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

2014-11-27潘瑞冰

肇庆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化用户

潘瑞冰

(肇庆学院 图书馆,广东 肇庆 526061)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辅助单位,对推行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高校图书馆要积极参与并发挥其职能,需要将服务对象由校内师生拓展到本地区的其他用户,实现教育信息建设的全民推广,不仅为本校教学、科研与管理提供优质服务与资源保障,更要为本地区经济、社会、人文发展作出贡献,实现信息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与信息价值利用的最大化。基于此,本文提出高校图书馆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应主动出击,创新服务。

一、教育信息化对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影响

(一)教育信息化对高校图书馆提出更高要求

高校图书馆承载着一个地区的知识搜集、存贮与文化传播的使命,通过服务运作管理可实现其功能和价值。教育信息化降低了人们对传统图书馆的依赖程度,对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建设定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信息存储实现数字化、传输手段实现网络化、管理实现智能化、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信息化[1]。

(二)教育信息化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发展机遇

教育信息化给图书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高校图书馆的办馆模式发生了变化,加大了网络化、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基础建设与投入。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教学特色更加凸显。高校图书馆致力于围绕专业特色建设数字化的学科信息资源体系,以求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创新中找到平衡点,在与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找到无缝链接的切入点,为适应教育信息化需求而建立与教学息息相关的动态信息资源体系。教育信息化迫使图书馆拓展功能,更多的服务更加凸现高校图书馆辅助教育及教学功能[2]。

(三)教育信息化环境中高校图书馆的角色需重新定位

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图书馆工作内容虽然发生了变化,但其实质仍然是服务机构,为读者服务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是信息服务的窗口、知识创新的助动器、区域文化的中心、终身教育的场所、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准确定位高校图书馆的社会角色,能有效形成图书馆的服务理念,便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

二、教育信息化环境中高校图书馆的用户类型及信息行为特征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应该面向全民,实现全民教育,共建学习型社会。基于此,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用户包括本校的教师、教辅人员、学生,以及校外的普通读者、从事研究工作的人群等。我们根据这些用户的信息行为特征将他们分成四种类型(见图1)。

图1 高校图书馆信息教育用户分类图

一是基础应用型用户。包括在校学生、校外继续教育学生以及其他学校的学生。学生用户的信息需求目标明确,主要为获取基本原理和新知识,所需教育信息主要集中在与专业课程相关的学术信息,同时也关注与国家、与自身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

二是普通社会用户。包括校外企事业单位用户和社会其他用户。因受时间和地理条件的限制,这类用户利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频率及利用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对信息的索取主要通过远程服务来实现,而且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因人而宜,信息需求领域比较分散。

三是研究型用户。包括高校教师、教辅人员,以及校外从事专业研究工作的人群。研究型用户对某些学科专、深的文献信息需求量大,对普通文献的需求则相对较少,其信息源涉猎较广;对信息需求更加专业化和智能化,要求通过对知识信息的分析、归纳、综合,提供以解决问题、形成方案为目标的知识服务。

四是地方用户。包括本地区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受地域及文化背景影响,他们缺乏主动索取馆藏信息资源的意识和各种条件,信息行为处于无意识状态。

三、教育信息化环境中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一)服务理念创新

首先,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需要由内向外延伸。图书馆服务应该面向社会大众,实现服务对象社会化。校内非师生用户和校外社会用户是图书馆的潜在读者群,如何将他们转变成现实读者,进而全面实现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是图书馆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也促使图书馆服务观念的拓展与创新。其次,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价值需要作纵深的扩展。图书馆服务价值是图书馆利用所掌握的各种资源向社会提供服务,利用服务满足知识受众者这一价值评价主体需要的一种精神状态和现实行为。图书馆服务的最终目的,是图书馆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因此,图书馆服务取向的科学性,不仅影响着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而且也影响着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认识和评价。当前,由于网络数字时代的来临,用户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样化,网络个性化信息服务成为图书馆服务价值的核心维度。因此,基于图书馆教育信息用户的分层、分级来构建个性化的服务模式,是实现图书馆服务价值的有效举措。

(二)服务模式创新

1.高校图书馆为信息教育用户提供的服务方式

高校图书馆为信息教育用户提供的服务方式包括:(1)为远程教育提供教学资源库。包括各种教材、教学课件、教学测评库(自测题和标准答案)、教学策略库、学生信息库等。(2)建立相关信息链接。根据教学专业设置、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研制“智能搜索引擎”“智能信息捕捉”“重点学科超级链接导引”等文献组织系统,帮助广大师生检索专业文献,强化其教育信息检索的导航功能。(3)建立交互教学系统。通过组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板、中继交谈等,建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习系统平台,开展学习指导、疑难解答、个别辅导、网上讨论、网上协作等多种交互学习活动。(4)先进的网络技术的应用。参考咨询服务、导航库技术、搜索引擎、信息开放存取等先进的网络信息查询技术能实现用户的多层次信息需求。

