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入古今 道扬中外

2014-11-24郝幸田

企业文明 2014年11期
关键词:篆隶书法

郝幸田

甲午国庆,在“雪泥鸿爪——张梅驹书法展”上,我有幸得与梅驹先生见面并交流、纵谈书法甚欢。虽是初识,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敦厚的为人,使我顿生一见如故的亲切感。先生随即还慷慨馈赠他的书法专集《雪泥鸿爪》与我。

梅驹先生这次的个展风貌多样,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都善尽其美,一幅幅整齐壮观的书法作品煞是好看!我尤甚对其凝洁苍劲的篆隶体印象更深。几幅篆隶两体作品,古朴中带有颇多童趣,完全符合他常提醒的“书不经意则佳”和“字要写得生、拙、不稳”之准则。他把墨韵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笔法、结构和章法方面,充分体现了他平日所强调的书法美学。

张梅驹,号千里,字子龙,祖籍云南大理,1947年生于浙江金华。台湾国防大学政战学院政治研究所硕士,任职于台湾地区国防大学通识教育系,教授哲学与文化艺术课程。

1975年梅驹先生始拜王北岳(齐白石再传弟子)门下钻研书法篆刻,并博涉文、史、哲各类经典,遍临历代名帖丰碑,全方位整理书法史与书论,困学勉行,数十年如一日。有名师指导加上自身不懈努力,先生卓然自成一家。近十年来,先生于行、草书着墨尤深,可谓是篆隶行草全能书家。

书法艺术的美最明显的特色就是笔线和结构的韵律节奏。从一笔之起承转折、急缓顿挫、上下收放,到结体之疏密分合、起落连断,再到全幅作品气势上下高低、动静章法好似一曲音乐,令人目视耳闻心会,深入其境。由此可见书法境界之高,非人人可及。古代文人必学书法,能达此妙境者代有人才出,如唐之欧、颜、虞、褚,宋之苏、黄、米、蔡,明之沈、文、唐、祝,可谓各擅胜场。反观今日,书法并非文人必学之艺,能得此艺精华者日稀,先生可说是当今少数能高登此境者。

梅驹先生的书法有别于一般书家的书法,更不是“文人书法”,而是“士人书法”。“士人书法”以学识、风骨、经历、趣味为特性。先生学贯儒、释、马列、孙吴,具有罕见的广博哲学思想,所以他的书幅取材,和诗联文字,一定“书有所指,字必及意”。更见特色的是他对“士人风骨”的坚持和景仰。尤其是他对《兰亭集序》《争座位帖》《寒食帖》这三大法帖的精妙风骨、神韵气势书法更为推崇。

自古来中华文化中的经典文论和书论,都讲兵法,大不相同于西方文艺理论的文化背景。王羲之的论书名篇《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曰:“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这句名言,后来成为中华书画家的指导。先生虽擅长各体,然而观其书法特色,却不只是“意在笔前”,而是“气在笔先”。而“积义为雄,气盛则至”,这八个字,或许才是他在博学苦练的“硬功”之外最重要的书法能源。

先生的书法无论篆、隶、行、草都是“多力丰筋”之作;使笔或如裂石或如舞龙,皆能以豪情入古今而震撼人心。他勤练楷、隶、篆,奠下扎实基本功,再以行、草书法发挥其创作力度。或如行云流水,或如项庄舞剑,行节奏、韵律之美。先生曾说:“书之章法有大小,小如一字及数字,大如一行及数行,一幅及数幅,皆须有相避相形,相呼相应之妙。”

先生作书讲究字势的欹侧跌宕,对字距的疏密虚实,线条的肥瘦长短,极下功夫。兼因其以精湛的篆刻功底适用于书法上,故作品有时似左右倾跌却线面呼应,有时似横冲直撞却上下连贯。用笔尖入而圆出,使转以方而能浑成。发力强劲而内敛,笔势奇险而不轻浮,飞动中自有灵性。更有甚者,先生在移居美国后,以书法篆刻为元素,创造出一系列突破传统的颇具设计感的作品,后又以狂草的线条与墨韵创作出极具现代感的书法,深获美国艺术界喜好并争相收藏,因此而成为旅美书家的巨匠。

书法艺术,本身是一个既环保而又娱乐自己的文化活动。它在键盘取代纸笔,电脑取代人脑,线路飞跨云端的时代,反而成为高科技所不能取代,最能表达高雅艺术的文化活动。只能依靠电脑软件供给字体来写字的人,一定不舍停留在电脑软件,千篇一律、刻板字样的层次。人们必然想用自己灵巧的手指、腕臂,来表现自己的感情和书画的创造。

