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核心应用探究
2014-11-25张鹏
【摘 要】电气工程训练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但从目前教育现状上看,其教育实践效果不佳,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教育质量差、教学水平低。为体现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与我国现代工业生产制造的同步性,高等学校必须学会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社会能力等专业能力,加大电气工程训练、电工电子技术考核等教学内容的影响力。只有这样,学校才能为我国工业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中的电气工程训练、电工电子技术培养等内容,深度解析它们的核心应用问题。
【关键词】电气工程;电工电子技术;核心应用;研究与分析
前言:
工程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以科学性知识为主导内容,依靠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优化工程教育内容和实验内容,以便于培养学生全方位的专业能力。”由此可见,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在现代化教育中的教学地位平等,且发展优势各异,极具推广价值。
一、电气工程训练现状
(一)电气工程训练教学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工程教育水平依旧落后于英美发达国家,与西方先进的工程技术相比,我国工程教育引用的设施、器材、装置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说明能力极差,根本不能作为评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基本标准。电气工程训练趋于形式化,是各高等学校工程教育的同一弊病,因教学资源、成本有限,所以要想让学生花大力气、大价钱创建电气工程训练基地是不可能、不现实的,何况电气工程会随着技术的改变而不断升级,毫无经营性质的电气工程根本不具备自我更新的能力和条件。由此可见,电气工程训练对于我国高等学校而言,是沉重的教学负累,虽然它的教学优势突出,但是推广应用的能力极差。
(二)电气工程训练的基本内容
1、安全用电常识
电气工程运行状态下的所有错误操作行为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非常必要。如:严禁乱接电,擅自修改电路,破坏原有电路设计;严格控制电气工程的“水”含量,以防施工人员不小心触电;选用合理保险丝,切勿在搭建电路时,用铁、铝、铜丝代替,造成火灾隐患等。
2、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
学生在学习之后,需利用所学的电路、电机、自动化技术知识,投入实践学习,完成前期实践任务。一方面,在完成老師训练要求的基础上,自拟创新题目,并反复训练自身专业能力,以确保在操作中做到万无一失;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挖掘电气应用知识的深度影响力,有目的性的培养实践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最佳学习水平。
二、电工电子技术现状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是各生产领域广泛应用的核心技术体系,它们之间的影响和联系密切,是高等学校工科类专业学生要学习、掌握的重要课程。作为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电工电子技术要想发挥“实践”价值,理论知识学习、专业技能培养这两部分教学内容缺一不可。然而,在实践中,高等学校对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价值的挖掘能力很差,学生只能掌握比较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法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将其应用到电气工程中。由此可见,应用性价值无法显现是电工电子技术无法真正走出教学怪圈的根本原因,各高等学校应予以高度重视。
(一)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
一般情况下,高等学校电工电子技术包括三方面内容,有:直流电路、单相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等基础理论知识;磁路、电机及控制部分、交流铁芯线圈电路、变压器结构及工作原理、电动机、继电器等工作原理知识;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技术等。
(二)电工电子技术教学要求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包括应用性、先进性两方面,应用性非电类专业学生在学习电工电子技术时重在学习应用,先进性是指电工电子技术课程要能够跟踪及反映现代电子技术和电工技术的最新发展水平及趋势。本文根据电工电子技术这两种教学特征,提出以下几点教学要求:
1、强化“电”知识基础教学
有关电知识的基础内容是电工电子教学的根本,在实践教学中应设为专题性的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电工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学校应合理配比基础知识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教学比例,从实际教学条件出发,锻炼学生的基本用电技能。同时,在实训课堂上,教师也应时不时的带领学生温故以前的“电”知识,并在实践操作中“重讲”知识、理论的应用方式,阐明其学习价值,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吸收。
2、重视对学生用电技能的培养
从理论基础出发,围绕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研究型学习体系,发扬“自主”研究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与价值。因为在传统学习体系中,用电技能的培养方式很单一,一般为“传教式”,学生很难主动、独立掌握用电技能,所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的教学方式,会更有利于学生用电技能的培养。
3、完善课程体系
因为电工电子技术在不断发展,所以高等学校应重新定义、设计、制定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使其能满足实践工作需要,完成工业生产技术革新任务。以兴趣小组形式,填补原有课堂体系在技术研究方面的弊病与问题,并促使学生积极投入与科技活动,从中找到学习乐趣。同时,围绕新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特征,编撰教学内容,引入实训装置、设备,让学生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可以同步实现实践训练。
结论
通过上文对电气工程训练、电工电子技术进行系统分析可知,高等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依然存在诸多短板、弊端问题,需要解决。在现代化工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的价值与地位变得尤为突出,因此,电气工程训练、电工电子技术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雷学敏,张敏佳,王浩宇.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2(17):99-100.
[2]邓宏明,董立新,王海志.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探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2(21):124-142.
[3]刘德璋,张晓东,韩佳琪.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探讨[J].电子制作,2013,19(19):155-201.
[4]黄文浩,曹凤娇,葛生明.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2(05):219-220.
[5]刘德璋,张世才,郑新宇.电气工程训练与电工电子技术应用探讨[J].电子制作,2013,11(19):155-175.
作者简介:
张鹏,1980,男,甘肃张掖人,河西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电气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