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2014-11-22黄联治

新课程·上旬 2014年9期
关键词:深刻性敏捷性领会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注重语感训练,引导学生想象语言的形象性,感悟语言的意蕴,领会语言的情韵,进行个性化阅读,才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思维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想象;敏捷性;感悟;深刻性;领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由此可见,发展学生清晰、深刻、敏锐、独特的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在阅读教学中,应以品味语言为着手,注重语感训练,诱导学生与文本之间情感的沟通、体验,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培养和发展思维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现从以下三方面,浅谈几点做法:

一、想象语言的形象,发展思维的敏捷性

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学。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唤醒学生的情感以及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使其凭借语言在头脑中展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迅速抓住文章的主旨。

如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时,可放映配乐朗诵的录像带,让学生在悦耳的音乐声中,观看多姿多彩的画面,聆听声情并茂的朗读,使学生在美妙音乐、精美画面的气氛渲染中,试着张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直觉去感知诗中优美的句子。这时,学生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便会在头脑中建构生动的表象。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找出诗中“瀑布”“银河”等词,因势利导,勾勒出“庐山”“瀑布”简笔画,调动学生眼、耳、手、口多种感官协调运作,从而使语言文字变成鲜明形象在脑海中成为“有生命的实体”,发展了思维的敏捷性。

最后借助课件,让学生从听觉、视觉上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激发学生想象,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内化了文本的语言,丰富了语言积累,也加深了对瀑布雄伟壮观的感受,达到美的熏陶。

二、感悟语言的意蕴,发展思维的深刻性

语感的意蕴性是指能领悟文章所蕴涵的丰富而深刻的含义,而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深入地思考问题,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因此,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习精神,观察事物、解决问题、学习课文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是训练思维深刻性的有效途径。

如在背北师大版第四册《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时,我觉得文中“顺从”一词大有文章可做,于是大胆地进行尝试。课伊始,我出示词语“顺从”,请学生伸出右手跟着书空后,再来读读这个词。接着,老师让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围绕‘顺从,根据课文内容你能提哪些问题?”在备课时,我曾考虑二年级学生这样设计是否太难了,心里着实没什么底。但讨论时学生兴奋的表情和热闹的场面告诉我,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在学生讨论交流,我帮助总结后,归结出三个问题:(1)敌人为什么要王二小顺从他们?(2)王二小为什么假装顺从敌人?(3)顺从的结果怎样?四人小组第二次的讨论是请他们围绕这三个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找找有关的句子读读。接下来的交流精彩发言层出不穷。学生开启思维的闸门,创造性地想象出王二小的行动、语言和内心活动,从其动作想象到二小正在山坡一边放牛,一边放哨,从其专注的神情,想象到二小对敌人充满高度的警惕,对乡亲怀有深深的爱。这种通过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准确性,体会到文中语言所蕴涵的思想感情,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文字符号中间的艺术空白转化为立体表象的过程,也是深刻性思维发展的过程。

其次,教学还应注意指导学生从言语运用的角度,精选某些语感因素很强的地方。如课文中一些有一定内涵的语句,一些表达方式上比较有特点的词句或段落,一些在表达上体现运用规律的语言现象等,引导学生借助一定的言语知识,联系日常的生活体验,调取自身的阅读积累,深入品味文章的内涵。

三、领会语言的情韵,发展思维的创造性

语文学科是一门情感丰富的学科,言语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言语的内蕴。因而,我们所接触的汉语言文字其本身就是一首诗,一幅画,包含着丰富的情愫。“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以情夺心、为之惊喜的教学氛围,设法激发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创造的热情,要千方百计拓宽学生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群体达到为求知而乐,为探索而兴奋的境界。

北师大版大第四册《妈妈的爱》是一首叙事抒情诗,它从儿童的视角,以清新、明快、朴实的语言风格,叙述了妈妈爱“我”的几件小事,讴歌了无私的母爱。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母爱的博大无私,我把情感线始终贯穿文章始终,收效较好,做法如下:

1.创设氛围,范读激情

在教学中,我先用课件展示诗歌中所描绘的几幅妈妈关爱孩子的画面,然后以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把妈妈对我的爱动情地讲给学生听,把学生带入母爱的情海中。接着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把文中妈妈对孩子的爱与孩子们在生活中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爱融合在一起,达到感情的共鸣。教师的范读感染着学生,学生在被教师的情感感染的同时,对课文内在的情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创设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2.自读悟情,品词析句

配以《世上只有妈妈好》的音乐,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眼前是体现母爱的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课件展示),耳边萦绕着的是低缓、深情的音乐,这特定的氛围激起学生表达情感的愿望,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且能把这种理解外化为有感情的阅读。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让学生通过比较词语来升华学生的情感,效果挺好。引导学生比较“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与“一个很热的夜晚”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句子出示以后,学生纷纷发言:很热说明天气非常炎热,在这么热的天气里,妈妈怕我睡不好觉,夜里起来给我扇扇子,自己却热得汗流浃背,真是太让我感动了。学生联想“热”的体验,从而体会到妈妈的辛苦。最后再让学生感情朗读,使感情升华。

在理解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这一小节时,我让学生换词比较“雨打在妈妈的身上”中的“打”可以换成什么词。这样好吗?为什么?问题一出,学生的思维顿时被调动起来了,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可以换成“滴”、“落”、“洒”等词。这样好吗?为什么?有的说:我认为不好。因为从“打”这个字中可以看出雨下得很急,很大,但妈妈却全然不顾这些,把伞全打在了我的身上,从而看出妈妈是多么爱我。

3.拓展延伸,抒发感情

在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后,顺势导入:“这首歌写得多好啊,在妈妈的怀抱里成长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啊!听完这首歌,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并把你的好妈妈爱你的事讲给大家听听。”此语一出,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我小的时候得了肺炎住了院,妈妈每天都护理我,我出院了,她都累瘦了;有一次玩的时候,我不小心磕破了头,妈妈知道后非常着急,打车带我去医院;去年,我的脚被热水烫了,妈妈赶紧给我抹上药膏,又带我去医院……”紧接着,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你觉得妈妈的爱是什么?你能试着再写一段吗?在这样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学生对妈妈的爱不禁油然而生,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进行自编诵读,升华了感情。

以上的教学设计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文体的感受,而且将语文学习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实现了知识、能力、情感的重新建构。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阅读与理解,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文体的超越。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加强对学生语感能力的训练,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感受从贫乏走向丰富,让学生在积极、开放的思维活动中展开对话,这样的对话才有利于要培养学生清晰、深刻、敏锐、独特的思维品质。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善于引导学生想象语言的形象性,感悟语言的意蕴,领会语言的情韵,进行个性化阅读,努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层次,彰显学生的阅读个性,那么学生就能走进绚丽多彩的文本世界,放飞美好的心灵,使他们从一个成功点迈向另一个成功点。

参考文献:

[1]杨金鑫.论“培养语感”的理论基础[J].教育探索,2002(04).

[2]李加.语感论在语文教育中的发展[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3]李珊林.语感训练的思考和做法[J].语文学习,1990.

[4]李海林.语言的隐含意义,语感与语感教育[J].语文学习,1992(10).

作者简介:黄联治,男,1975年9月出生,本科,就职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深刻性敏捷性领会
当代年轻人不能领会之痛
组织敏捷性研究述评及展望
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敏捷性发展研究
认真领会全会精神 努力推动人大工作
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C2系统的敏捷性
领会和落实“两个责任”的思考
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