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入清泉 绽放花朵

2014-11-25朱晓胜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协作情境探究

朱晓胜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应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又艰巨的任务。近几年,笔者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流程图如下。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我在设置演示文稿超链接的教学时设置了这样的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是否留意到最近我们学校的宣传栏里公布的一个喜讯?(生:‘我校××同学在2014年无锡市作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这是我们学校继2011年、2012年、2013年获此殊荣的又一个佳绩。大家可能会想为什么我们的同学在作文竞赛中能连连夺冠呢?那是因为学校的信诚文学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由信诚文学社创办的杂志《新城风》。大家想不想成为《新城风》的主编呢?(生:‘想!)那我们就要学会如何制作电子报刊,先看其中的一份《新城风》的电子报刊。”通过创设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者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必将力排外界各种干扰,发挥个体强大的内驱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演示讲解,学生比赛

采用演示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前后排四人为一小组,小组讨论协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互助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两列为一大组,全班四大组竞赛,教师给得分排次,并生成Excel表将信息反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竞争能力。

以《新城风》为例,教师演示操作文字超链接的设置方法。

布置任务一:让学生在自己的演示文稿中添加新幻灯片作为第二张,添加目录,完成相应的超级链接。(分组竞赛)

教师演示操作动作按钮的应用。

布置任务二:完成每篇文章返回目录的按钮。(分组竞赛)

三、由扶到放,学会学习

(一)任务驱动,培养能力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已明确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有着独特的优势,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学要求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因而任务的确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在学习“复制、剪切、粘贴”这一知识点时,当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学会了文字的复制、剪切、粘贴的方法之后,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和完成扩展任务:把网上的一幅图片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插入到文章中。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任务,当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在“文字处理”这一章节,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小作文,学生会在电脑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初学者逐步消除对电脑的神秘感,不断体会到使用电脑的乐趣。就这样通过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协作探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主动地学习,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比单纯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只有具备自学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才能做到独立解决问题。学生或通过书本自学,或互相讨论研究,或借助教学网站,或通过教师指导完成学习探究。例如,“文字处理”的第五单元,教学内容是“图文混排——学制贺卡”。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汇报交流→自由创作→展示作品。在研究问题阶段,渗透部分探究式教学思想。首先出示一幅示范贺卡,并为学生设计两种学习方式:自学式和互助式。学生通过自选学习方式完成贺卡制作,从而掌握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图文混排的方法,为下面的“自由创作”阶段的学习扫除技术上的障碍。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推动下,协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七种,分别是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形成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会有一些意见的交换和讨论,这必然会有不同意见的产生,成员就必须进行辩论,这里可能会有一些正面的竞争出现,然后再就辩论所得结果以伙伴的关系进行合作,提出设计理念,解决问题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协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互助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创作交流,多元发展

当各个小组完成作品以后,安排展示交流、汇报心得的环节,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审美能力,让学生得到情感上的体验,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要点。总结也是让学生对新知进行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课外延伸,运用所学的知识,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教学中注入清泉,让课堂绽放美丽花朵。当然,教无定法,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优化。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应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又艰巨的任务。近几年,笔者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流程图如下。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我在设置演示文稿超链接的教学时设置了这样的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是否留意到最近我们学校的宣传栏里公布的一个喜讯?(生:‘我校××同学在2014年无锡市作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这是我们学校继2011年、2012年、2013年获此殊荣的又一个佳绩。大家可能会想为什么我们的同学在作文竞赛中能连连夺冠呢?那是因为学校的信诚文学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由信诚文学社创办的杂志《新城风》。大家想不想成为《新城风》的主编呢?(生:‘想!)那我们就要学会如何制作电子报刊,先看其中的一份《新城风》的电子报刊。”通过创设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者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必将力排外界各种干扰,发挥个体强大的内驱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演示讲解,学生比赛

采用演示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前后排四人为一小组,小组讨论协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互助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两列为一大组,全班四大组竞赛,教师给得分排次,并生成Excel表将信息反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竞争能力。

以《新城风》为例,教师演示操作文字超链接的设置方法。

布置任务一:让学生在自己的演示文稿中添加新幻灯片作为第二张,添加目录,完成相应的超级链接。(分组竞赛)

教师演示操作动作按钮的应用。

布置任务二:完成每篇文章返回目录的按钮。(分组竞赛)

