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氢合成炉的数值模拟分析
2014-11-22张保森郭培红朱建安
张保森,郭培红,朱建安
(1.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2.昊华宇航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南 焦作 454000)
氯化氢合成炉是用作氯气和氢气混合燃烧反应的设备。氯气和氢气以一定比例在炉内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化合反应时的温度达2 000 ℃以上,每生成1 kg 气态氯化氢放出2 522.85 kJ 的反应热[1]。对合成炉内部燃烧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其反应热的分布规律,对合成炉的结构设计以及充分利用反应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氯碱化工行业常见的100 t/d 合成炉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其内部燃烧的速度、温度场及其质量分数的分布图,并对其进行分析,为其反应热利用效率,换热面积的设计提供指导。
1 数学模型及基本方程
1.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
模拟反应炉直径为1.4 m,反应室高度为15 m。几何模型见图1,为简化分析,建立轴对称模型。合成炉喷口为3层套管结构,其中,中间层套管喷氯气,内层和外场喷氢气。图2为合成炉轴对称结构网格模型,所有单元数量为32万个,控制单元数量30万个。
1.2 数学模型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包括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组分质量守恒方程、能量方程、本构方程、状态方程及通用形式守恒方程。其通用形式为:
式中,φ 为通用变量,u,v,w,T 代表等求解量;Γφ为广义扩散系数;Sφ为广义源项,从左至右依次为瞬态项、对流项、扩散项和源项。对于特定的方程,φ、Γφ和Sφ具有特定的形式,表1给出了这3个符号与各特定方程的对应关系。
图1 模拟反应炉几何模型
图2 网格划分模型
表1 通用控制方程中各符号的具体形式
1.3 物性参数
1.3.1 热力学参数各组分的定压比热CP为温度的函数,记为CP(T)式中,T 为热力学温度,K;ai(i=0~4)为系数,见表2。
1.3.2 反应动力学参数
反应速率满足Arrhenius 方程:
式中,A 为频率因子;T 为热力学温度,K;Tref为参考温度,对于绝大数反应取298 K;n 为温度指数;Ea为活化能,J/mol;R 为通用气体常数,为8.3144 J/mol·K。反应的动力学参数见表3。
1.4 边界条件
氢气和氯气反应物摩尔量比为1.00∶1.05,其中氢气流量为115.6565598mol/s,氯气121.439 387 8 mol/s。由原石墨炉的壁面设计温度将边界温度设置为573 ℃,无滑移边界,反应炉内压力设置为50 kPa。
2 模拟结果与分析
数值模拟分析合成炉内部速度场、温度场及燃烧各组分体积分数的分布,直观的展示了改进后合成炉的燃烧情况,模拟结果为避免传热恶化、优化炉体结构设计、合理安排能量利用区间提供了理论依据。可辅助解决合成炉的工程实际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合成炉提供参考。
2.1 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
合成炉的速度场见图2。在其反应核心区内速度最大,结合合成炉的断面速度图,共存在2个核心区,分别在3 m 和6 m 段反应最激烈,合成HCl 的量最多。此后区域段的HCl 速度越来越小,趋于平稳阶段。
表2 系数选取
表3 氯气与氢气的基元反应及其反应动力学参数
合成炉温度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沿合成炉高度方向,火焰出现3次峰值,火焰呈3层环状结构扩展。在0~2 m 之间炉内温度迅速增大,从200 ℃增大到2 500 ℃,炉的上部炉温为2 000~2 100 ℃,也说明了合成炉蕴含巨大反应余热,完全可以用来副产蒸汽。在现有石墨合成炉系统中,虽然水冷壁吸收了氯化氢大部分的热量,但合成炉的出口烟气温度仍然为200 ℃,将这部分热量直接排掉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如果回收利用这一部分热量,既降低了烟气的温度又提高了合成炉的热量利用率,降低了投资成本。
图2 合成炉速度分布图/m/s
图3 合成炉温度分布图/K
反应炉高度方向上各断面上最大速度和平均速度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随着高度的增加,断面的最大速度在0~7 m/s 呈波浪型变化,在5 m 左右达到峰值22 m/s,说明此区间是反应阶段。此后反应速度逐渐下降,在11 m 以后趋于稳定至5 m/s 左右。
图4 沿轴线方向断面速度分布图
2.2 燃烧反应体积分数分布
燃烧反应各给分的体积分数见图5,(a)为H2的体积分数;(b)为Cl2的体积分数;(c)为HCl 的体积分数。沿反应炉高度方向上各断面上各组分的质量分数见图6。
图5 氯化氢、氢气、氯气组分质量分数
图6 氯化氢、氢气、氯气体积分数
结合2图可以看出,在反应的0~5 m,H2、Cl2、HCl 的量上下浮动,与前面述断面速度呈波浪型变化相一致。在合成炉断面高度2 m 和5 m 处Cl2和HCl 出现了2个峰值,其中,合成HCl 的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80%和90%,,在该区段,氯化氢的合成速率也在其最大值附近,二者的变化曲线吻合。
分析结果显示:HCl 的质量分数在0~5 m 处波动,说明这是主要的反应区间,在5 m 以后,质量分数稳定在90%左右;H2反应比较完全,在5 m 以后,其质量分数趋于零,而Cl2反应不彻底,稳定后仍有8%左右的剩余,反应生成的HCl 不完全纯净,参杂一定量的Cl2,需要净化处理。
3 结论
运用计算流体力学,对盐酸合成炉的内部燃烧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直观地展示了盐酸合成炉的燃烧情况,分析了合成炉内的温度、速度、体积分数的分布规律,为解决盐酸合成炉的结构设计及受热面布置等问题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0~5 m为其反应区间,燃烧反应主要发生在2 m 和5 m 段;在0~2 m 之间,炉内温度迅速增大,从200 ℃增大到2 500 ℃,上部炉温在2 000~2 100 ℃之间;(2)随着高度的增加,断面的最大速度在0~7 m 呈波浪型变化,在5 m 左右,达到峰值22 m/s,说明此区间是反应阶段。此后,反应速度逐渐下降在11 m 以后趋于稳定在5 m/s 左右;(3)HCl 的合成质量分数在0~5 m 处波动,在5 m 以后,质量分数稳定在90%左右。
[1]赵荣欣,王俊飞.新型节能氯化氢石墨合成炉研发与产业化.全面腐蚀控制,2011,(8):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