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4-11-25陈艳丽
陈艳丽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学习问题已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由于其科目的容量较之初中大幅增加,因而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实现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是一项富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基于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经验与体会,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如下分析与探讨。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自主学习理论的历史渊源极为久远,其思想与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孔子与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此后的教育家、学者们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并不断在实践中丰富这一理论。高中生作为高中数学课程教学对象,在遵循其成长规律的前提下,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现实要求,也是促进学生个体素质提高的内在需求。高中阶段的学生开始有了自我意识,认知能力快速发展,懂得自觉思考,能对数学的原理、公式实现较好的抽象记忆。因此,如果教师加以正确引导,不仅可以使数学教学过程“灵活”“准确”“高效”,还能使教学过程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基础,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广大数学教师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都有一定的认识,而如何在实践中加以实施则没有可以照搬的模式。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工作。
1.思想动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首要环节,就是要从思想上进行动员,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相比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而言,高中阶段更突出发散思维、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但很多学生仍习惯于对数学知识的识记与机械模仿,自主学习意识不强,需要教师的引导。因此,教师要善于巧妙设计课题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当讲解到椭圆知识时,教师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复习圆的概念,且用绳子一类的工具演示“至某定点的距离与定长相等的点的集合所形成的图形为圆”,然后提出自主学习指导问题:至两点距离分别与定长相等的点的集合是什么图形?问题提出后,要求学生参照画圆工具进行自主实验与自主交流。这种方法在讲解双曲线时同样能够应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面、全过程的引导,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高中生掌握自主学习方法,提高高中生自主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发展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显然已经不符合当前时代要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过去,教师往往强调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导致学生认为数学课程就是枯燥无味的公式、定理、习题集的堆积。事实上,恰恰相反,数学是充满了无限乐趣与真知的学科。为此,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他们在自主阅读中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新教材数学课本中有许多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内容,比如介绍数学知识、数学史及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内容。这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数学课程的热爱,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而对于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适时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其质疑的理性思维习惯,提高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究能力及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通过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后练习是巩固数学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在进行了一节课的教授之后,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课后练习,不仅有助于巩固学习效果,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后练习的内容,比如可以设计一个开放性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留给学生去思考,走出为了练习而练习的传统思路,淡化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让他们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探索,充分开动自己的脑筋,去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并且在规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对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学生个体综合能力发展的需要。作为数学教师,应从思想上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策略,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经验。这样,必将有助于最终实现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红美.论自主学习的内部机制、模式及其实施[J].中国远程教育,2005(1).
[2]郝晓静.论学习方式的变革[J].攀登,2007(3).
[3]沈红娟.浅议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1(6).
(责任编辑 周侯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