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作文教学三部曲

2014-11-24刘苑芳

师道·教研 2014年9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笔者文章

刘苑芳

写作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学生依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

一、写作指导注重立意选材

我细心观察学生的写作活动,像教练员亲临球场指挥一样,随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身教胜于言教,新的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本身就是课程,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自身的教学资源。比如,以亲人为话题的作文,发现好些同学还在写提前起床煮早餐、带自己看病、雨中送伞等事例时,于是,笔者现身说法,以“教练下水”的作文激发学生选材的多样性,用一篇已发表的作品《零食》供同学们阅读,和学生交流自己在写作过程中获得的感受和体会,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得到教训。学生学会了寻找主题事件上的改造和革新:有的写新旧照片的对比,思考长辈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有的写为了见女儿,神智不清的爸爸一星期几次去她的老家。

为达到立意选材有独特见解,笔者还鼓励学生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加工利用,学会借物。例如,《意林》杂志里曾有几篇文章,都使用一个新词“远离垃圾人”,其主旨是我们一直在提倡的事:突然要面对毫无素质的人,要克制自己,远离负面情绪。有类似遭遇的学生经过构思后,写出了不同材料、同一立意的文章。笔者经常组织学生收集许多名家的同题文章并将它们整理成不同的系列,如父母系列、故乡系列、友情系列、咏物系列等,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吸取优秀作家的写作养料,虽然仿写的文章有痕迹,但立意、叙事手法、叙事角度等均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批改评价采用自主合作

1. 组成合作探究的读者群

当学生选定主题并写出初稿后,就将进入小组合作活动。笔者把全班学生每4至6个人分为一个小组,目的在于进行合作对话,形成作者群、读者圈,给学生展示作文并得到读者支持的机会。为了有效参与,学生要学习小组活动的交流规则:组内每个学生有一次朗读自己作文的机会,并获得反馈,以确定作文的修改情况;同时,对他人的作文作出评价。评价涉及知识和社交,是一种高水平的任务。学生需要仔细倾听作者的表达意图,然后作出积极肯定,并讨论可能存在的问题,再提出建议。

一般活动程序如下:(1)找出你所欣赏的一两个内容。(2)组织自己的问题,就你不理解的部分提问。(3)依据好作文的标准评判同学作文。首先开头要吸引读者或者要陈述写作目的。好的结尾应呼应写作目的、紧密联系主题,也可以给读者一个意外或意犹未尽的感觉。其次必须选定中心,删除无关信息。文中的语言描写可以使你听见或感受到叙述者的真实性,即使他叙述的内容是虚构的。表现而不是讲述,要为读者描绘画面而不是平铺直叙。举例有助于表现。最后有好词佳句、善用修辞等等。

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学生渐渐发展成写作团体。他们明白为了获得组员的帮助该说什么、怎么说;他们知道如何用积极的、感性的方式倾听和评论他人的作文。合作环境依托学生资源——团体动力实施教学,好比为学生写作过程各阶段构建了中途加油站,是一种永不枯竭的教学资源。

2. 教师示范修改评价技能

在开展小组活动前,笔者借助投影仪展示一篇匿名的作文初稿并加以评论。教师扮演一位优秀的同伴,再扮演一位能力较低的同伴,分别对文章作出高效的反应和无效的修改评价。分组后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但不要插手控制组内学生的相互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他们很快就能独立发挥作用。教师可以摘录一个成功的小组活动过程,在全班分享。教师也可以定期要求学生自我评价,指出小组活动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方法。此外,写作是一个循环反复、穿插进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重复犯错误,笔者对个别作文标准进行放大式专项训练,让学生看得更清晰,认识更到位,训练更有效。

3. 学生进行一题多写的反思

学生的二稿交给老师批改后,进行简短评讲,学生再次获得一定的启发,形成了一种“于心有戚戚焉”的感受,但接下去的一次写作,不仅话题不同了,文体也变化了,造成了可贵的作文教学资源的浪费,前一次写作过程的体验早已经荡然无存。笔者考虑到这种写作教学的前后关系,对课外练笔和课内的大作文训练进行组合安排。组织学生总结反思在这次作文中学到了什么。例如:如果重写一遍的话,我将会怎样改进自己的作文,形成自己的最终修改稿。在文章后面,写上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到在作文中描写的变化了吗?作为一个学生和作为一个人,写作是怎么帮助自己成长的等等。这样一题多写,使学生自己的写作体验和写作反思成为改善写作状况、优化写作过程的学习资源。

责任编辑 邱 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笔者文章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