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原县不同等级暴雨的统计特征

2014-11-24刘明云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1期
关键词:平原县暴雨特征

刘明云

摘 要:利用1960-2010年平原县日降水量,将暴雨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3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等级暴雨的年、月、旬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特征,并对暴雨雨量和年平均降水量的相关性、暴雨雨量在年总雨量年际变化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分析。

关键词:暴雨;特征;平原县

中图分类号 P468.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1-120-02

1 暴雨分级

按国家气象局1990年《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办法》的试行本进行分级,分暴雨(≥50mm)、大暴雨(≥100mm)、特大暴雨(≥250mm)3级。

2 资料选取

选取1960-2010年平原县本站逐日(20:00~20:00)降水资料;24h降水量≥50mm作为一次暴雨过程;依次类推,本站24h降水量≥100mm作为一次大暴雨过程;本站24h降水量≥250mm作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

3 暴雨的气候特征

3.1 暴雨(≥50mm)的年际变化特征 图1给出了1960-2010年平原县暴雨(≥50mm)的年际变化特征分布图。在51a中共发生暴雨94次。年际变化较大,其中1998年暴雨最大,为697.1mm,13年(1968年、1972年、1978年等13a)暴雨为0,为最低值。平均每年出现1.8次暴雨。

20世纪60年代暴雨出现25次,70年代出现17次,80年代出现15次,90年代出现20次,21世纪(2000-2010年)出现17次。20世纪60年代出现次数最多,70年代、80年代呈下降趋势,90年代出现迅猛增加的趋势。这与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是吻合的[4]年暴雨总次数与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时间呈正相关。比较年暴雨总次数和年平均降水量的距平百分率可知(图2),在大部分年份暴雨发生次数多的年平均降水量大,暴雨发生次数少的年平均降水量小,特别是自1985年以后,年平均降水量普遍偏少,降水量负距平年份占58%,而发生暴雨次数较年平均降水量起明显。

3.2 大暴雨(≥100mm)的年际变化特征 1960-2010年平原县共发生大暴雨18次。平均3.5a出现一次大暴雨。20世纪60年代出现3次,70年代出现5次,80年代3次,90年代4次,21世纪3次,51a中大暴雨分布不均匀。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1975年大暴雨最小102mm,1998年大暴雨最大,465.4mm。80、90年代大暴雨虽然出现次数少,但历史极值出现可能性大。

3.3 特大暴雨(≥250mm)的年际变化特征 在51a中,平原县没有出现过特大暴雨,仅在1998年7月14日出现过日降水量236.6mm降水,是日降水量极大值。这说明在以后的预报中可以不考虑大暴雨的发生事件。

3.4 雨的旬、月际变化特征

3.4.1 暴雨(≥50mm)的旬、月际变化特征 从表1中看出,平原县暴雨自4月至10月均有可能出现。暴雨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占暴雨出现次数83%,此阶段是预报暴雨的关键时段。在每年4月和10月发生暴雨的概率很小,但容易漏报。

3.5 雨的日、空及持续变化特征

3.5.1 暴雨(≥50mm)的日、空及持续变化特征 普查1960-2010年的日降水资料可以看出,暴雨(≥50mm)最早发生在4月19日,最晚结束在10月17日。暴雨在1a之内出现的时间跨度较大。

暴雨持续时间一般为1d,最多2d。其中持续2d的几次大范围降水中,分别是:1964年7月4~5日、1976年7月11~12日、1990年7月6~7日,均出现在7月份。所以7月份在雨量充沛、环流形势稳定的有利的条件下,注意考虑强降水的连续性预报。

3.5.2 大暴雨(≥100mm)的日、空及持续变化特征 平原县大暴雨(≥100mm)最早发生5月19日,比暴雨晚1个月;结束时间为10月11日。比暴雨提前1个星期。平原县大暴雨均持续1d。这说明发生一次暴雨,紧接着持续发生大暴雨的概率为0。

