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部队处突效能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2014-11-23
(武警警官学院 成都 610213)
1 引言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其环境污染也日益加大,自然灾害(如雪灾、洪水、海啸和地震等)频繁发生;社会矛盾加剧,加上西方反华势力,导致群体性事件逐年增多;社会上不良信息的大量流传,暴力犯罪也在频繁发生。而这些灾害和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武警法》已经将武警部队确定为处置这些事故的主要处置力量,这些事件能否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彻底消灭,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取决于武警部队处突效能。
武警部队处突效能是指武警部队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恐怖袭击、非法集会等)所具有的物质力量和承担处置突发事件的作战能力。对武警部队处突效能进行评估,其实质是为了特定的作战目的制定明确的标准,运用系统方法对内部结构、要素、运行机制以及外部表现(战斗力状态、环境适应能力)等做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研究处置突发事件战斗力评估问题是科学建设和管理武警部队的必然要求,不断发展和提高处突效能,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对武警部队力量整体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2 处突效能构成要素分析
处突效能是武警部队在一定条件下履行处置突发事件职能的实际能力。处置突发事件实际能力的运用是要以一定的作战物质力量及其结合方式作为基础,因而形成了处突效能的构成要素。
作战物质力量包括作战人员、作战装及作战环境等,是形成处突效能的物质因素。处置突发事件作战人员是处置突发事件实践的主体,是构成武警部队处突效能的主要因素,并起着主导作用,处突效能取决于作战人员的素质和数量。作战装备是指用于完成任务的装备器材,它是一个国家部队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构成武警部队处突效能基本要素之一。作战环境是指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外部条件,包括周围环境、地形地物、当地风俗习惯以及当地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等,它将直接对武警部队处突效能产生影响。
作战物质力量是一种潜在的物质要素,这种物质力量在处置突发事件中产生实际的、现实的作战力,还必须发挥它们最佳的结合效能,并且必须依赖于平时的训练以及现场的作战运用和作战保障等。处置突发事件训练是武警部队平时开展的最经常的工作,是保持和提高部队处置突发事件战斗力所进行的管理活动。通过训练把作战人员和技术装备等要素运用适当的方法有机结合,把武警部队潜在的作战力尽可能地转化为现实战斗力,它是武警部队处突效能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提高武警部队处突效能根本途径。处置突发事件作战运用现场组织指挥、战法运用和作战协同等,作为联系作战人员、作战装备以及作战环境的纽带,把这些作战物质力量要素有机地结合,对发挥效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战保障是指为顺利实施作战行动、充分发挥武警部队的战斗效率和使部队安全地完成任务而组织的各种保障,作战行动只有通过作战保障创造有利条件,才能达到预期的战斗目的,周密的组织和正确实施作战保障是提高处突效能的重要因素。
3 处突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在分析处突效能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建立武警部队处突效能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一般来说,评估指标的范围越宽、数量越多,确立评估指标的重要顺序就越难,处理和建模过程就越复杂,影响系统本质特性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建立武警部队处突效能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在全面分析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指标草案的拟定、统计处理及综合归纳。
1)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实用性、规范化原则
根据武警部队处突效能构成要素(作战人员、作战装备、作战能力结合方式、作战环境等)和实际处置突发事件的效果,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模板,并运用不同的评估指标模板构成一个综合评估指标体系[1~3]。
(2)科学性原则
评估指标体系要能够全面反映影响武警部队处突效能的各个方面,其主要指标要能够准确反映某一方面的具体内容,获取的信息才具有客观性和可靠性,评估结果才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3)可行性原则
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内容要简洁、适合实际、所选指标要易于考核、量化、具有规范、可操作的考核测试程序和方法。
(4)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
武警部队处突效能评估涉及的指标较多,有些难以量化且不易用数量表示,而这些指标对战斗力评估又很重要,如指挥员作战指挥能力、作战编成等,对这些因素只能根据经验统计分析和主观判断来解决,用一些抽象的原则加以描述,在实际评估时再选取适当的方法进行量化处理。
(5)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4~6]
静态评估是以战斗力构成的人员、装备、训练水平以及部队编制等相对稳定的要素来进行;动态评估是在静态评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指挥技术、方法、作战编成、作战环境、作战物质损耗和保障等因素的影响而进行的。只有动态评估才能真正反映武警部队处突效能,才能为正确决策提供实时、可靠的依据。武警部队处突效能构成要素的静态与动态指标分值都是反映其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静态评估是动态评估的基础,动态评估是静态评估的深化与实用化。因此,对于武警部队处突效能的评估要将静态评估与动态评估相结合进行。
2)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以上对武警部队处突效能构成要素的分析,按照处突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笔者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初步设计了若干处突效能评估指标,通过实战统计资料分析、实地调查、专家测评、问卷抽样调查等方法,筛选出一系列现实可行的指标,从而构建出武警部队处突效能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选择四大类指标作为评估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即处置突发事件作战人员、作战装备、作战力量相结合方式和作战环境。其中,每一类一级指标又包括若干个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共有9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
4 评估指标测评方法和分级标准
