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古道话条城

2014-11-27崔蕴虎

飞天 2014年8期
关键词:青城晋商客商

崔蕴虎

条城蒋家湾有一条有名的“之”字形坡道,称“官路坡”。丝绸古道上靖远至兰州段的南道就从这里经过,这里“官路”的意思相当于今天的“国道”。丝绸古道从陕西西安出发,到达甘肃,从平凉到靖远后,一条经红嘴子过黄河,再经寺儿湾、北湾到四龙;另一条经虎豹沟坪到平堡,再过黄河到四龙。通往兰州时又分为南北两道,其北道也称北大路,相对平坦宽阔,主要供车辆行走,路线是从四龙进车路沟,翻越车路沟岘,进入今强湾乡聂家窑路岔,过井子沟,再翻越唐皇岘到聂家窑正大沟,再越官路岘到唐墩台,上苦水沟过关门岘和玄帽塔,又穿过金沟进入西沟,经狼拉排红柳窟沱,大王川,翻越鹿角岘,下蝈蝈川,过蔡河、郭家坪,经红圈沟到达水源沟口,今兰白高速公路即为北道的部分路段。而南道路线是从四龙进入糜地沟翻越陡峭地糜地岘,到达条城地区的盐沟,路经故乡蒋家湾过“官路坡”到大坪,经桦皮川、斗母宫、麻林坪、金沟口、白茨滩、大川渡,从大船古渡过黄河便到达青城古镇。从大川渡越莺鸽嘴到莺鸽湾,跨关家沟过石梯子到黄河大峡口,进上湾沟,越白土岘,过高岭沟,越回回鼻子、二道岘子,过庙儿沟,越宽皮胎岘,沿十字沟而下,又翻越青羊沟岘,出沟到什川河口村。十字沟的关口十分险要,以前土匪常年在这里驻扎抢劫客商。从什川河口村顺王家窑沟翻越捕鸽沟岘到忠和水源沟口同北道会合进入兰州。南道道路坎坷崎岖,可供骆驼、骡马毛驴行走,局部可供车辆通行。

据考证这条丝绸古道很久以前就是西北各部落来往于中原地区的主要通道。南道条城段一直存在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来平田整地时被彻底废弃,只有“官路坡”至今仍寂寞地伫立在原址,当年丝绸古道繁盛时期的场景都在它的记忆中……这条古道上曾经活跃着一批批商队,他们就是来往条城经商的山陕客商和平凉、靖远、会宁、静宁等地的本省客商,也有从西安直接到欧洲威尼斯的骆驼商队。

明末清初,条城经济随本地水烟在各地的畅销兴盛而繁荣。条城水烟外销的主要交通运输有五条线路,其中主要路段沿丝绸古道行走。水路以羊皮筏子为主要运输工具,发运到宁夏、包头,到包头后以火车运至大同、天津、福建、东北。陆路一是甘陕线,以胶皮轮车沿丝绸古道运至西安;二是甘川线,以人力和骡马运至汉中,转入四川;三是甘新线以骆驼、骡马沿甘新公路运至新疆批发;四是甘青线,以骡马、骆驼沿甘青公路运至青海批发。条城经济的繁荣,吸引了大批外地商人进入条城经商,其中山陕客商是主力军。山陕客商来条城经商可追溯到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至道光年间是山陕客商云集条城经商的鼎盛时期,也是条城经济繁荣的最好时期。而今,当你漫步于青城古镇的青城书院内,两块当年悬挂于山陕会馆——西会馆的匾额会映入你的眼帘。“浩气行天”匾署名“敬神会山陕客商”,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由山陕商人捐资敬献。“忠义师表”匾由兵部尚书王杰熏沐敬书,王杰是科举时代西北五省唯一的一名状元。这两件文物佐证了山陕客商在条城经商的盛况。今青城中学校址就是当年繁盛一时的山陕会馆——西会馆旧址。校园内几株大槐树绿树成阴,槐树开花时,满校园飘香,环境幽静,至今你仍能感受到这里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在青城书院内你还会看到当年西会馆的门栏和隔栏,特别是那设计精妙、做工精细的隔栏,依稀可见当年山陕会馆盛极一时的风貌。西会馆建筑宏伟,设计精妙别致、布局合理、结构精巧,牌、楼、亭、台、阁、园各领风骚,是条城地区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之一。自明朝万历至清咸丰元年,历经二百六十余年建成,凝聚了青城十余代人的智慧与才华,也是山陕客商的福地。山陕客商在条城人多势众,财力雄厚,他们为了把生意做大做强,便于乡党聚会,联络感情,经济往来,增强乡党经商的凝聚力,由多个商家牵头,联络晋陕在甘政界仕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与条城本地人联合修建了以三圣庙为实体的西会馆以及坐落于长寿山下的东会馆——统称山陕会馆,供山陕客商集会、寄寓,为山陕客商在条城经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青城古镇是当时著名的黄烟商埠,陇上文化名镇,又是方圆百里的商贸中心,是水烟、盐、皮毛、棉花、粮食、柴、煤炭等的集散地,特别是清中叶,条城水烟兴盛,商贸经济发达,八方客商云集,青城古镇成为横贯东西、连接南北的水旱码头。

