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的几点反思

2014-11-26梅一付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学案例题概念

梅一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一节课而言,备课是关键!那么如何备课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一、心中有教材、有学生、有方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目前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如何备课呢?是不是简单地选择例题让学生在接触概念后就大规模训练呢?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备课应该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分析,教材分析的过程是找概念间联系的过程.

概念是高中物理学习基础中的基础,而概念与概念之间又相互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一味的加强练习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学生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了概念,以此为前提,才能够更好、更轻松运用概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推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授课前,教师要回到学生思维的原点,思考三个“什么”.拿“加速度”概念教学为例,思考“加速度概念的内容是什么?”、“加速度概念为什么要引入?”、“加速度这个概念对于后续的物理教学还有什么作用?”这样的备课能够接近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举重若轻,更清楚、透彻地将物理概念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听,使得学生对于抽象复杂的物理概念了解清楚.当然课前的分析除了要思考教材外,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和思维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具体学情,科学地选择教学思路,即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有学生、有方法,把概念课教学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中物理教学耗时、耗力、低效的现状.

二、设计好“导学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被越来越多地教师所认可,同时也意识到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导学案”作为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契合点,在应用过程中也颇有争议,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如何用好导学案,进行简单的分析,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拿实验教学为例,如图1所示,借助于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物理实验,摒弃了传统的老师讲实验,最后学生走个过程的灌输式实验教学.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出发,从大脑中搜索原有知识和实验方法,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设计方案,接着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可行不可行做了就知道了,如果结果与实验目的偏离太远,说明自己的方案出现了问题,可以猜想问题出现在哪里,带动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提高规律发现的主动性.本文重点从引导学生预习这个视角进行实验导学案作用的分析.

三、设计好例题和训练题

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其中一项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物理教学不可回避解题,每节课应该设计好典型例题和配套的训练题,在成功引入、理解了概念之后,还要借助于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用概念、牢记概念,实现知识和方法的内化.

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生搬硬套概

念的物理题(尤其是公式类)学生能够得心应手,不过只要给这类问题附上实际的情境或新颖的“外衣”,学生的错误率就比较高了,这需要教师在学生运用概念解题时予以正确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同时在学生完成习题后要注重变式训练,实现解题方法的扩展和提升.对于一个问题要讲透彻,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渠道.

例题:如图2所示,电灯悬挂于两墙之间,要改变绳OB,使连接点B上移,但保持O点位置不变,则在B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绳OB、OA上的拉力如何变化?

解法1(公式法)分析悬挂电灯的O点受到G、FA、FB三个力的作用,如图3所示,由物体的平衡条件,三力的合力为零.要判断在B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绳OB、OA上的拉力如何变化,可采用计算法.FA=Gtanθ,FB=Gsinθ,在B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绳O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增大,则FA、FB都减小.

解法2(作图法)如图4可以直接看出,在B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 FA、FB都减小.

评析不管用公式法进行计算,还是直接用作图法动态反映力的变化,都涉及到作图.

总之,一节完整的课应该是教师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认真思考并设计,包括引导学生借助于实验的方式完成概念的探究过程,包括借助于例题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和方法的渗透的过程,唯有如此才能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endprint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一节课而言,备课是关键!那么如何备课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一、心中有教材、有学生、有方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目前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如何备课呢?是不是简单地选择例题让学生在接触概念后就大规模训练呢?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备课应该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分析,教材分析的过程是找概念间联系的过程.

概念是高中物理学习基础中的基础,而概念与概念之间又相互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一味的加强练习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学生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了概念,以此为前提,才能够更好、更轻松运用概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推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授课前,教师要回到学生思维的原点,思考三个“什么”.拿“加速度”概念教学为例,思考“加速度概念的内容是什么?”、“加速度概念为什么要引入?”、“加速度这个概念对于后续的物理教学还有什么作用?”这样的备课能够接近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举重若轻,更清楚、透彻地将物理概念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听,使得学生对于抽象复杂的物理概念了解清楚.当然课前的分析除了要思考教材外,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和思维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具体学情,科学地选择教学思路,即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有学生、有方法,把概念课教学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中物理教学耗时、耗力、低效的现状.

二、设计好“导学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被越来越多地教师所认可,同时也意识到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导学案”作为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契合点,在应用过程中也颇有争议,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如何用好导学案,进行简单的分析,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拿实验教学为例,如图1所示,借助于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物理实验,摒弃了传统的老师讲实验,最后学生走个过程的灌输式实验教学.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出发,从大脑中搜索原有知识和实验方法,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设计方案,接着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可行不可行做了就知道了,如果结果与实验目的偏离太远,说明自己的方案出现了问题,可以猜想问题出现在哪里,带动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提高规律发现的主动性.本文重点从引导学生预习这个视角进行实验导学案作用的分析.

