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多媒体辅助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2014-11-21俞雷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数学课椭圆教学效果

俞雷

多媒体形象直观、活泼生动、时代感强、信息量大,将其引入教学中,可克服某些学科抽象枯燥、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困难.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笔者谈谈几点体会.

一、多媒体课件代替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数学课,教师课前将需要板书的文字和图形都做成了一张张投影片,有些教师甚至将自己讲解的话也全部打在电脑课件里,课堂上教师只要轻轻按动鼠标,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只不过充当一个电影放影员的角色,而学生则成了 “电影观众”.缺少师生的交流、沟通,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是“助教”而不是“代教”,其作用再大也不能超越有直觉、有思想、有感情的教师的讲授.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思维碰撞、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不能让多媒体成为师生之间交流的“第三者”.

二、多媒体的使用不能削弱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强调了数学教学要将知识发生的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并参与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中来.因此在数学课上,我们不能利用多媒体不切实际地加大课堂容量.鼠标轻轻一点,似乎什么结果都出来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如果不注意这一点,看上去整堂课量大高效,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也就谈不上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慢慢的,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数学课失去兴趣.如在“三角函数图像的变化”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把三角函数图像演示给学生看;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上机操作,自己输入A、ω和ψ,观察图像的变化,摸索A、ω和ψ对图像的影响,在电脑图形的不断变化、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教师的点拨指导等反馈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主动建构.

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能使学生失去训练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的机会

借助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将数学中一些较抽象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比如将一些复杂的空间图形利用电脑的三维动画功能可以很直观地在课堂上演示.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助于减少一些学生的学习困难.笔者曾听过一位青年教师这样上“函数y=Asin(ωx+ψ)的图像”这节课.他先用电脑课件将课前作好的y=sin2x和y=sin(2x+)图像重合,在此基础上立即归纳出如何由y=sinωx图像变换得到y=sin(ωx+ψ)的图像.应该说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确克服了传统方法随意平移图像的困难.但笔者觉得不从函数表达式上去进一步分析两个函数图像的内在联系,就直接给出图像平移的一般规律是难以令学生信服的.这样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理性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对于一些学生想象或逻辑推理有较大困难的内容适当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是可以的,但要把握好尺度.用得不恰当,反而不利于培养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时我们要在教学中有意去“逼”学生去发挥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媒体的使用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恰当选用,不要让多媒体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有时的确可以弥补我们传统教学媒体的缺陷,但也不是任何情况下使用多媒体就一定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好.数学课上媒体的选择要结合数学课的特点.比如有些数学课上,一些重要概念、定理及例题的板演,一些复杂图形的作图过程及作图痕迹,需要我们一步步板演给学生看.有些内容还必须保留在黑板上,以便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消化,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时就需要黑板板书,而多媒体课件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往往需要不断切换画面,这样就显得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一些反应较慢的学生看了更是一头雾水.其教学效果反而不如传统的黑板板书来得好.笔者还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上解析几何中“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节课时,需要作出几个椭圆从而概括出椭圆的定义.我在两个同类型班级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演示画椭圆.一个班就采用课本(人教版第二册上)的演示方法,而在另外一个班,则借助几何画板来演示画出椭圆.从两个班级教学效果看,虽然电脑作图比传统方法精确,但学生反映,第二种方法不及课本方法简单明了.也就是说,从只要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来看,课本上的演示方法教学效果更好.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选择教学媒体时,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味地认为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比传统媒体教学效果好.更不能把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作为评价一节数学课好坏的标准.

总之,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灌输说教的生硬框架,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习能力等方面显示了较大的优越性;也可以较少使用粉笔,降低了粉尘污染,有益师生健康.但同时,我们的教师应积极克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在辅助教学方面的作用,真正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成绩得到提高.endprint

多媒体形象直观、活泼生动、时代感强、信息量大,将其引入教学中,可克服某些学科抽象枯燥、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困难.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笔者谈谈几点体会.

一、多媒体课件代替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数学课,教师课前将需要板书的文字和图形都做成了一张张投影片,有些教师甚至将自己讲解的话也全部打在电脑课件里,课堂上教师只要轻轻按动鼠标,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只不过充当一个电影放影员的角色,而学生则成了 “电影观众”.缺少师生的交流、沟通,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是“助教”而不是“代教”,其作用再大也不能超越有直觉、有思想、有感情的教师的讲授.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思维碰撞、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不能让多媒体成为师生之间交流的“第三者”.

二、多媒体的使用不能削弱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强调了数学教学要将知识发生的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并参与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中来.因此在数学课上,我们不能利用多媒体不切实际地加大课堂容量.鼠标轻轻一点,似乎什么结果都出来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如果不注意这一点,看上去整堂课量大高效,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也就谈不上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慢慢的,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数学课失去兴趣.如在“三角函数图像的变化”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把三角函数图像演示给学生看;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上机操作,自己输入A、ω和ψ,观察图像的变化,摸索A、ω和ψ对图像的影响,在电脑图形的不断变化、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教师的点拨指导等反馈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主动建构.

