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谈的感悟
2014-11-25莫水松
莫水松
碧莲峰下桃李园,学生来了又走,寒来暑往,只有校园如故。学校是师生在交往和互动中传递知识,共同成长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者,两者必须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互相沟通和交流。教师不能单调地、一成不变地、照本宣科地灌输知识,那样教学效果只会很差。教师必须重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才能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合作互动的沟通过程。这种沟通既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又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功能的交流。所以,每天与学生相处几个小时的教师,特别是相处时间更久的班主任,要正确认识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并要懂得一定的沟通技巧,这样既能增强教学效果,又能避免师生产生隔阂和冲突,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培养、学业的提高、差生的转化以及师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表明,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授业”,更重要的是要“传道”,即传授待人接物之道理和方法。可是,由于知识和信息的大膨胀,几十年来的教育思想却偏于教师的“授业”,而忽视了“传道”,忽视了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这是不对的。因为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治学与做人的道理和态度则可能使他终身受益。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教育名言,表达了一种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然而,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爱心,只有执着,是不够的。常言道:“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教育也要遵循规律,在与学生交谈中,只有把握学生的特点,才能引导交谈效果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第一种效果:久旱逢甘霖。刚上高中的学生,大多在初中时是班上的佼佼者,原来的班主任、科任老师甚至家长常夸其聪明、听话,如今在班上高手林立,相比之下,教师没有像以前那样关注自己,不免产生失落情绪。再加上科目多,知识深度、广度比原来大,稍不注意成绩就会下降,从而失去对美好人生追求的信心。学生一般认为,只有违反纪律和成绩滑坡时,才能引起教师的关注。因此,有人故意出风头,有人专门在考试中把分数考得出奇低。学生心理出现问题,心细的教师如能及时发现,帮助他们恢复信心,策马扬鞭,这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生的转折点。此时,教师在和学生沟通时,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在日常教学中,如发现有自卑感的学生,教师要学会激发学生的热情,帮助他们走出阴影。
第二种效果:水过鸭背。习近平主席说得好:“实干兴邦,空谈误国。”一些学生由于付出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没能按时完成,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教师每次找谈话,他们都是信誓旦旦,决心痛改前非,可是没过几天,一切照旧。针对学生这种缺乏毅力的情况,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寻找学习动力。为什么要读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有一位家长给出了“答案”。在即将上高中的暑假,父亲带着儿子去看了三个地方。首先,他们去看煤矿工人,工作辛苦,收入不高。父亲说,由于他们在该读书时没有把握好机会,结果只能如此。然后,来到一般政府公职人员上班的单位,他们淡泊名利,忙忙碌碌。父亲又说,他们也曾经努力学习拼搏过,现在虽比上不足,可比下有余了。最后,去看了白领阶层,西装革履,名车洋房。父亲说,曾经他们付出比常人更多艰辛,而且懂得把握成功的机会,高中是改变人生的重要机遇期,该如何选择,你看着办吧。人往高处看,水往低处流。教师和家长的期望,只有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才能产生强大的动力,这绝非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口号说服得了的。
第三种效果:强按牛头不喝水。一些学生家长把子女送来学校,只要求学校帮管到十八周岁,然后在社会上找一份适合的工作,至于考大学,那是别人的事,子女只要平安度过三年即可。而教师为了班上的成绩、学校的声誉,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使用尖酸嘲讽的语言,尽管满含“恨铁不成钢”的爱意,但师生之间的隔膜就在这不经意间产生。这样不恰当的表达,不仅无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会激起学生的怨恨心理、报复幻想,甚至闭锁心灵。社会需求呈多样性,学校也应培养多层次的人才,不必强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人各有志,学生只要能身体健康,有责任心,有集体荣誉感,能自食其力,在轻松愉快中度过高中阶段,何尝不是好事。教师应更多地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长处,培养一技之长,将来走上社会才能有用武之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及需求,循循善诱,才能发挥自己的教学潜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
(责任编辑 陈剑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