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2014-11-27彭后生
摘 要 根据区域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状况、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筹)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构建了“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付诸实施,通过建立校企“双主体”共育人才机制、构建相应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实践,着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学生、学院和企业的三方“共赢”,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等问题。
关键词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物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4-0005-05
近年来,江苏省物业管理行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方式和新业态,大力提高物业管理的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及增值服务,谋求从粗放型的传统服务业向集约型的现代服务业转变。但是,江苏省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不高,尤其是物业服务企业基层管理岗位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物业管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极大地影响了江苏省物业管理行业的转型升级,阻碍了江苏省物业管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筹)(以下简称学院)作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建设类高职院校,紧跟江苏省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升级的变化,与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及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致力于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凝练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构建并实施了“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工学结合”的内在要求,根据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特点、学生身心发展及认知特点,基于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背景构建的一种工学紧密结合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四阶递进”即根据学生在五年学习生涯中的成长轨迹,将其学习生涯分为起步期、成长期、提高期、成熟期四个阶段,通过不同阶段的学习实现由入门—入行—入道—入职的递进;“工学四合”即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校内教学环境”与“校外教学环境”结合,“学生身份”与“职业人身份”复合;“学校教师”和“企业教师”联合;“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融合。 二、“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一)构建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发展有其规律,熟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并依据其规律开展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角度出发,五年制高职学生有该年龄段的特点,学院必须在深入分析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其规律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教育。 (二)构建准备 1.学生特点分析 五年制高职生源为初中毕业生,他们年龄较小,可塑性大,喜欢动手实践,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专业思想易于稳定,这些特点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先天优势。但同时他们也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未养成等特点。因此,在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时必须要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热爱所学专业,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其学习动机;充分发挥学生爱动手、爱实践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职业兴趣,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学院通过对江苏省90多家物业服务企业的人才需求调研,将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掌握物业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在物业服务企业客服专员、行政人事专员、品质专员等基层岗位从事物业管理客户服务、行政人事事务管理、品质管理等工作,能适应且满足江苏省物业管理行业转型升级和企业创新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目标岗位工作特点分析 通过调研分析,形成了《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分析结果显示:物业服务企业客服专员、行政人事专员、品质专员等基层岗位工作涉及具体业务多、涉及面广,兼具专业性、政策性、操作性、技术性和服务性,对从业人员的知识、能力尤其是职业素养要求高,由此决定了物业管理专业复合性教学内容多、人才培养周期长、需要强化职业素养的培养,初中后的五年制高职教育要充分利用学制长的优势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整体设计和创新。 (三)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学院通过借鉴国内外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经验,并结合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学生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工作特点,设计建立校企“双主体”共育人才机制,统筹兼顾学院、企业、学生等相关者的利益,促进现代企业与现代学校的融合。通过搭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就业共担的校企深度合作、开放管理平台,构建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与学校育人标准对接、校企双向监控、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为学生、学院、企业三方参与者找到校企深度合作的结合点。“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的基本功能差,通过不同阶段工学结合的学习方式实现职业能力的递进,使学生在学习的每一阶段获得成就感,并将职业道德、专业兴趣、企业文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学习生涯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实现专业知识学习、职业能力形成和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 (四)运行实践 1.建立校企“双主体”共育人才机制 学院在综合考虑有意向深度合作企业的愿景、成长性、利益诉求、资源、规模、能力等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双方深入沟通与交流,优选了万科、世茂等11家前期与学院已有很好的合作基础、管理严格、服务规范、社会声誉好的品牌物业企业,这些企业在文化及价值追求等方面和学院有共融性,管理层具有宽广视野和较强的创新意识[1],确保了校企“双主体”共育人才机制的形成,为“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了保障。 2.构建工学结合、以工促学、工学相长的课程体系 学院根据“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要求,深入分析物业服务企业工作过程和岗位要求,归纳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职业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突出工学结合、以工促学、工学相长,开发了《物业管理实操》《跟岗实习》《行政人事事务管理》《公共关系应用》《物业服务品质管理》《物业管理投标文书编制》等一系列工学结合课程,构建了能够配合与推进“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见图2)。 3.打造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学院建立了校企人才交流和“双师素质”提升机制,通过与合作企业互聘员工、学校专职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及提供技术服务、对企业兼职教师加强职教课程开发与实施专题培训等途径[2],增强学校专职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开发水平,提高企业兼职教师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能力,把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专兼职教师打造成一支既能指导服务操作又能进行知识传授的“双能力”,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教育学知识的“双知识”,既具有善于处理师生关系又具有善于处理企业、社会、人际关系的“双素养”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为“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4.