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助企业强身健体
2014-11-24张越秋
张越秋
企业如何摆正规模和效益的关系,让其从“百病缠身”实现“强身健体”,这是每个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实施精细化,就是要去粗求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寻找到事物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成大业若烹小鲜,做大事必重细节。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盘点当今全球五百强企业的管理模式,不难得出精细化管理是企业做强做优做久的重要法宝之一。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据统计报告显示,20世纪80年代,建筑行业平均产值利润为6.15%,资产利润为6.79%;到90年代中期,其平均产值利润和资产利润分别为1.28%和4.18%;进入21世纪后,由于低价中标已成为施工企业不得不选择的竞争手段,因而薄利甚至微利已成为建筑企业的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目标的精细化管理自然就成为施工企业的必然选择与追求。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加快发展”到“转型发展”,这是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如何摆正规模和效益的关系,让企业从“百病缠身”到“强身健体”,这是每个企业决策者、管理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借中国中铁股份公司全面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之机,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在一线从事管理工作的经验和体会,提出点滴看法。
转变观念是首要
所谓精细化,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不断总结,精心筛选,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由表及里,找到事物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在长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下,我们不少企业习惯了思想观念原地踏步、坐享其成,宁愿守着原有的一亩三分地,也不愿打破传统利益格局去求新、求变,原因很简单,就是怕“转”会有风险,怕丢掉眼前的既得利益。其实,守是守不住的,不进则退。因而全面深化改革,无论是经营模式的推陈出新,还是体制机制的革故鼎新,最难办的是思想观念不转变,跟不上发展节奏。为此,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入手——“变方式”要先“换脑筋”,抛弃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克服“差不多”“还凑合”的旧观念,在创新与守旧、自满与自强的碰撞中实现质的升华。
领导重视是前提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领导干部的重视程度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要前提。我们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对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快与慢、深与浅,不仅影响着广大员工观念意识的转变和行为职责的实施,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精细化管理的成败。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是精细化管理的倡导者和执行者,要从上到下积极引导,严格按照精细化管理方式开展工作,发现有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纠正,对精细化管理卓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要大张旗鼓表彰,在企业营造起精细化管理的浓厚氛围。群众看干部,干部看领导,只有领导重视与带头,就能更好地推动精细化管理不断向纵深发展。
全员参与是基础
从群雁的行列中,我们悟出了集体的力量;从蚂蚁寻食的运行中,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一个人永远唱不了大合唱,只有借助团体的力量,才能唱出动听的交响曲。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行动,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在实际动作中,要引导广大员工全面了解企业推行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的重大意义,提高全体员工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从而勇于担起振兴企业的责任,主动自觉地去学习和运用精细化管理方法,尽快推进企业提质增效。
班子建设是核心
常言道:“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不怕项目摊子大,就怕项目班子散;不怕职工不服气,就怕领导无底气。”这些话形象地说明了领导班子的重要性。以管理创效益,是目前工程项目建设的一条重要思路,而要提升项目精细化管理水平,首要的一点是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只有建设一支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才能确保精细管理思路正确清晰、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才能调动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共同为项目盈利而努力。因此,在推进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将配齐、配强、配好项目班子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提高项目班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好班子的“牵引力”作用,从而带出一流的队伍、创出一流的业绩。
项目经理是关键
精细化管理的成败在项目经理。当前,部分项目经理的思想解放还不够,还存在一种应付的思想,工作被动,缺乏创新,习惯于老做法。企业必须以“不换思想就换人”的要求强力推行精细化管理,确保实现打造精品、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标。根据当前的形势,推行职业项目经理制度将成为大势所趋。要围绕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加强项目经理和后备项目经理的专项培训,尽快提高项目经理精细化管理的认知水平和执行能力,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大幅提升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
人才队伍是根本
楚汉战争中,刘邦论带兵打仗能力,不如韩信;论运筹帷幄能力,不如张良;论镇抚百姓能力,不如萧何。但他懂得用人,最终打败了项羽,夺得了江山。由此可见,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实力强。中国中铁股份公司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宏伟蓝图已经勾画,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要实现这一宏伟蓝图,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去实现。企业要借势发力,筑“巢”引“凤”,为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企业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人员结构,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队伍、专业人才队伍和员工队伍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正向激励约束机制;以创新机制为指引,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制度考核是动力
制度精细化是精细化管理的根本,是落实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只有完善的制度,才能增强个人、集体工作的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纪律性和自觉性,保证管理落到实处。然而,精细化制度、标准离不开精细化的量化考核,这样才能使精细化管理完完全全落到实处。要通过建立清晰的责权利体系、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各项工作的量化分解,将项目各项成本与员工的切身利益相结合,使每个岗位都有责任、各项工作层层分解,实现从机关、项目部、班组到个人,都权责清晰、责任明确、奖惩严明,让全体员工从精细化管理中增添力量、尝到甜头、得到好处,从而提高全员执行精细化管理的工作热情。
强化执行是保证
作为具体的施工项目,如果没有执行力,再好的管理也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构建相对完善的精细化管理制度体系,而且要提供可操作性的制度保障,为强化执行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这些制度、细致入微的管理办法得不到全面贯彻,就会名存实亡。因此,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就是检验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过程,必须强化员工特别是基层领导的执行意识,把“赢在执行,输在细节”深深地印入脑海中。
党建工作是保障
实践证明,哪里的党建工作抓得好,那里的基层党组织就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反之,则很难形成和谐发展的局面。要实现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基层项目党组织的支持、保障和监督作用必不可少。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保证作用,尤其要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不断提高企业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为促进精细化管理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历史已经把我们推到了企业改革发展的时代潮头、推到了肩负企业做强、做优的前沿阵地、推到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刻,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只有勇往直前,这既是使命,更是责任。让我们在精细化管理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摸索,开拓创新,阔步向前!
(作者系中铁八局集团沈西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党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万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