4 暴雨在总雨量年际变化中的贡献

暴雨在1a的天气变化中属于小概率事件,但它带来的降水量的确很大,为了认识它在年总降水量中的贡献,笔者对降水资料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平原县年总雨量的历年平均值561.994mm,暴雨雨量的历年平均值153.431mm,后者占前者的27%。暴雨的雨量在全年的总雨量年际变化贡献很大。比如1974年、1990年、1998年、2010年中,暴雨雨量均占到了全年总雨量的40%以上。这说明暴雨在平原县当地水资源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虽然暴雨的雨量在年总降水量中占的比重比较大,但是暴雨日数在年降水日数(日降水量≥0.1mm)中显得微不足道。从图4中可以看出,年降水日数最多出现在1964年,为97次;而暴雨日数与之相比,少得可怜,年暴雨日数最多出现在1961年和1964年,为6次。而1961、1964年暴雨雨量占年总降水量的43%以上,这充分说明暴雨在年总降水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掌握暴雨气候特征的基础上,准确预报暴雨显得优为重要。

5 结论

(1)平原县暴雨年际变化大,平均每年出现1.8次暴雨。

(2)年暴雨总次数与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时间呈正相关。大暴雨发生次数少,但历史极值出现可能性越来越大。

(3)暴雨和大暴雨均出现在汛期(6~8月)。

(4)暴雨在1a之内出现的时间跨度较大。大暴雨出现时间比暴雨晚1个月,结束时间比暴雨提前1个星期。

(5)暴雨日数占全年总降水量日数比重少,但暴雨的雨量在年总降水量的贡献非常大。

参考文献

[1]曹刚锋、张善军.山东天气分析与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6,156-170.

[2]张经珍,郝家学.东营市汛期暴雨特征与预报[J].河南气象,2000,3:10-13.

[3]王丽荣,连志鸾.石家庄市强暴雨的气候和环流形势分析[J].气象科技,2004,2:97-100.

(责编:张长青)endprint

摘 要:利用1960-2010年平原县日降水量,将暴雨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3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等级暴雨的年、月、旬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特征,并对暴雨雨量和年平均降水量的相关性、暴雨雨量在年总雨量年际变化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分析。

关键词:暴雨;特征;平原县

中图分类号 P468.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1-120-02

1 暴雨分级

按国家气象局1990年《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办法》的试行本进行分级,分暴雨(≥50mm)、大暴雨(≥100mm)、特大暴雨(≥250mm)3级。

2 资料选取

选取1960-2010年平原县本站逐日(20:00~20:00)降水资料;24h降水量≥50mm作为一次暴雨过程;依次类推,本站24h降水量≥100mm作为一次大暴雨过程;本站24h降水量≥250mm作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

3 暴雨的气候特征

3.1 暴雨(≥50mm)的年际变化特征 图1给出了1960-2010年平原县暴雨(≥50mm)的年际变化特征分布图。在51a中共发生暴雨94次。年际变化较大,其中1998年暴雨最大,为697.1mm,13年(1968年、1972年、1978年等13a)暴雨为0,为最低值。平均每年出现1.8次暴雨。

20世纪60年代暴雨出现25次,70年代出现17次,80年代出现15次,90年代出现20次,21世纪(2000-2010年)出现17次。20世纪60年代出现次数最多,70年代、80年代呈下降趋势,90年代出现迅猛增加的趋势。这与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是吻合的[4]年暴雨总次数与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时间呈正相关。比较年暴雨总次数和年平均降水量的距平百分率可知(图2),在大部分年份暴雨发生次数多的年平均降水量大,暴雨发生次数少的年平均降水量小,特别是自1985年以后,年平均降水量普遍偏少,降水量负距平年份占58%,而发生暴雨次数较年平均降水量起明显。

3.2 大暴雨(≥100mm)的年际变化特征 1960-2010年平原县共发生大暴雨18次。平均3.5a出现一次大暴雨。20世纪60年代出现3次,70年代出现5次,80年代3次,90年代4次,21世纪3次,51a中大暴雨分布不均匀。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1975年大暴雨最小102mm,1998年大暴雨最大,465.4mm。80、90年代大暴雨虽然出现次数少,但历史极值出现可能性大。

3.3 特大暴雨(≥250mm)的年际变化特征 在51a中,平原县没有出现过特大暴雨,仅在1998年7月14日出现过日降水量236.6mm降水,是日降水量极大值。这说明在以后的预报中可以不考虑大暴雨的发生事件。

3.4 雨的旬、月际变化特征

3.4.1 暴雨(≥50mm)的旬、月际变化特征 从表1中看出,平原县暴雨自4月至10月均有可能出现。暴雨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占暴雨出现次数83%,此阶段是预报暴雨的关键时段。在每年4月和10月发生暴雨的概率很小,但容易漏报。

