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一个人咖啡不如请一个人
2014-11-21张希明
张希明
传播甚广的普鲁斯特问卷的第十三问是这样说的:“你最遗憾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人言人殊,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的回答也不尽相同。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遗憾都大了去了。什么失之交背,什么悔恨终身,并不只是虚构作品中用作制造矛盾冲突的。有亲身经历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大话西游》里那句“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的台词为什么获得那么多的共鸣。
对于生活,我从来就不赞同等靠要的宿命论,事业与情感皆是如此。事实上,也早过了那种读两段鸡汤就觉得自己高雅了,听两句哲理就仿佛自己超脱了的年龄。如果喝鸡汤有用,还吃什么饭啊?随便找个成功人士的履历往自己脖子上套,人生比拼的又不是原子,彼此的区别是很难看到的。
若干年前,冰心对探望她的近天命之年的单身女作家铁凝说:“你不要找,你要等。”然后有个叫华生的经济学家出现了,和铁凝开始了一段类似才子佳人般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实在是太经典了,以至于我从不同的渠道听到了不同的版本。
对于或主动或被动秀恩爱的人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不予置评。或好或坏,都是人家的事,在没有上升到社会话题之前,哪轮得到一介网民说三道四。但说实话,我一点都不喜欢这个例子。
“等待”二字在爱情方面,普适的范围实在太过狭窄。用一个非典型故事安慰人或聊以自慰,和自欺欺人有什么分别?如果等到了黄昏,最终还是错过了姻缘,找谁说理去?
每个人都在等待或具有志摩风度,或拥有徽因气质的人出现,但具有此般特质的人出现时等待的人又做了什么?这是一个悖论。铁凝的例子已经毒害了我好几个不求甚解的大龄女同学,到现在还在等他们的如意郎君踩着奇朵云彩翩翩而至。说多了,就都是眼泪。
活在当下的人,很少有人不在意金钱与物质。过来人是大多数将金钱物质抛在了脑后,代之以亲情友情,健康,以及恣意生活的追求。
亲情爱情不能等,子欲望而亲不待和爱还在人已生陌的故事太多太多。向往与遗憾,只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说法罢了。大多数人拥有让梦想成为遗憾的能力,在追悔莫及的时候再补上一句:“如果当初……。”
我的一个朋友刚刚签完了合同,谈好了月薪。突然觉得这份杂志社主笔的工作不适合他,他一直想的是行走在世界各地,写那些他觉得好玩的事情。仅仅三分钟之后,他打断主编对杂志未来的构想,说:“我能拿回这份合同吗?”现在,这个兄弟是一个知名的专栏作者,花别人的钱去观自己的世界。
另一个朋友说,一次刷朋友圈竟然能刷到哀伤。无聊的时候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够谈谈心。曾经无话不谈的同窗,各自忙着自己的生活。不是不熟,只是因为疏远了太久。柴米油盐,是最可怕的冷却剂。人一旦沉湎于生活,就没了生活。知足常乐,有时候也是贬义词。柴米油盐,是最可怕的催化剂,什么理想,未来,诗意,就那样不知不觉地异化了。
我们有那么忙吗?一点都不。说冷酷的混凝土,异化的城市,还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阻隔了我们能用脚步抵达的所有角落,理由实在是太牵强了。如果这个人的生活状态都是奔忙,在上班的路上,相亲的路上,求职的路上……却鲜有人停下来问问自己为什么,不是病态又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