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问题启发式教学初探
2014-11-21柏鹏鹏
柏鹏鹏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受传统观念和教育评价机制的影响,教师多采用“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来向学生讲授生物学科知识,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快速地让学生掌握生物学科知识,但却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逐渐走出了这种束缚,开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习惯、方法和技能培养。以问题启发式教学模式来组织生物课堂教学,通过问题启发学生学会主动探究,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可更好地促进学生构建起生物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初中生物知识虽然和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如果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学生不容易接受,学习兴趣也不高。相反,在教学中通过情境来让学生从生活中了解生物,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对旧知识复习的基础上引入新知识,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去主动探究。
如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的教学中,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了解了绝大多数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而该课要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细胞的分裂过程,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熟悉的种子萌发、小鸡长大、受精卵发育等动画来引导学生观察,接着演示变形虫的细胞分裂画面,并提出问题:“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和细胞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什么?”由此而导入新课,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提出目标,自主学习
实施问题启发式教学,问题是启发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要让学生在课堂探究中能更好地分析并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获得初步构建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性不强,这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前以明确的目标来进行引导。
教师所提出的目标一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基础,二要做到明确,让学生知道要了解什么、知道什么。如在“神奇的微生物”的自主学习阶段,教师提出的自主学习目标为:1.知道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2.了解真菌的主要特征;3.初步了解病毒、细菌以及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因自主学习阶段是初步感知阶段,学习目标多以“知道”和“了解”为主,而“掌握”则要放到探究过程中。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帮助学生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三、合作探究,分析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了一定的知识构建,但其中也会遇到诸多问题,同时,因学生的知识基础、经验、学习方法等多种因素所限,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在问题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综合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构建。
学生小组在自学的基础上群学,而群学则需要教师用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目标提出探究问题,学生小组间相互交流、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再引导归纳。如在“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的教学中,教师围绕“四W”提出问题:“哪一方发出交配信号?交配一般发生在什么时候?蛙的生殖与发育在何处进行?精子和卵细胞如何相遇?”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确蛙的生殖与发育,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将蛙和蝌蚪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引出“变态发育”的概念。而在概念的总结过程中,先让学生尝试表述,教师再归纳。要让学生从变态发育拓展到两栖纲特征的认知上,教学中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分析蟾蜍、大鲵、蠓螈的发育过程,小组在组内填表综合,最后教师归纳。如此,学生在问题和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摆脱了被动接受的束缚,更好地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构建。
四、教师主导,解决问题
在问题启发式教学中,学生在教师问题引导下进行合作探究,但因学生知识基础、经验、学习能力等因素所限,学生的讨论不一定能完全达到教师的预期目标,或者说,学生的讨论不一定能形成一致性认识。因此,在学生讨论后就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的同时,采用讲授的方式来向学生解释重点和难点问题。同时,教师精讲后要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通过质疑来引导学生查找学习过程中还未理解或未掌握的知识。
首先,在引导学生归纳的基础上结合重难点进行讲解。以问题启发引导学生探究,教师的讲解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如在“昆虫的生殖与发育”的教学中,教师以家蝉为例来引导学生在观察录像之后分析生殖和发育过程,从而引出完全变态的概念,用蝗虫和家蝉的对比来引出不完全变态的概念。此时,学生对两个概念有了初步感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教师此时采用精讲方式来阐述这两个概念,并结合具体的例子(如不完全变态:蝗虫、蟑螂、蟋蟀)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问题分析而获得知识的构建。
总之,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固守传统教学模式,而要以学生为主体,树立新课程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应用问题来启发学生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