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结合治疗Mikulicz病1例
2014-11-26刘晓年陶海王
刘晓年陶 海王 朋
2中国武警总医院眼科泪器病中心,北京100039
3中国武警总医院眼科泪器病中心,北京100039
患者女性,49岁,因“双眼泪腺不明原因肿大伴颈部反复肿胀不适13个月”于2013年3月30日就诊于北京武警总院眼科泪器病中心。患者2012年2月出现双眼上睑不明原因肿大并伴左侧腮腺肿大,曾就诊于当地医院,当时眼眶CT提示泪腺肿大并伴左侧腮腺肿大,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口服10 d,后腮腺肿胀减轻,泪腺肿大无变化。患者发病以来无眼胀眼痛,无视力下降,无口干及鼻咽部干燥。本人及父母无其他特殊病史,其孪生妹妹曾患类似疾病。就诊时检查:双侧泪腺肿大,无压痛,中等硬度,与周边组织无明显粘连,右侧稍重(图1A),无其他眼部异常体征。左侧腮腺肿大(图1B),无压痛。辅助检查排除甲亢等相关疾病。舌暗红,苔微腻,脉细涩。中医诊断:鹘眼凝睛,热郁痰凝证;西医诊断:Mikulicz病。
由于患者病史长,考虑到长期使用激素的副作用及本病易反复的特点,我们决定给予中西结合治疗:(1)口服醋酸泼尼松片,起始量50 mg,每周减5 mg。(2)右眼泪腺局部注射曲安奈德40 mg+2%利多卡因0.2 ml。(3)中药治疗。患者舌暗红,苔微腻,脉细涩,辨证为热郁血瘀、气滞痰凝证,给予清热解毒、活血行气、软坚散结之剂,处方:生地黄30 g,连翘10 g,四季青 10 g,生知母 10 g,赤芍 30 g,牡丹皮 30 g,玄参 30g,三棱 10g,莪术 10g,夏枯草 10g,浙贝母 10g,桔梗 10 g,青蒿 10 g,制附子 6 g,细辛 3 g,青椒 2g,薄荷10 g,炮姜6 g,10剂 ,每日1剂,水煎服。
2013年4月23日患者复诊。患者泪腺、腮腺肿胀减轻(图2A、图2B),予左眼泪腺局部注射曲安奈德40 mg+2%利多卡因0.2 ml,口服激素按原方案逐渐减量,中药加减如下:生地黄30 g,连翘10 g,生知母 10 g,赤芍 30 g,牡丹皮 20 g,玄参 20 g,桃仁20 g,三棱 10 g,莪术 10 g,夏枯草 10 g,浙贝母 10 g,法半夏 10 g,陈皮 10 g,桔梗 10 g,薄荷 10 g,甘草10 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后期随访3个月病情稳定。
讨论
Mikulicz病是一种以双侧泪腺、腮腺、颌下腺肿大为表现的免疫性疾病,发病率低,病程缓慢,1888年Mikulicz最早报道泪腺和腮腺均同时肿大的病例,故命名 Mikulicz病〔1〕。 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早期认为它是Sjögren综合征的前期症状,近期研究发现与IgG4的异常有关,认为本病是IgG4异常导致的涎腺病变〔2〕。Mikulicz病对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敏感,但停药后容易复发。近年来,国内对于Mikulicz病的报道与临床研究明显增多,主要集中在疾病的临床表现、检查诊断及治疗上〔3-4〕,对病理机制探讨甚少。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热毒、气滞、血瘀、痰湿所致〔5〕,热郁化火伤津,津液不行,凝聚成痰,痰阻经络,热邪化火易犯头目,结而发颐,或为瘿瘰痰核,故治疗上选择清热解毒泻火为主,辅以行气、活血、化痰散结等治法。依照这种认识,我们对本例患者采用激素联合中药的方法,中药处方中连翘、生地黄、知母、四季青清热解毒泻火,赤芍、牡丹皮、玄参凉血化瘀,三棱、莪术、夏枯草、浙贝母化痰软坚散结,陈皮、桔梗、薄荷行气解郁。全方兼顾热毒、瘀血、痰凝、气滞多个方面,缩短了激素的用药时间,治疗效果明显。由于本例只是个案治疗经验,该疗法的远期疗效及其预防复发的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1]李凤鸣.中华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09.
[2]Himi T,Takano K,Yamamoto M,et al.A novel concept of Mikulicz’s disease as IgG4-related disease[J].Auris Nasus Larynx,2012,39(1):9-17.
[3]唐东润,史学锋,孙丰源,等.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特征与治疗[J].中华眼科杂志,2009,45(5):441-445.
[4]向国林,田立华,韩前超.涎腺Mikulicz病11例临床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45(10):865-866.
[5]段俊国.中西结合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