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省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

2014-11-24廖松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21期
关键词:湖北省可持续发展城镇化

廖松

摘 要:大力推进城镇化是今后一段时期全省人民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要求找出问题,理清思路,更好地推进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 F29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21-01-03

近年来,湖北省以大力推进城镇化为抓手,以“建成支点、走在前列”为奋斗目标,深入推进“五个湖北”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当前,湖北正处于经济转型、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推进城镇化大有可为。

1 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省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呈现出稳步上升的良好态势,由2005年的43.2%增长到2010年的49.7%,并且呈现出不断加速的趋势。至2010年底,全省共设市36个,包括12个地级市和24个县级市。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51.83%,城乡人口结构首次逆转,实现历史性突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湖北省城镇化率更是达到53.5%,在中部地区处于领先水平。随着“两圈一带”、“一主两副”、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一红一绿”等一系列重要战略的实施,湖北城镇化发展进入新篇章。具体来讲,湖北城镇化发展状况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北城镇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5.1%上升至2012年的53.5%,城镇人口由1978年的690.23万人上升到2012年的3091.76万人。城镇数量不断增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功能不断得到完善,城市越来越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家园。

1.2 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大 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推进“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程,同时,以历史文化名镇和旅游名镇创建为重要抓手,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一大批颇具特色的小城镇迅速崛起。特别是仙桃市彭场镇、汉川市马口镇、襄阳市双沟镇等明星城镇的出现,为全省小城镇建设树立了榜样,为其他城镇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各地根据自身禀赋条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争取配套政策,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快小城镇发展。

1.3 城镇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湖北省城镇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镇人口不断增长。2012年,全省城镇人口3 091.76万人,比1978年城镇人口增长了348%,城镇化率53.5%,已跨入一个新的里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 839.59元,消费能力大大增强,居民社会消费支出稳步上升。人民精神、文化、物质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幸福感不断增强,居民幸福指数不断上升。

1.4 城镇化格局体系初步形成 近年来,湖北省以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为重要任务,大力推进“两圈一带”、“一主两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各大中心城市快速发展。以武汉城市圈、“宜荆荆”、“襄十随”三大城市群为主体,“一主两副”为引领,各大中小城市为支撑的现代城镇体系已初具模型。各城市圈、城市带和大中小城市之间互动和交流不断加强,形成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局面,城市竞争力也不断增强。

1.5 城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互生共荣 城镇化的发展能为工业化发展增加更多的就业人员,增加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工业化发展能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多农村居民到城市安居乐业,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经济实力,为城镇化发展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撑,两者之间有着重要的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湖北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镇化步伐也不断加快。同时,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也有助于湖北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快速升级,两者之间良性互动也越来越强。

2 湖北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湖北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城镇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领跑中部,呈现一个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但不可否认,仍存在一些问题。

2.1 湖北城镇化总体水平不高,速度偏慢 首先,从湖北省自身城镇化率分布情况来看,只有19个县市城镇化率高于45%,而超过1/2的县市仍处于30%以下的水平,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相对低下。其次,与沿海地区和发达省份相比,2012年,广东省城镇化率为66.5%、浙江为62.3%,江苏为61.9%,而湖北仅为53.5%,湖北与这些省份的差距比较明显。第三,与中部地区其他省份相比,虽然湖北省城镇化率排名第一,但增速却低于其他省份。根据相关资料统计,2001-2009年期间,城镇化率平均增幅湖南、江西、安徽、河南、山西分别为1.74%、1.72%、1.71%、1.58%和1.20%,而湖北则排名垫底,仅为0.61%。由此可见,湖北省城镇化水平和速度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2.2 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城镇化质量不高 居民收入水平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居民收入水平越高,投入到消费的数额才能越多,生活质量才能得到提高。2012年湖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 839.6元,居全国第17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 565元。同期湖北省地区生产总值为22 250亿元,居全国第9。显然,湖北省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并不相符,造成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缓慢。同时,由于湖北省城镇化进程落后于沿海发达省份,湖北始终处于一个向前赶超的状态,造成部分地方政府过于注重城镇数量的增长、城镇人口的增加、城镇规模的扩张等数量指标,而对社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活环境优化、基础设施配套和完善等软环境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从而造成城镇化质量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要改变发展思维,注重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公共事业的完善,不断增强发展的含金量。

2.3 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 近些年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埋头苦干、奋勇向前,湖北经济发展正处于欣欣向荣之势,湖北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也逐年提升,但城镇化步伐并没有快速跟上,甚至出现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现象。湖北省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三农”问题比较突出。近些年来,虽然县域经济已经有了快速发展,但整体规模和实力并不强,除武汉市外,其他城市在全国的影响和地位并不高。湖北城镇化的进程明显落后于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需要,成为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一个不稳定因素,需要得到大家的高度重视。