3.5 雨的日、空及持续变化特征

3.5.1 暴雨(≥50mm)的日、空及持续变化特征 普查1960-2010年的日降水资料可以看出,暴雨(≥50mm)最早发生在4月19日,最晚结束在10月17日。暴雨在1a之内出现的时间跨度较大。

暴雨持续时间一般为1d,最多2d。其中持续2d的几次大范围降水中,分别是:1964年7月4~5日、1976年7月11~12日、1990年7月6~7日,均出现在7月份。所以7月份在雨量充沛、环流形势稳定的有利的条件下,注意考虑强降水的连续性预报。

3.5.2 大暴雨(≥100mm)的日、空及持续变化特征 平原县大暴雨(≥100mm)最早发生5月19日,比暴雨晚1个月;结束时间为10月11日。比暴雨提前1个星期。平原县大暴雨均持续1d。这说明发生一次暴雨,紧接着持续发生大暴雨的概率为0。

4 暴雨在总雨量年际变化中的贡献

暴雨在1a的天气变化中属于小概率事件,但它带来的降水量的确很大,为了认识它在年总降水量中的贡献,笔者对降水资料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平原县年总雨量的历年平均值561.994mm,暴雨雨量的历年平均值153.431mm,后者占前者的27%。暴雨的雨量在全年的总雨量年际变化贡献很大。比如1974年、1990年、1998年、2010年中,暴雨雨量均占到了全年总雨量的40%以上。这说明暴雨在平原县当地水资源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虽然暴雨的雨量在年总降水量中占的比重比较大,但是暴雨日数在年降水日数(日降水量≥0.1mm)中显得微不足道。从图4中可以看出,年降水日数最多出现在1964年,为97次;而暴雨日数与之相比,少得可怜,年暴雨日数最多出现在1961年和1964年,为6次。而1961、1964年暴雨雨量占年总降水量的43%以上,这充分说明暴雨在年总降水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掌握暴雨气候特征的基础上,准确预报暴雨显得优为重要。

5 结论

(1)平原县暴雨年际变化大,平均每年出现1.8次暴雨。

(2)年暴雨总次数与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时间呈正相关。大暴雨发生次数少,但历史极值出现可能性越来越大。

(3)暴雨和大暴雨均出现在汛期(6~8月)。

(4)暴雨在1a之内出现的时间跨度较大。大暴雨出现时间比暴雨晚1个月,结束时间比暴雨提前1个星期。

(5)暴雨日数占全年总降水量日数比重少,但暴雨的雨量在年总降水量的贡献非常大。

参考文献

[1]曹刚锋、张善军.山东天气分析与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6,156-170.

[2]张经珍,郝家学.东营市汛期暴雨特征与预报[J].河南气象,2000,3:10-13.

[3]王丽荣,连志鸾.石家庄市强暴雨的气候和环流形势分析[J].气象科技,2004,2:97-100.

(责编:张长青)endprint

摘 要:利用1960-2010年平原县日降水量,将暴雨分为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3个等级。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等级暴雨的年、月、旬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特征,并对暴雨雨量和年平均降水量的相关性、暴雨雨量在年总雨量年际变化过程中的贡献进行分析。

关键词:暴雨;特征;平原县

中图分类号 P468.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1-120-02

1 暴雨分级

按国家气象局1990年《重要天气预报质量评定办法》的试行本进行分级,分暴雨(≥50mm)、大暴雨(≥100mm)、特大暴雨(≥250mm)3级。

2 资料选取

选取1960-2010年平原县本站逐日(20:00~20:00)降水资料;24h降水量≥50mm作为一次暴雨过程;依次类推,本站24h降水量≥100mm作为一次大暴雨过程;本站24h降水量≥250mm作为一次特大暴雨过程。

3 暴雨的气候特征

3.1 暴雨(≥50mm)的年际变化特征 图1给出了1960-2010年平原县暴雨(≥50mm)的年际变化特征分布图。在51a中共发生暴雨94次。年际变化较大,其中1998年暴雨最大,为697.1mm,13年(1968年、1972年、1978年等13a)暴雨为0,为最低值。平均每年出现1.8次暴雨。

20世纪60年代暴雨出现25次,70年代出现17次,80年代出现15次,90年代出现20次,21世纪(2000-2010年)出现17次。20世纪60年代出现次数最多,70年代、80年代呈下降趋势,90年代出现迅猛增加的趋势。这与全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是吻合的[4]年暴雨总次数与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时间呈正相关。比较年暴雨总次数和年平均降水量的距平百分率可知(图2),在大部分年份暴雨发生次数多的年平均降水量大,暴雨发生次数少的年平均降水量小,特别是自1985年以后,年平均降水量普遍偏少,降水量负距平年份占58%,而发生暴雨次数较年平均降水量起明显。

