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克莫司对特应性皮炎儿童T 淋巴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4-11-21洪世仁葛洲坝中心医院检验科湖北宜昌443002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年22期
关键词:特应克莫司性皮炎

洪世仁(葛洲坝中心医院检验科,湖北宜昌 443002)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免疫性疾病,主要与变应原导致免疫紊乱紧密相关,包括T 淋巴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等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1-2]。他克莫司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可抑制T 淋巴细胞的活化,广泛应用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3-4]。目前对他克莫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治疗作用。本研究比较他克莫司治疗特应性皮炎儿童与健康儿童T 淋巴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差异,研究他克莫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科诊治的特应性皮炎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ATD组),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5.8±2.5)岁;体质量指数(BMI)(21.6±2.3)kg/m2。纳入标准:(1)均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和体检确诊为特应性皮炎,符合Williams的特应性皮炎诊断标准[5];(2)初次诊治患者,既往未行特应性皮炎相关治疗;(3)治疗前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电解质在正常范围值内;(4)排除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3个月内接受抗菌药物、抗真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另以门诊健康体检的儿童50例为对照(CON组),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5.9±2.7)岁,BMI(21.5±2.4)kg/m2。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和BMI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TD组患儿在避免接触外来刺激、避免接触变应原等常规治疗上给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用量用法为外用2次/日,每次间隔12h,疗程3周;患儿治愈后外用2次/周,维持治疗2个月。

1.3 观察指标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均检测如下指标:(1)淋巴细胞(Lym)和T 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和CD8+T 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炎性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4、IL-10、IL-12、IL-31、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对比 CON组儿童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Lym、CD3+、CD4+和CD8+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TD组患儿治疗后3、6、12个月的Lym、CD3+、CD4+和CD8+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6、12个月的Lym、CD3+、CD4+和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TD 患儿治疗前的Lym、CD3+、CD4+和CD8+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而治疗后3、6、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低,IL-10和IL-12依次升高。ATD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的IL-4、IL-31、INF-γ和TNF-α均明显高于CON组(均P<0.05),而IL-10和IL-12均明显低于CON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对比(,n=50)

表1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对比(,n=50)

续表1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对比(,n=50)

续表1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T 淋巴细胞对比(,n=50)

注:与ATD组比较,*P<0.05。

表2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对比(,n=50)

表2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炎性细胞因子对比(,n=50)

注:与ATD组比较,*P<0.05。

3 讨论

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环境因素或自身遗传背景导致患儿皮肤屏障功能异常或变应原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产生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炎性反应损伤[6]。目前发现与特应性皮炎相关的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DC)、T 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其中相关的T 淋巴细胞包括辅助性T 细胞(Th)1、Th2和调节性T 淋巴细胞,已证实Th1/Th2细胞功能失衡是特应性皮炎的始动因素,而调节性T 淋巴细胞调节机体免疫反应,诱导并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变应原导致机体免疫耐受破坏而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7-8]。研究发现,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中T 淋巴细胞亚群高于健康人。本研究中,特应性皮炎患者儿外周血Lym 和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证实T 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在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参与特应性皮炎发病中除了细胞免疫外,炎症免疫因子如IL-4、IL-10、IL-12、IL-31、INF-γ和TNF-α等已证实在特应性皮炎发病、进展和转归中扮演重要角色。IL-4为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刺激T 细胞增殖和促进CD4+T 细胞分化成Th细胞功能,研究发现其在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中病变组织IL-4明显高于正常组织[9],而上调IL-4的表达可增强T 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而加重特应性皮炎皮损[10];IL-10是Th2细胞因子,可抑制炎症因子产生,其水平降低时导致抑制炎症作用下降,在特应性皮炎患者皮损中明显降低[11];IL-12主要由Th1细胞分泌,可促进T 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增殖,研究发现特应性皮炎患儿血清IL-12水平明显降低[12];IL-31由活化的T 细胞分泌,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中搔抓行为与IL-31基因mRNA 表达正相关,可能是一种引起瘙痒的介质[13];INF-γ可促进T 细胞和NK 细胞增殖活化,其水平与特应性皮炎病情密切相关;TNF-α可刺激免疫细胞分泌IL,促进局部炎性反应,降低TNF-α可减轻特应性皮炎小鼠的搔抓行为[14]。本研究中,ATD组患儿治疗前的IL-4、IL-31、INF-γ和TNF-α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而IL-10和IL-12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证实炎性细胞因子的失衡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重要机制。