创建真实(仿真)的教学环境 学院一方面在万科、世茂等知名企业为学生开辟了“零距离”接触物业服务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能以“职业人”的身份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通过识岗、跟岗、轮岗、顶岗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及职业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聘请了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设计论证,根据真实物业服务的技术和流程为学生创建物业管理情境教学室等真实(仿真)的职业情境,作为其学习的主要环境,兼有理论教学、小组讨论、实际操作等功能,让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去体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够在职业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中“做”和“学”,学生之间精诚合作,师生高度互动,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效培养了综合职业能力。通过上述办法为“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了优良的教学环境保障。 5.采用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 “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要求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师必须采用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为此,教师结合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学生特点和专业特点在《物业管理实操》《物业管理投标文书编制》等一系列工学结合课程中合理选用了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行动学习,教学的重心由传统的教师教转向了学生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工作计划的制订到工作任务的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学生真正地实现了自主学习[3],有效地促进了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6.构建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融合的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 学院为配合“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积极寻求合作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校企双方合作构建并实施了“双主体、开放性、多元化”的、学校评价和企业评价相融合的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实现了知名物业服务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与学校评价体系的融合[4]。在管理体制上,坚持学校考核与企业评议相融合;在评价标准上,坚持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与企业岗位要求相融合;在评价内容上,坚持职业能力、素养考核与知识考核相融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真正接轨,提高了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加快了学校和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双向监控与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形成,从而为“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了良好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 三、“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效果 “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自2008年9月在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实施以来,将企业用人与学校育人有效结合,促进了物业管理专业教学活动与工作实践、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解决了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系统训练和职业素养内化的问题,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教、学、做”一体化,达成了学生能力培养与行业发展水平、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有效提升了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满足了物业服务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学院2008、2009级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实现100%对口就业,90%以上的毕业学生被万科、世茂、新城等知名物业服务企业录用。此外,万科物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0年还向学院下了“订单”,成立“万科班”,有效地促进了学院办学声誉的提升,真正地实现了学生、学院和企业的三方“共赢”。 四、“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加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在“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过程中,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会存在一些冲突,有时会导致校企间的摩擦,甚至还会出现工作上不协调、相互排斥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四阶递进,工学四合”的有效运行。学院应把企业文化教育纳入学生教育的整体规划,根据自身特色,积极借鉴物业管理行业企业文化,把行业企业文化精神融入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5],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更符合物业服务企业的需要。 (二)进一步提高企业合作的动力 校企深度合作是“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运作的前提,提高企业合作动力是实现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途径。因此,学院在“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过程中应加强与相关企业的沟通,主动了解企业发展方向,向企业开放校内专业实训室,利用学院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和咨询服务,按照企业需求开发订单式培训项目,使企业转化为学习型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与学院深度合作的动力。 (三)重视工学结合教材的建设与开发 工学结合教材建设与开发是实现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现有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教材不能完全满足“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需要。因此,学院要在选用近期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开发工作,建立校企共同参与教材开发模式,教材在内容上要符合五年制高职特色和工学结合特点;在形式上可呈现多样化,如项目式教材、手册式实训指导教材、案例式讲义、工作页式“任务书”等。 参考文献:[1]彭后生.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职“双主体”教学过程管理实践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1(14):35-38.[2]陈浩,魏成惠.新时期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6):27-28.[3]韩秀婷.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学生角色转向路径探微[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7):83-85.[4]彭后生.高职“物业管理实操”课程考核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5):146-147.[5]古志华.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特色文化体系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4(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