3.2 大暴雨(≥100mm)的年际变化特征 1960-2010年平原县共发生大暴雨18次。平均3.5a出现一次大暴雨。20世纪60年代出现3次,70年代出现5次,80年代3次,90年代4次,21世纪3次,51a中大暴雨分布不均匀。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1975年大暴雨最小102mm,1998年大暴雨最大,465.4mm。80、90年代大暴雨虽然出现次数少,但历史极值出现可能性大。

3.3 特大暴雨(≥250mm)的年际变化特征 在51a中,平原县没有出现过特大暴雨,仅在1998年7月14日出现过日降水量236.6mm降水,是日降水量极大值。这说明在以后的预报中可以不考虑大暴雨的发生事件。

3.4 雨的旬、月际变化特征

3.4.1 暴雨(≥50mm)的旬、月际变化特征 从表1中看出,平原县暴雨自4月至10月均有可能出现。暴雨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占暴雨出现次数83%,此阶段是预报暴雨的关键时段。在每年4月和10月发生暴雨的概率很小,但容易漏报。

3.5 雨的日、空及持续变化特征

3.5.1 暴雨(≥50mm)的日、空及持续变化特征 普查1960-2010年的日降水资料可以看出,暴雨(≥50mm)最早发生在4月19日,最晚结束在10月17日。暴雨在1a之内出现的时间跨度较大。

暴雨持续时间一般为1d,最多2d。其中持续2d的几次大范围降水中,分别是:1964年7月4~5日、1976年7月11~12日、1990年7月6~7日,均出现在7月份。所以7月份在雨量充沛、环流形势稳定的有利的条件下,注意考虑强降水的连续性预报。

3.5.2 大暴雨(≥100mm)的日、空及持续变化特征 平原县大暴雨(≥100mm)最早发生5月19日,比暴雨晚1个月;结束时间为10月11日。比暴雨提前1个星期。平原县大暴雨均持续1d。这说明发生一次暴雨,紧接着持续发生大暴雨的概率为0。

4 暴雨在总雨量年际变化中的贡献

暴雨在1a的天气变化中属于小概率事件,但它带来的降水量的确很大,为了认识它在年总降水量中的贡献,笔者对降水资料进行了进一步的统计分析。

平原县年总雨量的历年平均值561.994mm,暴雨雨量的历年平均值153.431mm,后者占前者的27%。暴雨的雨量在全年的总雨量年际变化贡献很大。比如1974年、1990年、1998年、2010年中,暴雨雨量均占到了全年总雨量的40%以上。这说明暴雨在平原县当地水资源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虽然暴雨的雨量在年总降水量中占的比重比较大,但是暴雨日数在年降水日数(日降水量≥0.1mm)中显得微不足道。从图4中可以看出,年降水日数最多出现在1964年,为97次;而暴雨日数与之相比,少得可怜,年暴雨日数最多出现在1961年和1964年,为6次。而1961、1964年暴雨雨量占年总降水量的43%以上,这充分说明暴雨在年总降水量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掌握暴雨气候特征的基础上,准确预报暴雨显得优为重要。

5 结论

(1)平原县暴雨年际变化大,平均每年出现1.8次暴雨。

(2)年暴雨总次数与年平均降水量大部分时间呈正相关。大暴雨发生次数少,但历史极值出现可能性越来越大。

(3)暴雨和大暴雨均出现在汛期(6~8月)。

(4)暴雨在1a之内出现的时间跨度较大。大暴雨出现时间比暴雨晚1个月,结束时间比暴雨提前1个星期。

(5)暴雨日数占全年总降水量日数比重少,但暴雨的雨量在年总降水量的贡献非常大。

参考文献

[1]曹刚锋、张善军.山东天气分析与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6,156-170.

[2]张经珍,郝家学.东营市汛期暴雨特征与预报[J].河南气象,2000,3:10-13.

[3]王丽荣,连志鸾.石家庄市强暴雨的气候和环流形势分析[J].气象科技,2004,2:97-100.

(责编:张长青)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原县暴雨特征
“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
暴雨
当暴雨突临
果园天敌(续)
平原县乡村振兴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平原县大田栽培果树品种调查(续)
平原县大田栽培果树品种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