他克莫司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但目前对其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基于他克莫司抑制T 淋巴细胞这一事实推测其可能通过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治疗作用。本研究中,采用他克莫司治疗特应性皮炎儿童后,Lym、CD3+、CD4+、CD8+、IL-4、IL-31、INFγ和TNF-α均明显降低,IL-10和IL-12明显升高,表明他克莫司具有降低特应性皮炎儿童T 淋巴细胞、IL-4、IL-31、INF-γ和TNF-α作用,其中治疗3个月后IL-4、IL-10、IL-12、IL-31、INF-γ和TNF-α降低最明显,表明他克莫司治疗特应性皮炎具有起效快的优点;进一步研究发现,治疗后6、12个月的Lym、CD3+、CD4+、CD8+、IL-4、IL-10、IL-12、IL-31、INF-γ和TNF-α的差异不大,但仍高于健康儿童,表明他克莫司治疗特应性皮炎有效期短,该结果与临床上特应性皮炎治疗后易反复现象一致。综合以上研究结果,作者推测他克莫司通过改善T淋巴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发挥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作用。

[1]王佳华,毛薇,王晓华,等.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IFN-γ、IL-4、IL-18的检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29(1):21-22.

[2]曾美,高谦,李庆祥,等.46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临床分析及外周血T 细胞亚群检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3,29(5):353-355.

[3]梁源,张霞,燕丽,等.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儿疗效和安全性观察[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3,46(1):49-51.

[4]Ucak H,Demir B,Cicek D,et al.Efficacy of topical tacrolimus for the treatment of persistent pruritus ani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J].J Dermatolog Treat,2013,24(6):454-457.

[5]Williams HC,Burney PG,Pembroke AC,et al.Validation of the U.K.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topic dermatitis in a population setting.U.K.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topic Dermatitis Working Party[J].Br J Dermatol,1996,135(1):12-17.

[6]Lan CC,Fang AH,Wu PH,et al.Tacrolimus ointment:a review of its use in clinical dermatology[J].J Practical Dermatol,2013,6(1):28-30.

[7]秦思,温炬,郑荣昌,等.T 细胞在银屑病与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13,34(7):1126-1129.

[8]马蕾,薛海波,周荣佼,等.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 细胞与Th17细胞平衡状态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7):481-484.

[9]Sugiura K,Hiramoto K,Shamoto M,et al.Immunological cell situation in the skin of atopic model mice[J].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2004,18(2):148-152.

[10]Ardern-Jones MR,Black AP,Bateman EA,et al.Bacterial superantigen facilitates epithelial presentation of allergen to T helper 2cells[J].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7,104(13):5557-5562.

[11]许银姬,佟金平,王惠娟.IL-10基因多态性与特应性皮炎发生的相关性[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30(7):763-766.

[12]彭华,陈勇挺,汪建,等.白介素4与白介素12在变应性鼻炎、哮喘和特应性皮炎中的表达及意义[J].广东医学,2010,31(6):727-728.

[13]郑静,曹雪梅,孙万邦.IL-31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北京医学,2009,31(5):296-298.

[14]盛楠,宗文凯,余美文,等.咪唑斯汀治疗湿疹和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及免疫机制的初步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9,38(7):440-442.

猜你喜欢

特应克莫司性皮炎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他克莫司软膏的处方研究和制备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探究
痒,痒,痒——说说异位性皮炎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
成人期特应性皮炎的研究现状
膳食对特应性皮炎影响的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