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生态最美山乡的“生态经济学”

2014-11-21刘洁琼

中国经济信息 2014年21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生态

刘洁琼

素有“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称号的石台县,位于皖南山区。“九山半水半分田”、“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目前安徽全省唯一不通国道、铁路、高速,没有工业园区的县”等等这一系列的标签,怎能让人把建设和发展这类字眼与一个位于深山里的小县城联想到一块去?可是,山区里的小县城也要发展经济,而且发展的还是独具石台特色的生态经济。

石台县常务副县长巩文生不无自豪地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主要是基于我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东傍黄山、太平湖,北邻九华山,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华东唯一“一县一业”专做生态旅游的山区县,森林覆盖率达81.2%,负氧离子浓度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界定的清新空气标准35倍。”

大自然的巧妙分工,赋予了这里新鲜的空气与丰富的植被资源,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石台县的“立县之本、形象之基、发展之源”,使之能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飞地强县”三大战略。

相得益彰:开发与保护

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基础上,石台挖掘出无数的旅游资源,把生态建设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把生态旅游作为首位产业。“我们就搞生态旅游,这是我们的资源,更是我们的特色。”巩文生说。

在谈到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时候,巩文生强调的更多的是加强生态保护。“作为县内重要生态旅游资源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加强执法管理,保护好全县森林资源尤其是阔叶林,保护好全县河流湿地尤其是秋浦河,保护好全县野生生物尤其是珍稀动植物,保持自然资源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巩文生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

相比开发过后的人工景色,人们更愿意遁寻着历史的沧桑,与大自然拥抱,在石台,游客们感受到的不仅仅只有农家乐。所以,加强天然阔叶林、古树名木、珍稀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和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才能保持古树木的长青和原始村落的古老气息。

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秋浦河源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就是石台县加强生态文明规划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被誉为“动植物的基因库”、“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拥有多种珍稀野生动植物。在青山绿水之间,当地除加快高架游览车、索道、双龙谷至主峰栈道等项目建设,开放双龙谷、五指峰景区之外,还不断完善景区内道路、停车场、旅游公厕、供排水、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

巩文生说,“但是要想做好,就得限制性开发,开发过度就成破坏,谈不上生态;开发不够,便谈不上建设。”开发与保护的权衡,成为了这片纯净土地上的长期课题。

中流砥柱:特色产业

生态搞得不仅仅是旅游,而是要把全县的产业都做成生态特色。据相关人员介绍,基于旅游首位,产业融合的发展理念,建设农事体验和特色餐饮基地,推进农旅融合;加快旅游文娱场所建设,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打造一批富有浓郁乡情的旅游文化娱乐项目,推进文旅融合;完善城区、景区旅游购物网点建设,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业,开发地方特色系列旅游商品,推进商旅融合。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仙寓镇大山村某农家乐示范点了解到,农家乐从业村民年均收入基本都在十万元以上。在一个不大的庭院里,有喝茶休息吃饭的地方,楼上便是客房,吃的瓜果蔬菜都是农家自己种的,纯天然、无污染、有机、绿色。

县旅游局局长彭作生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我们树立的是生态产品经营理念,也就是将资源商品化。依托富硒负氧特色资源,打造集生态体验、康体养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内重要生态旅游目的地;推进石台硒茶、硒米标准化生产,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发系列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

发展生态农业,就是发展高山高效农业、生态观光农业、体验休闲农业,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健康发展。以发展优质高效农特产品为主线,大力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培育茶叶、经果、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大山的土壤富含硒元素,于是便有了富硒茶、富硒米。好的资源要拿来分享,就应当将品牌推出去。

在品牌宣传方面,O2O的营销模式也被小县城的生态经济玩得游刃有余。在网络营销平台上,推进智慧旅游信息平台建设,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信息联运、共同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宣传,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旅游资源的连带产业,将资源商品化、市场化,并打造出品牌,是这个县城旅游特色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建设生态文明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巩文生说,“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指明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坚定了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中国原生态最美山乡的信心和决心。”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大力培育绿色企业,加快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技术改造,积极推广节能建筑;加大小水电和风能开发利用;加快飞地园区产业招商,推进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石台工业园建设。飞地与本土并重的发展模式充分展现了生态经济的魅力。

小城大事:精气神的建设

生态经济,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统一。实际上,小县城的生态经济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群众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重中之重。

将生态经济建设与民生改善结合,健全绿色发展、扶贫开发、生态保护“三位一体”协调推进机制,完善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卫生、住房保障等制度,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人居环境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将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巩文生告诉《中国经济信息》记者,“每年元宵节,县城都会举办灯会,猜灯谜、看表演;每年的茶叶展示展销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向全世界展示出县城独特的茶文化。通过免费开放图书馆、阅览室,送戏下乡,举办全民参与的民歌大赛和健身运动会等,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

在相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文化企业与旅游企业合作不断被推进,挖掘茶文化、硒文化、诗文化、徽文化内涵,策划系列文化活动。同时将文化元素融入景点开发、市政建设,加强古民居、古村落、古徽道、古祠堂等人文资源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文化旅游产品。

据大山村旅游项目某投资人介绍,央视曾播出一部以《远方的家》为题的纪录片,其中就有一个片段介绍了中国富硒第一村——长寿村。长寿村这个名字的来源是由于村落很多老人的年龄在一百岁以上,人民平均寿命87岁,且都是自然寿命。曾有相关专家来问到这儿的老人:“你们是怎么活到这个岁数的?有什么长生的秘诀吗?”朴实的村民回答的是没有秘诀,就很简单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记者从村民们脸上淡然又满足的表情里,似乎明白了些什么。也许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建设吧。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生态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旅游
生态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