因身为军人,又长期任职于台湾地区军校之故,梅驹先生退休前较少参与国内的书法展览。然而早在2000年,先生就行有余力,乃设帐授徒,教学相长,广纳学子。时年,在罗马梵蒂冈教廷封圣大典上,先生以书法篆刻作品《殉道的鲜血,信仰的种子》作为礼物圣献教廷,并被梵蒂冈博物馆永久收藏,先生因此扬名海外,引为佳话。2007年,先生退休后定居美国旧金山,除了努力创作之外,还在美国加州湾区和中国重庆开课授徒,十多年来,加惠无数青年学子,影响深远。同时在旧金山湾区成立“汲古书会”,聚集当地侨界精英和各领域中卓然有成之俊彦,推动书法教育。定期举办专题讲座、雅集展览,以艺会友,成绩斐然,汲古书会俨然成岛湾区中华文化重镇,扮演着传承、开拓与深耕的角色。

2009年以来,先生在渝受聘掌理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及人文学院两项奖学金的颁发,还兼任交大人文学院客座教授,给重庆多所大学美术专业研究生传授书法,迄今学生已有百余人。同时兼任重庆“春慈文教基金会”执行长,推广书法教育。两岸书法交流,也在先生的推动下热烈地进行中。如2012年12月,第一届“春慈杯书法比赛”在重庆举办,评委除了重庆书法名家刘庆渝、董书民、漆钢、傅舟等之外,还特别邀请到了台湾著名书法家薛平南;2014年6月,先生邀请杜忠浩、陈坤一、黄才松、林章湖等书画大师至渝参加“两岸书画名家笔会”,引起重庆产、官、学界极大关注,笔会圆满成功。

近十年来,在世界高科技的殿堂——美国加州湾区硅谷,有许多上班的科技人士利用周末去学书法,以开拓自己的文艺和心灵领域。梅驹先生在来到硅谷之后,以极其严格的要求,颇具科学的方法,十分细致的指导,为爱好书法的朋友们“传道、授业、解惑”,成功地教育出20几位优秀的书法家。先生和他们亦师亦友,倾囊相授,和他们共同探索传统书法的奥秘。虽然他不断强调师法古人,却又能接受现代艺术的新元素,并与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保持互动,并启发了一些画家和雕刻艺术家把汉字书法引入其作品,从而创造出不少有文化纵深,达艺、达情、达识的现代艺术。

写得一手好字的人不少,但以书法的传承为己任,善于因材施教的书家却是可遇而不可求。梅驹先生时常鼓励学生加强字外功夫,多读书,才能丰富主题和落款的内容。他总会不厌其烦地提醒学生要“书外求书,印外求印”。有些学生只期望学点技法而求教于他,却终于承受不了这些额外要求的磨炼。对先生来说,一幅好作品的完成,需要相当程度的学养和见识。这其中,没有捷径,只有多下功夫,还有多思考。从这次的个展作品可以看出先生平时的文学涉猎以及他对诗词的喜好。从陶渊明、李白、杜甫到郑板桥、鲁迅的诗,从晏殊、晏几道到苏东坡、黄庭坚的词,以及方东美的哲学观和心经,内容丰富,足以窥见先生的诗情真意。

先生的书法教学,在十年之间竟然明显地改变了湾区硅谷华人的文化风气走向。而且近年又同时在台湾和重庆开班,在三岸三地,严格而细心地教授正宗而全套的书法国学,真是难得!环顾当代,大中华文化圈的优良的书法家各地各城多有,但是在三岸三地,教育出如此众多的书法好手,并扭转了地方区域的书法文化风气,恐怕先生是第一人。

先生的书法,三岸三地知名。他的忘我学习和拼命进修,更是令人敬佩。教课之余,他勤于临帖创作,往往不知晨昏之将至,实践明末清初书家王铎一日临帖,一日自运的学习态度。30多年来,先生的书法创作从初期风格严谨的篆隶古体,到中期碑帖交融的真行书体,再到现在线条丰富的草体,以气韵结合气势,体现知白守黑之理,线条、墨韵、空间分布跃然纸上、辉映成趣。

鉴于梅驹先生在书法传承及教育上的斐然成果及卓越贡献,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特地为他举办个人书法展。我深信,在书法创作方面真积力久的先生,定能在这次展览上博得佳评,大放异彩!

(责任编辑:江 山)

猜你喜欢

篆隶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浅谈宋代“篆隶古意”审美观念
从黄庭坚书法看宋代篆隶地位之转变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新时代·新风采上海市第七届篆隶书法展”举行
书法欣赏
书法类
书法好入门(十二)篆隶古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