山陕客商修建的山陕会馆是条城经济繁荣、商贸发达、文化昌盛的历史见证。从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这里在条城政治经济和文化史上都是一处颇有知名度的场所,承载了近三个世纪的激越与梦想相交织的辉煌记忆。

山陕客商带给条城人最重要的是“诚信为本”的经商准则,也带给条城人经商的为人之道:既非贪婪的算计,亦非纯粹的道德,而是理所应得的利益和力所能及的道义的完美统一。晋商的经商理念是“务完物”,既要求货物上种,质高货真;“无息币”,既货币欲其行如流水。晋商首先认识到谷贱伤农,谷贵损商,只有坚持平抑物价,才能农末俱利,农业经济和商品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才是正确的经商之道。在市场形势变化之前准备好货物,宁可货等客,不要客等货。适时把握商机。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富行其德,以德为先。山陕客商的这些经商理念和准则,为条城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山陕客商与条城本地商人友好相处,共存共荣,演绎出了很多诚信经商、为人处世的故事。

民国初年,一位晋商在条城已赚得盆满钵盈,他准备告老还乡,用骡子驮了两驮银子打算沿丝绸古道返回山西老家。从青城古镇行至蒋家湾进盐沟准备翻越糜地岘后再投宿四龙,他迎面走来了刚从糜地岘过来被土匪打劫一空的行色匆匆的行人,这位晋商只好返回蒋家湾投宿到多年来生意上的知己朋友陈三家中,他将糜地岘的抢劫事件告诉了朋友,并将银子全部存放于朋友处,只身返家,并称等路途平静之后再来取银子。可惜这位晋商一去不返,从此再无任何音讯。一晃十几年过去了,陈三受朋友之托保管银子,到何年何月才是个头?陈三左思右想,自己并非见利忘义之徒,也不是不诚信之人。无奈之余,陈三就用这些银子开始置地,大兴土木,但心里总是不踏实。就在宅院主体工程快要完工时,一日凌晨,陈三趁着淡淡的月色出门小解时,幻觉中,他看见存放银子的那位晋商朋友从大门口闪了进来,就在此时,陈三即将临盆的妻子屋中传来婴儿的啼哭声。陈三转身时,那位晋商朋友已是无影无踪。陈三似乎悟出了什么,他定神之后,感觉“取钱的人来了”。陈三多年打拼在生意场上,亦非等闲之辈,他随即停止了宅院修建的后续工程,再无心思修建下去。那位出生的婴儿是个男孩,取名陈包润,自幼顽劣不羁,长到十四五岁时,已是吃、喝、嫖、赌、吸样样俱全。他先输光了家里的十几亩水地,后娶妻生子,但仍恶习不改,开始拆卖他父亲修建的半途而废的宅院和家里的所有什物。他卖东西的方式很特别,今天抽上一根椽子,换上些鸦片膏子吸了,明天再拆上一道梁去换鸦片吸。据我母亲讲,我家那个罗面用的案子,就是陈包润当年背来从我祖母手上换鸦片膏子留下的。其实陈三早已无心思教育儿子,儿子这么挥霍,他从没阻止过一次。解放前几年,陈家已倾家荡产,一贫如洗。陈包润吸毒已是病入膏肓,三十出头便“抬腿”走了。其父陈三已到垂暮之年,但他如释重负,心想我总算是两清了。振作精神,开始拉扯孙子……

《易经》认为福祸相倚。天下没有白占的便宜,也没有白吃的亏,任何人的手中都攥不住不义之财,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决不强求,更不要费尽心机去占有。什么是真正的财富?房屋会毁,钱财会尽,能够让子孙永远富足的是一点精神,这与晋商一贯提倡的“诚信为本”的经商理念是相吻合的。

猜你喜欢

青城晋商客商
醉爱青城
2019中东欧国家孔子学院到访青城武术国学夏令营
传承千年商业文明
青城山偶得
展氏菜行
晋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这一瓶
李邕题三字半匾
晋商:弘扬晋商精神
晋商:互联网助推晋商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