱布置使街道空间显得狭窄而凌乱,建筑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建设标准,部分地区存在违规建筑等。

预留用地要考虑到村镇建设的未来发展空间,这就要求建设过程中必须集约利用土地。一方面,要重点考虑存量、低效建设用地,例如山地丘陵区、工矿区、闲置土地和供而未用的土地,对于该部分用地政府应积极的进行回收再利用,并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利用,使其得到充分的利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有效调控土地供给。通过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市场机制对土地的调节作用,控制土地流失,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黄陂区有很多村落,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时,更要考虑土地的集约利用,一来保证农业用地,二来保护其“绿色”资源优势。

3.3 构建黄陂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城镇化水平发展的高低要靠评价指标来说明,通过数据可以明确反映出需要着重发展和建设的方面。这些指标包括人均GDP、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和每万人医生数等,这些指标为正向指标,计算出的数据越高表示发展水平越高,可以用公式(1)进行处理。从反面说明城镇化水平的指标包括单位GDP能耗、单位GDP电耗、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人均纯收入,这些指标的数值越低表示城镇化发展水平越高,可用公式(2)处理,通过公式(3)~(5)计算权重后,得出评价模型(6)、(7)[3]。

式中,rij为原始数据,A=(xij)m×n(m 表示评价对象的个数,n 表示评价指标的个数)标准化后的值,取值范围(0,1);qij为i城市第j 个指标的评价得分;Qi为第i 个评价对象的新型城镇化水平。

根据此评价模型,可以得出黄陂区在各个方面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从而合理规划黄陂区未来发展战略和重点。

3.4 加强科技和文化教育

虽然黄陂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上文提到的公众参与不足、缺乏人才等问题。人才的建设无论对国家还是对区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黄陂区已经采取了很多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但解决问题的根本不是“引入”而是“培养”。黄陂区的人才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普及科学技术,可以采取专家到户、开办培训班或者村镇居民创业经验交流等方式进行,把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理念和创业的经验和感受带到发展相对落后的村镇,带动当地居民学习科学技能和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其二,在各村镇开办政策学习班,使居民了解国家和武汉市的各项新政策,尤其在村镇规划和发展方面,培养居民主动关心的意识,从而避免没有渠道参与,参与之后因为不懂而有心无力的情况,从根本上提高民主参与意识和参与效果。

4 结 语

我国对农村建设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新城镇化发展方向的逐渐明朗使城镇化建设成为各个地区村镇发展的重点。武汉市黄陂区历史文化悠久,农业区域广大,经济发展迅速,在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上已经有了明确目标和一定的建设经验。持续促进黄陂区城镇化建设无论是对黄陂自身的建设还是对武汉市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健康、绿色、可持续的城镇化发展还需要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坚定不移的实施及保障政策。

[1]安艳华,杜志文.材镇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房材与应用,2001(2).

[2]张志军,曹露春.可再生能源与建筑节能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版社,2012.

[3]安晓亮,安瓦尔·买买提明.新疆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J].城市规划,2013(7).

猜你喜欢

黄陂黄陂区村镇
在黄陂乡下 三首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武汉市黄陂区对口支援湖北口回族乡物资705万元
城市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探索——以武汉市黄陂河道治理工程为例
三道关口搭建妇幼健康新屏障——黄陂区妇幼保健院工作巡礼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一部城乡文化交融发展的乐章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
传说的语言结构分析——以黄陂木兰传说为例
以人为本 尚美育人——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前川第二小学教改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