三、由扶到放,学会学习

(一)任务驱动,培养能力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已明确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有着独特的优势,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学要求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因而任务的确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在学习“复制、剪切、粘贴”这一知识点时,当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学会了文字的复制、剪切、粘贴的方法之后,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和完成扩展任务:把网上的一幅图片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插入到文章中。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任务,当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在“文字处理”这一章节,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小作文,学生会在电脑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初学者逐步消除对电脑的神秘感,不断体会到使用电脑的乐趣。就这样通过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协作探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主动地学习,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比单纯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只有具备自学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才能做到独立解决问题。学生或通过书本自学,或互相讨论研究,或借助教学网站,或通过教师指导完成学习探究。例如,“文字处理”的第五单元,教学内容是“图文混排——学制贺卡”。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汇报交流→自由创作→展示作品。在研究问题阶段,渗透部分探究式教学思想。首先出示一幅示范贺卡,并为学生设计两种学习方式:自学式和互助式。学生通过自选学习方式完成贺卡制作,从而掌握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图文混排的方法,为下面的“自由创作”阶段的学习扫除技术上的障碍。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推动下,协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七种,分别是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形成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会有一些意见的交换和讨论,这必然会有不同意见的产生,成员就必须进行辩论,这里可能会有一些正面的竞争出现,然后再就辩论所得结果以伙伴的关系进行合作,提出设计理念,解决问题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协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互助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创作交流,多元发展

当各个小组完成作品以后,安排展示交流、汇报心得的环节,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审美能力,让学生得到情感上的体验,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要点。总结也是让学生对新知进行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课外延伸,运用所学的知识,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教学中注入清泉,让课堂绽放美丽花朵。当然,教无定法,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优化。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

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独立自主的学习空间,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应秉着这样的指导思想,在整个教学流程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根据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探索型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又艰巨的任务。近几年,笔者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探索。流程图如下。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情境是客观现实存在的东西,同时兼有情感因素,不仅能引发人们思考,更能开启人们的智慧。良好的情境,是学生产生兴趣、产生联想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情境教学,能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我在设置演示文稿超链接的教学时设置了这样的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是否留意到最近我们学校的宣传栏里公布的一个喜讯?(生:‘我校××同学在2014年无锡市作文竞赛中荣获一等奖。)这是我们学校继2011年、2012年、2013年获此殊荣的又一个佳绩。大家可能会想为什么我们的同学在作文竞赛中能连连夺冠呢?那是因为学校的信诚文学社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本由信诚文学社创办的杂志《新城风》。大家想不想成为《新城风》的主编呢?(生:‘想!)那我们就要学会如何制作电子报刊,先看其中的一份《新城风》的电子报刊。”通过创设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者对学习产生强烈的兴趣,他必将力排外界各种干扰,发挥个体强大的内驱力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演示讲解,学生比赛

采用演示与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前后排四人为一小组,小组讨论协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互助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两列为一大组,全班四大组竞赛,教师给得分排次,并生成Excel表将信息反馈给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竞争能力。

以《新城风》为例,教师演示操作文字超链接的设置方法。

布置任务一:让学生在自己的演示文稿中添加新幻灯片作为第二张,添加目录,完成相应的超级链接。(分组竞赛)

教师演示操作动作按钮的应用。

布置任务二:完成每篇文章返回目录的按钮。(分组竞赛)

三、由扶到放,学会学习

(一)任务驱动,培养能力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信息技术课教学大纲已明确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直接讲解教学内容,而是把教学内容分解到精心设计的一系列任务中,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有着独特的优势,因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学要求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都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因而任务的确定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在学习“复制、剪切、粘贴”这一知识点时,当学生完成基本任务,学会了文字的复制、剪切、粘贴的方法之后,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和完成扩展任务:把网上的一幅图片通过复制、粘贴的方法插入到文章中。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任务,当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例如,在“文字处理”这一章节,让学生输入自己的小作文,学生会在电脑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初学者逐步消除对电脑的神秘感,不断体会到使用电脑的乐趣。就这样通过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驱动下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协作探究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只有主动地学习,才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比单纯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只有具备自学能力和敢于探索的精神,才能做到独立解决问题。学生或通过书本自学,或互相讨论研究,或借助教学网站,或通过教师指导完成学习探究。例如,“文字处理”的第五单元,教学内容是“图文混排——学制贺卡”。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步骤: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汇报交流→自由创作→展示作品。在研究问题阶段,渗透部分探究式教学思想。首先出示一幅示范贺卡,并为学生设计两种学习方式:自学式和互助式。学生通过自选学习方式完成贺卡制作,从而掌握本课的重要知识点图文混排的方法,为下面的“自由创作”阶段的学习扫除技术上的障碍。在这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推动下,协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七种,分别是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形成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会有一些意见的交换和讨论,这必然会有不同意见的产生,成员就必须进行辩论,这里可能会有一些正面的竞争出现,然后再就辩论所得结果以伙伴的关系进行合作,提出设计理念,解决问题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协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互助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创作交流,多元发展

当各个小组完成作品以后,安排展示交流、汇报心得的环节,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反思能力、审美能力,让学生得到情感上的体验,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课堂小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要点。总结也是让学生对新知进行回顾、梳理、内化的过程。课外延伸,运用所学的知识,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教学中注入清泉,让课堂绽放美丽花朵。当然,教无定法,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很多方面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优化。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协作情境探究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团结协作成功易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协作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