2.4 城镇化空间结构失调,布局不合理 目前,湖北省已初步形成武汉城市圈、“宜荆荆”和“襄十随”三大城市聚集圈,但空间结构并不合理,大部分城镇分布在长江和汉水沿线,呈现出东密西疏的现状,且东部地区城镇数量多、规模大,经济实力更强,而西部地区城镇数量稀疏、规模小、水平低。城镇化空间分布的不均衡导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越拉越大,城镇化发展水平也就越拉越大,不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2.5 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首位度高 武汉市作为全国特大中心城市,在湖北省内一枝独秀,人口规模远超第二位城市,是其6倍多。湖北省的城市首位度为3.79,远高于正常值2,且几乎所有县城都远大于县域内非城关镇。除武汉市城镇人口规模超过200万以外,其他城市城镇人口规模都在100万以下,断层现象明显,不利于各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不利于城镇化的良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6 县域经济发展力度不够,难以发挥城乡载体作用 对于人口众多、农业基础较大的湖北而言,县域经济的发展本应成为推动本地区城镇化的有效途径。但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并未能较好地促进城镇化的发展。2000年以来,河南、湖南、江西等省县域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有效带动了省域城镇化的发展。在周边省份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湖北的经济强县却越来越少,并逐渐丧失了其在省域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湖北省在2000年的全国百强县名单中尚占有6个席位,并且在中部排名第一,但从2004年起,湖北在全国百强县名单中一直空缺,而河南从2个发展到8个,湖南从1个发展到4个,山西、江西、安徽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近年来,虽然湖北省县域经济有所改观,但其发展不平衡、综合素质低下、经济结构不优的矛盾依旧十分突出。相当一部分集镇经济困难,财政亏空,缺乏像样的产业。与县域经济实力靠前的广东、江苏和山东相比,湖北省县域经济更是差距明显。

3 湖北城镇化发展对策与建议

3.1 做好规划设计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发展城镇化应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实现规划的引领带动作用,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找准目标、找准定位和找准方向,要充分发挥好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作用。做好规划工作,能让我们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近年来,各地都充分认识到规划设计的重要作用,在编制地方规划方面也不遗余力。各地从省及县乃至乡镇都编制有地方发展规划,规划编制工作应遵循当地实际情况,做好自身定位,注重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切忌盲目自大、不切实际和浮夸吹嘘,只有这样,规划设计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和实现。

3.2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城镇化发展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城镇化发展,经济是基础。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社会安置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夯实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基础。县域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得到相应提高,人民群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这才是城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同时,通过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城市之间,各大中小城市之间的经济实力才能逐渐缩小差距,地方发展不平衡现象才能得到更好解决,才能实现各大中小城市之间阶梯、良性和有序发展的局面,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经济发展,带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从而使人民群众幸福地安居置业。另外,城镇化发展在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要渠道的同时,也要注意吸收社会资金的投入,广开渠道、广聚人气、广汇资源,形成一股社会上下共建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的良好局面,将各方力量汇聚到一起,才能推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3.3 加大人文环境建设力度,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力 城镇化发展不应只是简单的钢筋混凝土建设,不应只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建设,同时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不断提升城市的内涵和品位,彰显城市魅力,提升城市的吸引力。不应只考虑城镇化发展量的指标,还应该兼顾到质的指标,要注意充分弘扬和发挥地方特色文化在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城市的自身魅力和吸引力。在发展共性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建成各具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城市发展要注重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建设,根据各地自身资源情况,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并加以弘扬光大,形成城市自身的名片,并将这张名片做到丰富和亮丽。人文环境建设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历史的沉淀,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今后的发展。近年来,湖北省大力推进“一县一品”文化品牌创建工程,各地文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十堰武当文化、孝感孝文化、长阳土巴文化和黄陂木兰文化都得到深入挖掘和大力发扬,一大批精品文化工程得到推进,各地历史文化名镇建设如火如荼推进,全省文化事业发展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势。今后,我们仍需持续加大人文环境建设力度,提高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良谋,张学锋,刘月明,等.新形势下推进湖北城镇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政策,2011(10).

[2]刘月明.城镇化建设的湖北路径[N].湖北日报,2012-04-16.

[3]王智勇,黄亚平,张毅.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路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0(5).

[4]江易华,程琼.湖北省城镇化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12) (责编:张长青)

猜你喜欢

湖北省可持续发展城镇化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春风化雨 深入浅出——记湖北省优秀理论宣讲员龙会忠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
湖北省今年将建成农村公路1.5万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