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下的“双本一融”育人模式构建

2014-11-27王福利

职业技术教育 2014年14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王福利

摘 要 当代职业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在于以人的发展为前提,是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职业学校可以尝试构建课程校本化、教学生本化,且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双本一融”育人模式,并通过培树办学理念、创设动态课程、提升学习能力、依托集团办学等路径实践这一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双本一融”;价值取向;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4-0053-03

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适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当代职业教育的主旋律。把握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转变职业教育发展方式,满足国家人才培养需求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解析

(一)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概念

作为一种“应然”状态的教育价值取向,反映了教育的理想目标、价值追求,影响或决定着现实的教育行为。

目前,学界对教育的价值取向存在着不同的理解。主要集中在是把教育本身作为一种价值主体,还是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把教育作为一种价值客体的讨论,形成了教育满足主体现实需要的实然状态的理解和希望教育带来观念变化的应然状态的理解。本文倾向于教育价值取向作为客体存在下的一种应然状态的理解,即“教育价值取向是指教育价值主体根据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对教育客体进行价值设定、价值预期时所表现出来的意向或倾向”[1]。据此,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理解为:职业院校师生及社会根据自身及社会发展需要,希望职业教育能够带来什么素质和技能的一种意向或者倾向;是一种集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为一体的综合性、全面性的倾向;具有职业教育满足个体及社会需求的前瞻性,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应然状态。

(二)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内涵

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看,以人为本将是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点。《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提供人才,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教育要“使每个人的潜在的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2]。“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创业型社会中职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即职业教育从工作定向的单一技术培训到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塑造。”可见,以人的发展为前提将成为当代世界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点。

我国的经济与教育政策将实现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职业教育的价值主要表现为技术创新价值、社会流动价值、个体发展价值,其取向在价值主体上由社会取向转向社会和个体并重[3]。以人的发展为前提,个人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取向的有机统一将成为当代职业教育基本的价值取向。

二、“双本一融”育人模式的构成要素

以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为基础,构建“双本一融”的育人模式。其中,“双本”指课程校本化,教学生本化;“一融”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课程校本化、教学生本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成了该模式的基本框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既是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手段,又是“促进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有机统一”的路径。

(一)课程校本化

“适应社会和自我创新是课程开发的主要动因”[4]。课程校本化指学校与教师在职业实践中依据自身的教育哲学与课程信仰,基于职业实践目标的需要,以教育目标为指导,以学生的充分发展为目标开发的带有自身历史印迹与文化特色的具有“基层草根”性质,以自身专业主体性发挥为基础,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的课程开发活动。

课程校本化的过程是形成动态多样教学资源的过程,是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的过程,是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基本前提。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彰显个性、差异性为特征,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为目标进行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服务地方经济为总目标的多方参与的课程校本化。

(二)教学生本化

教学生本化是指在教学中依靠学生、为了学生、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学生作为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顺应学生的禀赋,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职业教育教学生本化有利于唤起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也有利于学生在教学中寻找到真正的自我,选择适合的职业方向。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一方面,职业学校可根据现实条件,依据学校所开设的专业创建产业,使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教育经营场所,形成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办学格局。另一方面,校企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学生就业、文化交流、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合作,形成从学校到企业、从企业到学校的闭环式人才培养模式。

以上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课程校本化是教学生本化的前提和基础,教学生本化是课程校本化的目的。课程校本化、教学生本化都需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实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把握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使其相互渗透、相互交融,才能形成良好的联动育人机制。

三、“双本一融”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

(一)培树学校办学理念,统领“双本一融”育人模式

实施“双本一融”育人模式首先要求职业学校具备超前的办学理念。职业学校应先按照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市场经济发展为风向标,思考两个问题: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让学生在市场中更好地生存发展。对这两个问题更合理最优化的解答,就表现为充分实现个人的选择和为社会服务的有机统一。因此,办学理念必须是满足受教育者生动活泼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协调统一。

(二)以创设动态课程为核心,推进课程校本化

推进课程校本化,以美国课程专家派纳(W·F·Pinar)的“课程概念重构理论”作为指导,形成体现当代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课程内涵及体系。概念重构主义视野下,课程被认为是一种动态、发展的学习过程。这与校本课程开发有极高的适切性。

首先,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及课程设置机制。学校可组织教学、招生、就业等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及课程设置调研,定期形成专业发展及课程设置调研报告,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其次,在专业中进行课程调适。专业教师应该依据专业发展实际,在专业新知识新技能吸纳、实践内容增设等方面进行课程调适,形成方案并依此设计教学文本,进行课堂教学。再次,以特色课程为核心,开设系列课程。通过特色课程的辐射形成与之相关的系列课程,增强课程的专业性与系统性。最后,推出系列精品课程。选择专业性强、教师专业化程度高的核心课程,从教材处理、方法设计、多媒体运用、学生检测与评价等环节入手,制作系列精品课程。

(三)以提升学习能力为重点,推进教学生本化

学校创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将技能训练场所与课程教学场所一一对应,方便学生在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之间进行转换。

通过“交互多媒体系统、主题资源库、数字化平台”为主的教学平台实现互动式教学。在数字化平台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反馈、强化,生成以培养学生互助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形成创新精神为核心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适应市场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以品牌专业为龙头,制定创新教学行动计划,包括课程选择、研究方法、对比班实验、成果论证、专业指导、成果运用等内容。

(四)以集团化办学为依托,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为实现多层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形成以职业学校为核心层,以相关专业的行业协会为中心层,以专业相关企业为外延层的产学研相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分享的校企集团联合体。

实施学生体验岗位技能计划,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体验岗位技能,使学生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有规律、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角色转换,形成了解企业需求——有目的地学习——到企业检测学习成果——回学校再提升的培养过程。鼓励教师在企业调研、专业实践、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对员工要求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回校后通过校本教研,在专业调整、课程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模式等领域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升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3]王军红,周志刚.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的理想性和实践性[J].职业技术教育,2012(10):10-1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1-15.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48.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