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风”杂弹
2014-11-25李欣
李欣
在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和研究这一块,至今尚未见到对“课风”的关注和研讨。学有学风,教有教风,教师这个职业,也有师风一说。所以,教师的课堂教学,依此类推,也就应该有个“课风”的问题。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学风、教风、校风和师风等建设与培育,都必须从“课风”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基础建设抓起。俗话说“向45分钟要质量”,还有大家听得多的“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等等,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对课堂,从“课风”上进行认知、研究,把它提到校风、教风等诸“风”同样的高度加以重视和实践,是本文的主张。
何谓“课风”?“百度”一下,“课风”尚未收入词条。但这不影响人们对它的使用,比如某老师课风严谨而洒脱,等等。就我们常用的“教风”这个概念,给它下个定义也难一锤定音,科学而深入地阐释它,可能不下二三千言。所以,这里姑且将“课风”诠释为课堂教学中所形成的比较成熟、稳定的风气、风格、风范和师生课堂上呈现的精神面貌。
不难明白,课风之上是教风、学风,再之上是师风,师风之上则是校风:就一所中小学校的建设来说,是这样。换个角度,对于一所具体的中小学校而言,校风建设落实和渗透于师风建树中,而师风建树是建立在教风、学风的营造中,教风和学风的培育则依托在课风的修炼上。
1.“课风”当以人为本
虽然教无定法,但仍有一个大体的原则和规矩在。试以初中三年的课堂教育教学为例,初一年级的课风,就以快乐、活泼、轻松为主要风格,这里姑且名之为“好看、好玩、好用”的课。“好看”不仅指学生眼中的老师授课言行举止等的好看,有好感,还指局外人,比如听课者看课堂,也“好看”。好看什么呢?是课堂上师生交流合作的愉快、和谐和专注,以及全情、全心的课堂教与学的投入。对于刚进初中的学生来说,初一的课堂确实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个“爱学习”的心境。
至于初一课的“好玩”,则是指课堂教育教学为学生学习投入提供充分的便利和快乐,让他们少一点威严感、畏惧感,“好玩”即“好学”、“易学”、“学得会”。而“好用”,指的是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长进,会学会用,有自信和自得。
初二年级的课风,可以在“勤奋”上树起课堂学习成长的旗帜。众所周知,初二一般是学生学习态度及学业水平分化比较突出的年级,学生的逆反心理这时也开始显露。所以,初二年级的课堂教育教学在授课容量上要加大,在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密度上要加强,在严肃认真地完成具体学习任务的要求上要严格。
之所以营造这样的课风,是以人为本,是因人而立课风。如果不用明确且比较适度的学习任务来督促学生的课堂投入,不“迫使”学生勤奋起来,这初二的课就让教师累得很,也让课堂中弥漫一种散漫、松懈的学习气氛,这个课,真的不“好看”。
初三的课风,可以用“贴心”来定位。初三下学期是学生课堂学习比较紧张的阶段,以“贴心”来定位课风,不仅指教师的授课和复习指导在技术含量上要精炼详实,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简洁明快,在教学效果上要如雪中送炭;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还洋溢着教师对学生的体谅、包容、理解和关爱的深厚感情,并且显示出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指导具有相当程度的信任、依赖和感激的心理状态。
这里是以初中三个年级的课风为例,从“好看、好玩、好用”到“勤奋”,再到“贴心”,可见,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课风的建设是因人制宜,因人立课,伴随着学生的学业成长过程和学习心理的变化路径,而提供切实有效的课堂教育教学服务。
在这样的“课风”内涵建设的实践中,校风等其他诸“风”的优良建设,都必须也可以在这里得到十分具体而充分的贯彻落实。如果说“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那么,校风、教风等诸风建设的希望和根本,在“课风”的培养和引领!
2.“课风”的三重追求
这三重追求,一是课堂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及教师教态等方面的设计;二是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对教育文化、精神品位的重视和追求;三是课堂对人的精神主体地位的关怀、理解、尊重和提升。
课风的这三重追求,包含了现代学校教育发展所追求的三重境界。可是在常见的学校管理层面对课堂教学的关注和重视方面,一般都止步于上述第一重的常规要求与质量追求。还以初中课堂为例,一般对初中的课风追求,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对初一学生,你的课堂不让他们感到“好看”,不因此而在教学内容和教法上作相应的调整,学生会真正“爱学习”且可持续发展么?
再说初二课堂,当有部分学生课上不投入时,教师的教法不调整,不在授课生动、有趣和亲切上动脑筋,能把全体学生都吸引住么?惟有让学生都勤奋起来,都按教师的要求“动”起来,让有些学生想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都不可能,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有最大效率和效益。
这三重课风的追求,是叠加的关系。课堂教学内容及组织形式的设计和操作是关键,是课风建设的重中之重。课堂所蕴含的教育文化品位,实质上是学校教育文化风景的建设水平在课堂上的缩影,是学校校风、学风在课堂上的微观呈现。这个文化品位,是所谓“高端大气上档次”,还是刻板、机械、简陋、虚假和做作,我们在对课堂的审视中,可以感受得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自然可以从这里获得很直观且很真实的感受。
至于作为现代教育最高追求境界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它也并非喊喊口号就算了的,它在学校课堂教育教学精神的风格、风骨、风尚的长期培养、逐步形成和臻于完善的无限追求中,得到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落实。
3.“课风”的建树并不复杂
前面的课风杂弹是以初中为例,如果把课风问题的探讨放到小学和高中学段,本文的主张依然成立。
人们形容文章章法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凤头,猪肚,豹尾。把这个比喻用到课风问题的探讨中,它启示我们,在学生进入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任何一个学段的开初阶段,课堂要“好看”,一如“凤头”般引人入胜;接下来的中间阶段,课堂教学要“勤奋”,要“忙”起来,“紧张”起来,这如“猪肚”;最后阶段,课堂风格讲究“贴心”,急人之困,想人所难,助人(学生)最后一把,此为“豹尾”,很给力、有效且高效。
这里想到一位很有经验的高中老师,他对高中三个年级课堂的理解是:高一课堂老师和学生是“谈恋爱”,交流很欢愉,彼此关系渐渐亲热起来;高二课堂则是“谈婚论嫁”,一切都得面对现实,需要认真起来,要算算帐,盘盘家底,不敢再浪漫;高三要迎考,课堂则如同产妇进产房,一切以“母子”平安为最高原则和最大心愿。
由此想到,我们有些心太急的老师,在学生读小学低年级,或者读初一、读高一时,就在课堂上抡起“豹尾”,或者立即推进“产房”,准备“分娩”,这于情于理,于我们的优良课风的营造,是不是悖谬了?还有,让初三和高三师生颇感为难和尴尬的是,我们做学校教育管理的行政,偏偏喜欢进高三、初三课堂听课,这是否要好好反思一下?
当然,能够在课堂上该“谈恋爱”时谈恋爱,该亮亮“凤头”时亮亮凤头,也是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本领的。而不少教师,却爱端着师道尊严的“架子”走进任何课堂。
“严”字当头,“爱” 在其中,这容易做,虽然“爱”可能是不落实的,或者要打折扣的,但“严”是一点也不含糊的。现在把“严”置于后,提倡“爱”字当头,“严”在其中,这就让不少人犯难。
信否?
(作者单位:深圳市田东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