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要走向群众
2014-11-23海梦
海 梦
[新年献词]
散文诗要走向群众
海 梦
新的一年又到了。散文诗也即将迎来百周岁。沧桑百年,几多冷暖。如今,阳光遍地,党的十八大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梨花。虽然大地还有几分寒意,但毕竟早春报晓,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温暖。散文诗的队伍浩浩荡荡,如大江东去,气势磅礴,一路高歌,一路春花灿烂。散文诗的路,越走越宽,进军的旗帜,在中国文艺天空高高飘扬。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散文诗队伍有如此壮观,歌声如此嘹亮。
散文诗的春天到了。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给中国文化铺展出一条崭新的道路,打开了一片广阔的天地。给所有人带来了施展才华的机遇,也给散文诗带来了阳光春雨。
散文诗向何处去,路在何方?
路在足下,路在心中。路在梦想的远方。路在群众的期盼之中。走向生活,走向时代,走向群众,是散文诗肩负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神圣而又伟大。
群众期盼什么?期盼反映他们真实生活的作品,期盼能读懂的作品。
能读懂,是一切文学作品的生命。读不懂的东西,谁会喜欢?除非是傻子。读不懂的作品,怎能感动读者,怎能去完成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人们精神品质的神圣使命?
能读懂,是散文诗的基础,走向群众,是散文诗的方向。
有人说,越是读不懂的东西,才越好。“你读不懂有人会读懂,今天读不懂,将来会读懂。”
这个时代,读者的欣赏水平不能低估。当下读者不能认可,将来的读者也未必能认可。当然,文学创作本来就是个体劳动,何必强求千篇一律?他写他的“读不懂”,我们写我们的大众化。各走各的路,不必去管。那些只有少数人能读的东西,就让他们放在枕边自己天天欣赏,或者束之高阁,期待一百年以后,能读懂的人出生后再去读吧。
我们需要能读懂的作品,需要有质量、有水平、有生活气息、有时代感的作品。一章好的散文诗,起码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语言要美,美的语言是飞进读者心灵的翅膀;要精炼,要规范,要含蓄,要有容量。浅出深入,大众化、生活化、艺术化,是散文诗的特色。不要咬文嚼字,故弄玄虚,要平易近人,一读就懂。
二,是立意要新。新是一切文学作品的生命。陈旧的东西令人讨厌。要在生活中去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要去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东西,使人耳目一新,让读者眼睛一亮,心灵一震,回味无穷。
三,是构思要巧。巧是洞悉作家的智慧、才华和艺术水平的眼睛。千篇一律、平铺直叙、老气横秋的作品,感动不了读者。巧,是奇遇,是悬念,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是打破常规的思维,是天才的魅力。无巧不成书。
有了这些基本要素,作品就有了基础,至于结构的疏密、跨度、空间和虚实处理,要根据不同题材和表现手法的需要,灵活掌握。这些技术问题,一语难破,需要在创作中去体会,去感悟。
散文诗在中国发展,已到了一个多元化时代,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各种艺术追求的作品蜂拥而出。我们欣赏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大好局面,不管你属于哪一派、哪一种艺术追求,哪一种表现手法,归根结蒂,作品要让人读懂,要反映现实生活,要有高尚情操,要有时代感,要为普通老百姓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