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边远地区留守儿童抑郁特征的调查1)

2014-11-22叶阿琴姜梦璇曾玉婷

护理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总分维度

叶阿琴,姜梦璇,曾玉婷,刘 勇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半年及半年以上)外出工作而由亲属或他人照顾的16周岁以下的儿童[1]。据中国妇联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全国约有5 800万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还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湖南、四川、安徽等6个省的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总量的50%以上[2]。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离,在其特殊的成长环境中比非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3]。本研究通过调查湖南省边远地区的留守儿童,了解其抑郁分布特征,以期对留守儿童抑郁问题进行干预时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湘西、邵阳两地共抽取5所学校1年级~6年级留守儿童。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自行设计留守儿童抑郁特征调查表,经9名心理学专家和护理专家修改,并经预调查后修改而成。①一般资料问卷:包括年龄、性别、年级、民族、是否独生子女、目前监护照顾者、父/母亲每次探望间隔时间、亲子关系、学习成绩等方面。其中监护者类型分为祖父母辈(赋值为1分)和父母辈(赋值为2分);父母亲每次探望间隔时间分为≥6个月(赋值为1分)和<6个月(赋值为2分)2个等级;亲子关系及学习成绩均为留守儿童自行评价,分为差、一般、好3个等级,分别赋值为1分、2分、3分。②抑郁特征调查表:包括3个维度14个条目(生活状态4个条目、自我认知5个条目、情绪情感5个条目),采用3级评分法,经常计1分,有时计2分,绝非计3分。调查表总分或各维度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明显。该调查表经预调查50名留守儿童,重测信度为0.812,克朗巴赫系数为0.795。

1.2.2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的调查员由长沙医学院在读医学生构成,经过统一培训,使用统一指导语,采取现场集中指导填写方式收集原始数据。对抽取的班级进行集体施测,以班级为单位,1年级、2年级留守儿童经调查人员解释后填写问卷,3年级~6年级留守儿童自行填写,遇到疑难问题由调查员当场解答指导后填写,当场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320份,回收有效问卷311份,有效回收率97.2%。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和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311人中,男149人(47.9%),女162人(52.1%);年龄5岁~13岁(8.43岁±1.61岁);年级分布:一年级10人(3.2%),二年级69人(22.2%),三年级47人(15.1%),四年级42人(13.5%),五年级84人(27.0%),六年级59人 (19.0% );民族 :汉族281人 (90.4% ),苗族28人(9.0%),其他2人(0.6%);独生子女 48人(15.4%),非独生子女263人(84.6%);目前监护人类型:祖父母255人(82.0%),父母56人(18.0%);父/母亲每次探望间隔时间:≥6个月233人(74.9%),<6个月78人(25.1%);亲子关系:差193人(62.1%),一般81人(26.0%),好37人(11.9%);学习成绩:差30人(9.6%),一般236人(75.9%),好45人(14.5%)。

2.2 不同人口学特征留守儿童的抑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本组留守儿童出现抑郁倾向者占26.5%,随着年龄增长抑郁水平下降。见表1。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留守儿童的抑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s) 分

表1 不同人口学特征留守儿童的抑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s) 分

项目 人数 抑郁总分 生活状态 自我认知 情绪情感性别 男 149 30.15±4.67 7.27±2.31 10.08±2.77 10.43±2 162 32.02±4.232) 7.18±2.26 10.15±2.64 9.05±2.081)独生子女 是 48 32.27±3.51 7.30±2.72 10.42±2.39 12.06±2.21否263 30.22±3.282) 7.21±2.85 10.17±2.41 10.21±2.032)父/母亲探望间隔时间 ≥6个月 233 30.63±4.42 7.49±2.34 10.46±2.24 10.87±2.46<6个月 78 29.84±4.012) 7.06±2.131) 10.03±2.031) 10.24±2.122)目前监护人 祖父母辈 255 32.06±4.55 7.33±2.54 10.22±2.41 10.97±2.36父母辈 56 30.28±4.121) 7.02±2.37 10.09±2.17 10.28±2.052)亲子关系 差 193 31.57±3.90 7.94±2.42 10.15±2.26 10.22±2.32一般 81 30.43±4.04 7.65±2.33 10.20±2.13 10.25±2.27好37 28.56±3.712) 7.29±2.17 10.16±2.07 10.18±2.15学习成绩 差 30 29.27±3.87 7.78±2.25 10.32±2.35 10.49±2.12一般 236 30.21±3.75 7.43±2.62 10.24±2.19 10.35±2.06好45 30.79±3.822) 7.16±2.36 10.05±2.11 10.33±2.14与组内其他项比较,1)P<0.05;2)P<0.01。.52女

2.3 抑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留守儿童人口学特征的相关分析 抑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民族无关,与儿童年龄、父/母亲探望间隔时间、监护者类型、亲子关系、儿童学习成绩等有关(P<0.05或P<0.01),特别是监护者类型影响生活状态、自我认知、情绪情感得分,父母亲探望间隔时间与生活状态及情绪情感关系密切。见表2。

表2 抑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留守儿童人口学特征的相关分析(r值)

2.4 留守儿童抑郁总分与各维度的相关分析(见表3)

表3 留守儿童抑郁总分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分析(r值)

