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康复护理学》课程的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实践研究1)
2014-11-22王艳梅刘永兵
王艳梅,肖 东,刘永兵,宁 丽
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技能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在我国正经历着专业知识的初步积累、传播、实践和发展阶段[1],其教学方法的改革亦在探索之中。当前,我国的医学教育模式仍是以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为主,基本框架为“基础-临床-实习”3段式教学法。学生在学完全部基础课后,才开始接触临床专业课程,发生基础与临床之间教学内容脱节现象。在康复护理学的教学上,除了要让学生充分掌握有关理论原则外,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护理人才,以尽快适应临床并满足临床需求,护理教育者针对护理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进。世界各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课程改革趋势之一就是“早期接触临床”。早期接触临床可以改善医学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让医学生在实践中增加感性认识,增强责任感,训练与病人交流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医学生主动获取临床知识的技能[2]。本研究对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1级护理高职学生的《康复护理学》课程在护理实践教学环节方面进行了改革,将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法引入该课程,取得较好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1级3年制护理学专业高职8班、10班护生为对象,随机将两个班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班)61人为早期接触临床教学组,对照组(10班)60人为传统式教学组。两组均在第2学年开设《康复护理学》课程,使用统一的教材(石凤英主编《康复护理学》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共24学时。由同一名教师进行理论施教,避免授课教师专业水平差异的影响。两组年龄、性别以及医学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1.2.1.1 对照组 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板书、图片等传统教学媒体实施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式教学方式。将理论课、校内实验课与病例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2.1.2 观察组 采用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实践方法,将理论课、校内实验课、病例讨论与临床实地体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康复护理学》教改计划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实际情况,为课外实践活动开放的临床科室定为康复科及康复理疗室。进病房的时间安排在双休日全天。①明确教学目的:每次临床实地体验课之初,向学生介绍本教学模式的基本知识,临床实践活动的目的、要求、内容以及学生应遵守的各项规则,根据《康复护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学习目标,同时,让学生进行临床教学实践课前先复习本章节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记录下来。②教学方法:围绕教学目的开展教师示范法、具体案例讨论法等不同方式进行教学,使理论授课与临床体验紧密结合。学生被划分成几个小组,每组10人~15人,科室护理总带教为带教老师。在每个教学内容中都配合相应的临床实地体验课,如对手足徐动型患儿应采用何种姿势进食,还可采用哪些方法稳定其坐姿?先分组讨论进行操作演示,学生模仿,指导教师认真观看每位学生的操作步骤,对共性错误予以共同更正,对个别的错误随时给予指导,必要时重新示范,并进行点评分析。最后带教老师选择一些典型病例,真实展现临床实例,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临床技能示范教学。启发学生,将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开阔视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及临床实践能力。
1.2.2 教学效果评价
1.2.2.1 考核成绩评价 对两组护生学期末理论考核成绩(百分制)进行量化评分,计算各组平均分及标准差,进行两样本均数间比较的t检验。
1.2.2.2 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学习兴趣、沟通能力、态度、分析、判断能力、自觉收获等。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学期末成绩为79.20分±6.01分,对照组为70.80分±8.83分,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t=8.508,P=0.004)。两组护生学习兴趣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学习兴趣比较 人
3 讨论
康复护理工作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对康复护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3]。它对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预防各种并发症、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在该课程中实施“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培养提高护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与技巧。20世纪世界高等医学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教学实践表明,早期接触临床对医学生在学习态度、教学内容的理解、临床技能、研究能力、临床检查操作能力等各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并对教师、病人、社区人群、组织管理也有影响[4]。美国医学院校从20世纪70年代起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将早期接触临床纳入基于问题的课程,实践证明,早期接触临床对指导医学生未来的学习和临床实践有着积极的作用[5]。在我国,护理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后,只有在进行毕业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临床、接触病人,出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脱节现象。
本研究通过院校联合,进行早期接触临床教学改革尝试,结果显示,观察组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该组护生的理论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近年来,在医学教育的多个领域、多门学科中,许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早期接触临床的新模式,对传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早期接触临床可以改善医学教育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让医学生在实践中增加感性认识,增强责任感,训练与病人交流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临床技能。国内外医学院校都在积极研究和探索此项课题,组织低年级医学生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早期接触临床,成立学习兴趣小组、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互相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与病人的沟通访谈能力,坚定学生热爱专业的信念,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加大参与感,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在授课过程中,观察组护生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点评,最后带教老师选择一些典型病例,真实展现临床实例,使学生参与感强,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好,课堂气氛较活跃,对思考题回答的正确率也较高。传统式教学组护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一,与教师的交流不多,特别是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1]郑彩娥,林伟,叶洪青.我国康复护理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66-277.
[2]张云.早期临床教学改革尝试[J].西北医学教育,2000,8(3):139-140.
[3]刘永兵,李晖.《康复护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与效果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3):271-272.
[4]Sonic L,Valmae Y,Stephen AM,etal.Early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e social responsiveness of clinical education:Systematic review[J].BMJ,2005,331:387-391.
[5]Tim D,Chris B.What can experience add to early medical education consensus survey[J].BMJ,2004,32(9):1153-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