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视阈下高中政治教学策略探析
2014-11-25周桂华
周桂华
学生的智能是多元化的,而且不同的学生其智能优势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肯定学生间智能的个体差异。理论研究指出,造成学生之间政治成绩差异的并非仅是他们的智力,还包括他们的智能结构和政治学习情感水平,因此我们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本文就如何运用多元智能理论促进学生智能发展谈几点建议,望能有助于高中政治教学实践。
一、乐观地面对每一个学生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多元化的智能,每个学生都有优势智能,关键在于我们要发现学生在哪个方面有优势。对于政治学科教学而言,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政治学习潜能。
1.教师要树立积极的教学信念
“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所教的学生是有希望的学生”,这样的教学信念将能激发我们的教学积极性,也只有具有这样的教学信念,我们才能平等地对待班级中的每个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机会。在政治课上如果有某个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组织不到位,切不可给他扣上“政治学不好”的帽子,这是其语言智能发展滞后于逻辑思维的表现。适当的等待、引导和鼓励,不仅能够帮助这个学生树立学好政治的信心,还有助于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2.教师要营造创造性的教学氛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不仅如此还要给学生提供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氛围和平台。只有学生热衷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再经过交流与讨论,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才会更全面。
二、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
新课程理念让我们意识到,学生的个性、智能存在差异性,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考虑学生的具体学情,显然是低效的。有效的教学必须是有针对性的。
1.了解学生的具体智能特点
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单一的知识目标相比,新课程提出了三维教学目标。为了有效达到目标,必须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差异来设置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能力通常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来反映,不过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更多地需要我们走进学生的生活,去观察学生最为真实的一面。唯有对学生的智能及情感水平有所了解,才能保证备课、上课具有针对性。
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既然学生的智能是多元化的,那么我们的教学方法也必须是多元化的。传统的“一本教材、一块黑板”显然抹杀了学生思维的灵动性,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1)设置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政治知识和原理进行解释,再与教材进行比对,促进知识内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是将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迁移到新知识学习中来的过程,这样不仅新的理论生成了,而且学生掌握了这种分析、思维的方法。
(2)给学生设置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他们的智能获得发展,同时对概念、原理的理解也得以深化。
(3)将具有不同智能优势的学生安排在同一个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一起设计研究方案、一起探究、一起总结和反思,从而使学生在合作中发展知识、能力与情感。
3.帮助学生实现自我监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某个知识和理论的学习情况如何,学生自己最清楚。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发现自己的智能状况,结合自己的实际设置学习目标,有步骤地实施学习。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成效,还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的自我认识智能获得最大化发展。
三、灵活多样地评价每一个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课堂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都有出色的一面,不过由于学生间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不应该要求所有的学生在相同的学习时间内达到相同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效果相比,我们更多地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尤其是学困生,我们在情感上要多给予关怀,要设置好合适的台阶引导他们获得成功,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政治的自信。
当然,评价方式也应灵活多样,除了教师评价学生外,还可以采用学生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方式,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学生是政治课堂的主体,我们的政治教学必须从促进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出发,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政治学习的长处与短处,促进其扬长补短,实现认知、情感和能力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袁 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