科学的评估应包含对评估指标的客观描述、制定评估指标的考核测评方法和标准值、对评估指标进行量化。为了提高指标量化的科学性,笔者将处置突发事件战斗力评估指标按三种类型进行量化:第一类是客观因素指标,如作战人员的数量、枪支数量、训练场地面积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量化;第二类是有一定统计数据的指标,有些指标虽然属于定性指标,但可以通过其他定量指标进行转化,如作战人员业务素质、枪支的性能参数、训练效果等,只需要作一般的数学处理就能够获得明确的结果;第三类是在一定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由专家根据经验做出决定,给予一个量值,指挥水平、作战编成、当地风俗等[7]。
对于选定的指标,根据它们的水平状态划分为五个等级,组成评语集V,即V={V1,V2,V3,V4,V5}={A级标准,B级标准,C级标准,D级标准,E级标准}。其中,A级标准对于处置突发事件战斗力的贡献值最大,E级标准对于处置突发事件战斗力的贡献值最小。
根据上述原则和思想,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广泛的实际调查和分指标剖析,笔者给出了武警部队处突效能综合指标体系量化指标的测评方法和分级标准,如表1所示。
图1 武警部队处突效能综合评估指标体系
表1 处突效能指标体系量化指标测评方法和分级标准
5 关于处突效能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讨论
1)指标的选择和指标体系的确定[8~9]
武警部队处突效能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通过专家测评和问卷抽样调查,遵循实用性、科学性、可行性、规范性,以及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动态评估与静态评估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考虑了影响和制约处突效能的因素。在评估指标的选择上基本遵循了实现可测的原则,较好地反映了处置突发事件战斗力各种影响、制约因素。但除此之外,其他影响和制约处突效能的指标因素是否应该纳入综合评估指标体系,需要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并经过实践的检验。
2)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10]
笔者确定的处突效能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中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并存,各指标的意义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指标之间不具有可比性。因而在对指标信息进行分析评估之前,必须对各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即把性质、量纲各异的指标转化为可以进行综合评估的相对统一量化值。
值得注意的是,处突效能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中存在一些定性指标,其指标信息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在直接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同时,仍需要对其中定性指标的含义以及度量方法作进一步修正,以保持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可信。
3)指标与效能等级水平的关联
处突效能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正确建立,是进行指标信息分析处理和处突效能评估的前提[11]。在对指标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和评估效能时,当其中1~2个重要指标等级水平特别低时,一般情况下处突效能明显较低,如人员的业务素质低、枪支数量少、指挥员组织指挥水平一般等,此时无论采用何种评估模型,由于指标较多,这些重要指标影响将被其他指标中和弱化,使处突效能的评估效果并不明显。即使这些重要指标等级水平特别低,但其他指标的等级水平高,这与实际情况是不相符合的。对于这一问题目前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一般只能采取指标关联技术,即当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某些指标等级特别低时,直接关联处突效能为低等级水平,而不管评估模型处理结果如何。指标与处突效能等级水平的关联,可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编程来实现。
6 结语
提高处突效能是武警部队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是确保现在复杂社会形态下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前提条件,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处突效能受很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因而如何评定处突效能是现阶段部队面临的现实问题。然而处突效能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提出和建立,为效能评定提供了方法,将为武警部队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推动武警部队又好又快发展。笔者建立的处突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是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指标剖析和广泛的实际调查提炼而成的,它不仅具有系统性、科学性,而且具有可操作性,为以后广泛深入进行处突效能研究和武警部队建设提供了依据。在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适当的数学方法可对武警部队处突效能进行科学的定量测评,这将是本课题下一步研究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该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为处突效能量化评估和实证研究奠定了基础。
[1]张明智.模糊数学与军事决策[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7:281-286.
[2]李建华.部队战斗力动态评估系统设计构想[J].兵工自动化,2006,16(2):21-26.
[3]杜栋,庞庆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341-345.
[4]李浩.基于AHP和DEA 综合评判的反恐分队综合作战效能评估[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3(4):31-36.
[5]王巨川,等.多指标模糊综合评判[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1998,23(4):69-71.
[6]李浩.武警基层中队后勤综合保障能力评价研究[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9):56-60.
[7]荩垆.实用模糊数学[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89:264-270.
[8]李浩.基于AHP和模糊综合评判的外军航母编队作战效能评估[J].兵工自动化,2009,28(3):26-28.
[9]李浩,模糊DEA 评价法在武警院校选拔专业队列教员中的运用[J].兵工自动化2010,9(4):45-50.
[10]张跃,等.模糊数学方法及其应用[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2:241-245.
[11]李浩.基于兰彻斯混合律的反恐数学模型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12(3):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