除了坐等信息教育用户向图书馆索取信息资源外,图书馆还应采取措施,为用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首先,高校图书馆通过设立流动服务站、定点服务站等加强对图书馆的宣传和馆藏教育信息资源的宣传;再者,在技术上,通过网络对口建设,与本地区其他院校图书馆、地方图书馆、甚至其他文化部门的网络共建、共享,尽量使校外用户方便、及时地获取教育信息资源。另外,由图书馆牵头定期举办各种活动,比如读书月活动、信息资源利用培训、技术咨询、网络书评等,这些活动能极大地提高基础应用型用户利用教育信息的能力。

2.针对不同类型的信息教育用户构建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对高校图书馆来说,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信息需求及其需求特点构建个性化服务模式,既能利益最大化地合理利用教育信息资源,又能实现图书馆服务和教育的双重职能。在知识产权框架下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规定不同知识层次读者用户群利用教育信息资源的权限,并据此构建对应的服务模式。

(1)针对基础应用型用户的服务模式——免费服务。图2是针对基础应用型用户构建的无偿信息服务模式。这类用户可以通过到文献阅览室阅读、上网等途径获取教育信息资源。这种服务模式可以弥补用户本身知识储备量不足的缺点,旨在加强和培养用户在专业学习方面的素养。在服务过程中,图书馆员要主动发现本馆教育信息资源收藏、组织及系统检索利用过程中的欠缺,虚心接受用户反馈的意见,并适时作出补充和修改。

图2 基础应用型用户服务模式

(2)针对普通社会用户的服务模式——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图3是针对普通社会用户构建的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这类服务模式主要是为了满足普通社会用户对特定专业信息的需求,在服务过程中逐渐培养用户的信息习惯,规范其信息行为。主要采取参考咨询服务、书目情报服务、信息定制、信息推送、网络导航等服务方式。同样在服务完成后,及时了解用户对服务的评价,并给予合理的改进。

图3 普通社会用户的服务模式

(3)针对研究型用户的服务模式——知识挖掘服务。图4是针对研究型用户构建的知识挖掘服务模式。研究型用户希望通过图书馆的服务获取专业性较强的教育信息。参考咨询服务、网络导航、学科信息门户也同样适于这类用户。如果研究型用户想得到更深层次的知识服务,就需要通过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使信息增值。通过对该类用户进行身份验证,比如用户是教师或某种专业的研究人员,通过身份验证,就可以享受信息开放存取的无偿服务和知识挖掘的有偿服务等。图书馆专业工作人员从研究型用户的角度出发,根据他们的需求对专业教育信息进行深层次的开发挖掘,将其中隐含的知识信息融合和重组,并将这些知识活化在新的产品、服务或管理机制中,通过邮件、“频道”推送、预留网页等多种途径提供给用户,帮助用户解决实际问题。但用户要对获得的知识支付一定费用,以实现信息资源的经济价值。

图4 研究型用户服务模式

(4)针对地方用户的服务模式——主动推送式服务。图5是针对地方用户构建的主动推送式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要为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目前我国各级乡镇已基本实现网络普及,高校图书馆可联合当地政府、相关行政部门,共建共享农村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为农民推送科技信息、生活信息;对网络无法到达的村镇,可以举办农村实用技术信息发布会、编印农村科技专题资料、举办各种农技讲座和培训班等[3],对外来务工人员,可建立书刊流动站,通过向地方用户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来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其科学文化素质,使更广泛的用户在教育信息化中受益,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图5 地方用户服务模式

高校图书馆以服务推动教育信息化,要立足本校师生读者群,扩充校外社会读者群,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农民读者群,尽量扩大信息、知识的受众面。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需要多部门合作参与,需要资金、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高校图书馆处于社会知识信息搜集、储存、传播的中心地位,它既能最快感受到时代前进的步伐,又直接面临信息化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开展高水平、高质量、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增强其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在教学科研活动及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发挥强大的文献支撑和保障作用,为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为区域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1]杨琳.教育信息化对高校图书馆建设定位之研究[J].现代情报,2008(7):58-60.

[2]陈华.高校图书馆面向教育信息化环境的最优战略选择[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9(2):1-5.

[3]李琛,胡媛媛.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1):70-73.

猜你喜欢

图书馆信息化用户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