三、设计好例题和训练题

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其中一项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物理教学不可回避解题,每节课应该设计好典型例题和配套的训练题,在成功引入、理解了概念之后,还要借助于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用概念、牢记概念,实现知识和方法的内化.

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生搬硬套概

念的物理题(尤其是公式类)学生能够得心应手,不过只要给这类问题附上实际的情境或新颖的“外衣”,学生的错误率就比较高了,这需要教师在学生运用概念解题时予以正确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同时在学生完成习题后要注重变式训练,实现解题方法的扩展和提升.对于一个问题要讲透彻,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渠道.

例题:如图2所示,电灯悬挂于两墙之间,要改变绳OB,使连接点B上移,但保持O点位置不变,则在B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绳OB、OA上的拉力如何变化?

解法1(公式法)分析悬挂电灯的O点受到G、FA、FB三个力的作用,如图3所示,由物体的平衡条件,三力的合力为零.要判断在B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绳OB、OA上的拉力如何变化,可采用计算法.FA=Gtanθ,FB=Gsinθ,在B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绳O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增大,则FA、FB都减小.

解法2(作图法)如图4可以直接看出,在B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 FA、FB都减小.

评析不管用公式法进行计算,还是直接用作图法动态反映力的变化,都涉及到作图.

总之,一节完整的课应该是教师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认真思考并设计,包括引导学生借助于实验的方式完成概念的探究过程,包括借助于例题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和方法的渗透的过程,唯有如此才能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endprint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一节课而言,备课是关键!那么如何备课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一、心中有教材、有学生、有方法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目前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如何备课呢?是不是简单地选择例题让学生在接触概念后就大规模训练呢?这样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备课应该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分析,教材分析的过程是找概念间联系的过程.

概念是高中物理学习基础中的基础,而概念与概念之间又相互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一味的加强练习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学生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了概念,以此为前提,才能够更好、更轻松运用概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推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新授课前,教师要回到学生思维的原点,思考三个“什么”.拿“加速度”概念教学为例,思考“加速度概念的内容是什么?”、“加速度概念为什么要引入?”、“加速度这个概念对于后续的物理教学还有什么作用?”这样的备课能够接近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举重若轻,更清楚、透彻地将物理概念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听,使得学生对于抽象复杂的物理概念了解清楚.当然课前的分析除了要思考教材外,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学生的原有认知经验和思维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具体学情,科学地选择教学思路,即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教材、有学生、有方法,把概念课教学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根本上改变目前高中物理教学耗时、耗力、低效的现状.

二、设计好“导学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被越来越多地教师所认可,同时也意识到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那么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呢?“导学案”作为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契合点,在应用过程中也颇有争议,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如何用好导学案,进行简单的分析,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拿实验教学为例,如图1所示,借助于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物理实验,摒弃了传统的老师讲实验,最后学生走个过程的灌输式实验教学.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出发,从大脑中搜索原有知识和实验方法,从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设计方案,接着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可行不可行做了就知道了,如果结果与实验目的偏离太远,说明自己的方案出现了问题,可以猜想问题出现在哪里,带动思维的进一步发展,提高规律发现的主动性.本文重点从引导学生预习这个视角进行实验导学案作用的分析.

三、设计好例题和训练题

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其中一项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中物理教学不可回避解题,每节课应该设计好典型例题和配套的训练题,在成功引入、理解了概念之后,还要借助于例题的解答,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会用概念、牢记概念,实现知识和方法的内化.

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生搬硬套概

念的物理题(尤其是公式类)学生能够得心应手,不过只要给这类问题附上实际的情境或新颖的“外衣”,学生的错误率就比较高了,这需要教师在学生运用概念解题时予以正确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同时在学生完成习题后要注重变式训练,实现解题方法的扩展和提升.对于一个问题要讲透彻,让学生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渠道.

例题:如图2所示,电灯悬挂于两墙之间,要改变绳OB,使连接点B上移,但保持O点位置不变,则在B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绳OB、OA上的拉力如何变化?

解法1(公式法)分析悬挂电灯的O点受到G、FA、FB三个力的作用,如图3所示,由物体的平衡条件,三力的合力为零.要判断在B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绳OB、OA上的拉力如何变化,可采用计算法.FA=Gtanθ,FB=Gsinθ,在B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绳O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增大,则FA、FB都减小.

解法2(作图法)如图4可以直接看出,在B点向上移动的过程中, FA、FB都减小.

评析不管用公式法进行计算,还是直接用作图法动态反映力的变化,都涉及到作图.

总之,一节完整的课应该是教师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认真思考并设计,包括引导学生借助于实验的方式完成概念的探究过程,包括借助于例题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和方法的渗透的过程,唯有如此才能有效达成三维教学目标.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案例题概念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比例尺(一)”导学案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