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4-11-21石莉莉
石莉莉
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化学实验既能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物质属性、化学现象,又能让学生形成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但在教学实践中,实验教学成为教师灌输化学知识的工具和附庸品,其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作用往往被教师忽视。为此,我们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特别注重知识和能力一体化联动,倡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化学学科各种能力相辅相成,而首当其冲的是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学生对物质属性进行记忆、想象,形成化学概念,引发更多的自主思考和探究。
一、学生在化学实验观察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观察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探究活动的进一步开展。首先,观察目的缺乏针对性。学生关注较多的是一些有强烈化学反应的现象或过程,形成的是一种较为轻松自然的“无意注意”。其次,学生的观察较为局部,不善于完整、全面地观察整个化学过程。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当学生看到“火星四溅”的现象时就很兴奋,以为观察任务已经完成,而忽视了燃烧最终生成了黑色固体。再次,学生在观察中容易忽视即时短时现象,不容易对其快速产生敏感意识,甚至形成错觉。如在水电解器的尖嘴玻璃管中点燃氢气,一开始,火焰呈淡蓝色,可是很快就变成了黄色。学生如果不能及时看到这个现象,就会对氢气燃烧的现象产生错误认识。
二、学生化学实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为有效解决学生在化学实验观察中出现的问题,真正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的作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一些方法,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化学实验教学必须激发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兴趣,形成爱好观察的良好习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初中化学教材都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同时强化了活动与探究的内容。在实验部分注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选取学生熟知的素材,引导学生经过仔细观察和思考探究,认识相应物质及其变化属性。学生接触自己曾经亲近的事物,透过化学现象,好奇心油然而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如在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时,因为实验工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操作也简单方便,因此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中十分投入,积极主动思考。不仅如此,许多学生回家之后还用火柴梗接着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探究:在感知了内焰、外焰确实有温度差后,用竹牙签继续进行实验,加深对火焰内外焰温度差的认识。学生在这样的实验中完全由兴趣支配学习,实验过程中主动观察和体验。如果每一次实验操作都能如此主动、如此细致地去观察和体验,学生的观察能力一定会得到有效的培养。
其次,化学实验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实验观察。第一,在化学实验中,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目的,知道要观察的目标,这样才能主动地将注意力集中到观察对象中,充分发挥视觉、听觉、味觉等各种身体感官,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否则会只注意有趣或比较明显的方面,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但又不是很明显的内容。第二,当我们在设计实验探究方案时,就必须明确需要观察什么,在什么范围内观察,通过什么手段观察。只有制订好观察计划和确定好观察步骤,才能在实验中有条不紊、层次分明地进行观察,而不会顾此失彼、主次不分。第三,对化学探究实验进行观察时,要引导学生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分阶段进行观察。如“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实验前应让学生明白需要在实验中观察并描述镁、铝、铁、铜的颜色和光泽,需要通过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与铝片、铜片与黄铜片(或白铜片)的硬度,设计的实验要能证明金属有导电性(或导热性、延展性)。实验过程中要按顺序操作,不要手忙脚乱。实验后,搜集好资料并思考相关问题,如铁本是银白色金属,但在实验中,你观察到的铁片和铁粉是什么颜色的?这是为什么?这样,通过规范的实验步骤和方法,不仅运用眼睛看,有时还用耳朵听、用手摸、用鼻子闻,充分发挥身体的各种感官参与实验,长此以往,学生的观察能力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升。
最后,培养观察能力还应将实验观察和学科思维紧密结合,不断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在化学教学中,观察不只是获得一些化学现象,更重要的是要对获得的化学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手段,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化学变化规律。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在敏锐观察的同时,树立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认真的思考,将实验观察和学科思维紧密结合,优化我们的实验教学。此外,我们还应注意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扩大观察和思维范围,启发学生热爱身边的事物,日久天长,学生必然会形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思维品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