3 讨论

3.1 留守儿童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 儿童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在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在关键时期如果完整的家庭温暖以及正常家庭氛围的缺失、父母的远离将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很难得到父母教育、帮助及呵护,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情绪情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极易诱发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本次调查中,留守儿童中出现抑郁倾向的高达26.5%,与何靖蕾等[4]研究结果一致。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抑郁水平存在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抑郁水平逐渐下降,与赵景欣等[5]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是留守儿童的年龄越大,自我认知能力逐渐增强,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强,感情重心逐渐偏向关系密切的朋友,对父母的依赖程度降低,因此父母的离开对他们心理产生的负面影响减少。表1显示,留守儿童的抑郁程度与“是否独生子女”有关,本研究中留守儿童为独生子女比例为15.4%。父/母亲探望间隔时间≥6个月233人(74.9%),说明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父母可能工作比较忙碌,离家较远,因而极少回家探望他们,将留守儿童交给其祖父母辈照顾,使得留守儿童与父母亲密切程度下降,更容易产生抑郁、孤独等心理问题。

3.2 留守儿童抑郁程度、生活状态、自我认知及情绪情感的差异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中女孩的抑郁总分比男孩高,情绪情感得分比男孩低。Kools等[6]研究也证实,亲属抚养的女童相比男童有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可能是由于女生发育较早,自我认知能力强于男生,思想更为成熟,对人际交往关系敏感且依赖父母容易否定自己。因而,女生抑郁程度高于男生,这与杨圆圆等[7]的结论一致。另外,由于男女生性格特点以及传统观念对性别期望的不同,女孩相对较容易获得来自老师及同学的情感支持,而传统观念认为男孩应该培养较高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对男孩的支持倾向于非情感性支持或交流[8]。结果还显示,留守儿童中独生子女相对于非独生子女抑郁总分较高,这类似于王晓丽等[9]的研究。友谊在一定条件下能缓冲留守儿童压力,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一个保护因素,非独生子女在生活中有其他兄弟姐妹相伴,对留守儿童的抑郁有改善作用。结果显示,父/母亲探望间隔时间对留守儿童的抑郁影响极大,同时影响其生活状态、自我认知和情绪情感。留守儿童抑郁程度与自我认知和情绪情感有极强关系,自我意识指以某种程度的自省和自我评价为核心特征。长期负性的自我意识,对自己行为的否定、对自己的生活缺乏满足感等易导致抑郁症状的产生。本调查中81.0%的留守儿童情绪波动较大,易出现难过、想哭、想离家出走等情感。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经常回家,多采取情绪上的宣泄方式引起父母的关注[10]。其次,情绪波动大的留守儿童在生活状态方面也较差,过度的思念父母,不愿和朋友玩耍,睡眠质量下降,精神状态不佳,因而抑郁程度可能加深。监护人类型为祖父母辈的留守儿童抑郁及情感得分较高,本调查中,留守儿童监护类型以祖父母辈为主(即隔代监护),隔代监护人虽然有丰富的抚养孩子和教育子女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多采取溺爱、放任等不良教育方式,往往对留守儿童生活关心较多,易忽视其情感教育及心理健康,这种隔代的教育是残缺的,易导致儿童抑郁的发生。另外,成绩越好的留守儿童,其抑郁得分越高。究其原因,可能是抑郁明显的留守儿童希望通过优秀的学习成绩吸引父母的注意。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抑郁程度与年龄、性别、监护人类型、亲子关系、学习成绩等有关,因此,需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留守儿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留守儿童抑郁程度。首先,外出父母若要减轻亲子分离给留守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好的途径是增加与子女的见面时间,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联系,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心理和精神上的安慰,使孩子感到父母和自己“身离心不离”,留守儿童的情绪越稳定亲子关系也就越好,而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有效地缓解留守儿童的焦虑,降低其抑郁程度。其次,学校也应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健全老师与家长(监护人)的联系制度,如成立“成长心理辅导室”,定期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交换意见,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教师也应多关心留守儿童在成长期心理的变化,帮助留守儿童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培养其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11],及时矫正留守儿童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最后,国家需尽快完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项目,和社会各阶层合力营造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1]段成荣,杨舸.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人口研究,2008,32(3):15-21.

[2]张艳,何成森.留守儿童亲子沟通的心理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49-51.

[3]周甄,王君.农村中小学抑郁症状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1,46(9):976-978.

[4]何靖蕾,马宏峰,周成超.2008年安徽省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抑郁状况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1,17(4):303-304.

[5]赵景欣,刘霞.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和反社会行为:日常积极事件的保护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6):634-640.

[6]Kools S,Paul SM,Norbeck JS,etal.Dimensions of health in young people in foster care[J].Int J Adolesc Med Health,2009,21(2):221-233.

[7]杨圆圆,张仲明,郭晓伟,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父母同伴依恋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9):1371-1373.

[8]初剑英,周成超,徐凌中.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状况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0):53-54.

[9]王晓丽,胡心怡,申继亮.农村留守儿童友谊质量与孤独感、抑郁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2):252-254.

[10]黄进锋.留守儿童住院期间的身心护理[J].护理研究,2008,22(1C):232-233.

[11]班永飞,宋娟,吴孝勇.贵州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行为特点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2013,21(1):34-36.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总分维度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光的维度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