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能使学生失去训练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的机会

借助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将数学中一些较抽象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比如将一些复杂的空间图形利用电脑的三维动画功能可以很直观地在课堂上演示.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助于减少一些学生的学习困难.笔者曾听过一位青年教师这样上“函数y=Asin(ωx+ψ)的图像”这节课.他先用电脑课件将课前作好的y=sin2x和y=sin(2x+)图像重合,在此基础上立即归纳出如何由y=sinωx图像变换得到y=sin(ωx+ψ)的图像.应该说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确克服了传统方法随意平移图像的困难.但笔者觉得不从函数表达式上去进一步分析两个函数图像的内在联系,就直接给出图像平移的一般规律是难以令学生信服的.这样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理性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对于一些学生想象或逻辑推理有较大困难的内容适当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是可以的,但要把握好尺度.用得不恰当,反而不利于培养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时我们要在教学中有意去“逼”学生去发挥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媒体的使用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恰当选用,不要让多媒体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有时的确可以弥补我们传统教学媒体的缺陷,但也不是任何情况下使用多媒体就一定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好.数学课上媒体的选择要结合数学课的特点.比如有些数学课上,一些重要概念、定理及例题的板演,一些复杂图形的作图过程及作图痕迹,需要我们一步步板演给学生看.有些内容还必须保留在黑板上,以便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消化,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时就需要黑板板书,而多媒体课件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往往需要不断切换画面,这样就显得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一些反应较慢的学生看了更是一头雾水.其教学效果反而不如传统的黑板板书来得好.笔者还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上解析几何中“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节课时,需要作出几个椭圆从而概括出椭圆的定义.我在两个同类型班级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演示画椭圆.一个班就采用课本(人教版第二册上)的演示方法,而在另外一个班,则借助几何画板来演示画出椭圆.从两个班级教学效果看,虽然电脑作图比传统方法精确,但学生反映,第二种方法不及课本方法简单明了.也就是说,从只要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来看,课本上的演示方法教学效果更好.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选择教学媒体时,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味地认为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比传统媒体教学效果好.更不能把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作为评价一节数学课好坏的标准.

总之,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灌输说教的生硬框架,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习能力等方面显示了较大的优越性;也可以较少使用粉笔,降低了粉尘污染,有益师生健康.但同时,我们的教师应积极克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在辅助教学方面的作用,真正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成绩得到提高.endprint

多媒体形象直观、活泼生动、时代感强、信息量大,将其引入教学中,可克服某些学科抽象枯燥、不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困难.同时,多媒体辅助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笔者谈谈几点体会.

一、多媒体课件代替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数学课,教师课前将需要板书的文字和图形都做成了一张张投影片,有些教师甚至将自己讲解的话也全部打在电脑课件里,课堂上教师只要轻轻按动鼠标,几乎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只不过充当一个电影放影员的角色,而学生则成了 “电影观众”.缺少师生的交流、沟通,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笔者认为,多媒体课件是“助教”而不是“代教”,其作用再大也不能超越有直觉、有思想、有感情的教师的讲授.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思维碰撞、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不能让多媒体成为师生之间交流的“第三者”.

二、多媒体的使用不能削弱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更强调了数学教学要将知识发生的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并参与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中来.因此在数学课上,我们不能利用多媒体不切实际地加大课堂容量.鼠标轻轻一点,似乎什么结果都出来了,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如果不注意这一点,看上去整堂课量大高效,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也就谈不上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了.慢慢的,学生就会对这样的数学课失去兴趣.如在“三角函数图像的变化”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可以把三角函数图像演示给学生看;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上机操作,自己输入A、ω和ψ,观察图像的变化,摸索A、ω和ψ对图像的影响,在电脑图形的不断变化、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教师的点拨指导等反馈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主动建构.

三、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不能使学生失去训练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的机会

借助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将数学中一些较抽象的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比如将一些复杂的空间图形利用电脑的三维动画功能可以很直观地在课堂上演示.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助于减少一些学生的学习困难.笔者曾听过一位青年教师这样上“函数y=Asin(ωx+ψ)的图像”这节课.他先用电脑课件将课前作好的y=sin2x和y=sin(2x+)图像重合,在此基础上立即归纳出如何由y=sinωx图像变换得到y=sin(ωx+ψ)的图像.应该说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确克服了传统方法随意平移图像的困难.但笔者觉得不从函数表达式上去进一步分析两个函数图像的内在联系,就直接给出图像平移的一般规律是难以令学生信服的.这样的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理性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对于一些学生想象或逻辑推理有较大困难的内容适当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是可以的,但要把握好尺度.用得不恰当,反而不利于培养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时我们要在教学中有意去“逼”学生去发挥其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四、教学媒体的使用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恰当选用,不要让多媒体完全取代传统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有时的确可以弥补我们传统教学媒体的缺陷,但也不是任何情况下使用多媒体就一定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好.数学课上媒体的选择要结合数学课的特点.比如有些数学课上,一些重要概念、定理及例题的板演,一些复杂图形的作图过程及作图痕迹,需要我们一步步板演给学生看.有些内容还必须保留在黑板上,以便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消化,进一步加深理解.这时就需要黑板板书,而多媒体课件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往往需要不断切换画面,这样就显得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一些反应较慢的学生看了更是一头雾水.其教学效果反而不如传统的黑板板书来得好.笔者还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上解析几何中“椭圆及其标准方程”这一节课时,需要作出几个椭圆从而概括出椭圆的定义.我在两个同类型班级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演示画椭圆.一个班就采用课本(人教版第二册上)的演示方法,而在另外一个班,则借助几何画板来演示画出椭圆.从两个班级教学效果看,虽然电脑作图比传统方法精确,但学生反映,第二种方法不及课本方法简单明了.也就是说,从只要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来看,课本上的演示方法教学效果更好.因此,我们在课堂上选择教学媒体时,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味地认为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效果一定会比传统媒体教学效果好.更不能把是否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作为评价一节数学课好坏的标准.

总之,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灌输说教的生硬框架,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习能力等方面显示了较大的优越性;也可以较少使用粉笔,降低了粉尘污染,有益师生健康.但同时,我们的教师应积极克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在辅助教学方面的作用,真正使学生的智力得到开发、成绩得到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课椭圆教学效果
Heisenberg群上由加权次椭圆p-Laplace不等方程导出的Hardy型不等式及应用
例谈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一道椭圆试题的别样求法
有趣的数学课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