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公司的气质
2014-11-21肇启明
肇启明
阿里巴巴整体上市之后改变了很多东西。国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态度变了,那么多投资大佬围着一个其貌不扬的中国来客啧啧称叹,希望多拿到点一手股。大学生的创业观和择业观变了,选择一家互联网公司看上去很美,尤其是跟对了带头大哥,有朝一日……简直不敢想了。
不仅那些质疑马云的声音少了,他还再度成为活跃在社交媒体圈里的各种“导师”,他当年的演讲重出江湖,他的那些合伙人成为焦点,他的语录、观点比香飘飘绕的范围还要远。总之,阿里巴巴头上的光环一时无出其右,连腾讯和百度都相形见绌。
纽交所的头牌,市值最高时突破2300亿美元,全球第二大的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的上市,让不温不火的雅虎股价大涨,还顺带着让孙正义成了日本首富,影响力都摆在这了,用网易评论里热门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怎么喷(质疑)?”。
既然阿里已经是高科技公司中的实力代表,那么不妨分析一下这样的公司究竟具有怎样的特质,以至于成为众望所归的现象级企业。
首先看营收。2013年的财报数据,阿里巴巴的营收是412.3亿元,净利润是185.5亿元,是这一年当之无愧的“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没有之一。我们一般把这样的公司称为巨头。
其次看用户。阿里巴巴是中国最早的B2B公司,也很早就登陆港交所了。但统计阿里巴巴的用户数的确比较困难,为什么?
阿里巴巴旗下的产业太过纷繁,但凡是和电商沾边儿它都“染指”,比如天猫和淘宝,我就没见过没用过这两个网站的人。所以,阿里巴巴的用户数只可能是大于中国的网民数而不会小于等于。
再次看布局。去年时马云曾经说过要退休,相信很多人被他骗了。这一年多时间,他不仅没退休,还越折腾越起劲。联合各大物流公司成立的菜鸟网络耗资千亿计,为他的电商王国做着配套。以支付宝为起点的阿里金融愈发庞大,阿里银行都鼓捣起来了,在为小微企业服务的价值链条上,把能做的事情都做到了。除了金融,阿里巴巴还收购了包括地图、打车软件、传媒等领域的多家公司,把移动互联网能想到的都照顾到了。
营收与利润的优良指标,用户规模的高处不胜寒,加上定位未来趋势的整体布局,便是阿里的生态系统。
按阿里特质去对照,其他两家应该分别是腾讯和百度。当然,腾讯的市值刚刚到万亿元的临界点,要再进一步估计要靠微信发力。而百度目前尚在5000亿元以内,还要且行且努力。
本文谈到“万亿”量级概念时,并没有提到“财富五百强”榜单上那些石油、电信等巨头。当然,他们的规模要远比阿里还要大,对国计民生的影响也要远比阿里强。但这些企业不会获得更多人的尊敬,横向比既没有价格优势,也没有质量优势,而且竞争也不如新兴互联网企业这么充分。
可以断定的是,阿里会在业已成就的优势下保持或继续发展,而中国也不会只有这一家万亿规模的新兴公司,尤其是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
没有疑问的话,中国的第二个、第三个万亿互联网公司,一定和阿里之间具有某种互补性,就像阿里做不来腾讯的社交和百度的搜索一样,后者也不会是因为做电商而实现向“巨头”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