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糖通脉胶囊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疗效观察

2014-11-21都增强王文娟杨晓琴青海省中医医院糖尿病科西宁810000

陕西中医 2014年8期
关键词:传导肢体血糖

都增强 王文娟 杨晓琴 青海省中医医院糖尿病科(西宁810000)

目前糖尿病的新发病例数增加迅速,末梢神经炎(Peripheral neuritis)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病情严重者可致残、瘫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1],但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治疗方法疗效还有待于提高。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减少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患者的伤残率,缓解神经症状[2]。笔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了70例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患者,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70例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患者均为本院门诊2011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患者纳入按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3],即①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有手足麻木、疼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肢体感觉障碍症状;③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传导速度降低;④无明显心、肝、肾功能异常,排除有精神病史以及其他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70例患者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2.3±7.1岁。病程2~15年,平均病程10.3±4.9年。血糖波动在8.4~16.4mmol/L,平均为 12.4 ±4.0mmol/L。除外患者原发的糖尿病症状,其他主要出现的临床表现包括:手足麻木,呈套袜感,部分患者可出现肢体冰凉、畏寒等症状;肢体有刺痛感或烧灼感,有压痛等。合并高血压者5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6例。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控制饮食、适量运动量、控制血糖药物将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7~10mmol/L,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防止发生低血糖昏迷。定时检测血糖浓度,同时采用静脉滴注α-硫辛酸注射液600mg,1次/d,维生素B12500ug,3次/d口服治疗,高血压患者给予非洛地平片5mg,1次/d口服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降糖通脉胶囊(青药制字:Z20110149,成份:黄芪、太子参、生地、熟地、泽泻、牡丹皮、当归、赤芍、茯苓、鸡血藤)6粒,1d2次口服。治疗2月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8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制定。显效:手足麻木、刺痛感及烧灼感消失,恢复肢体感觉,腱反射恢复正常;坐骨神经传导速度(MNCV)温凉感觉测定、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查正常,血糖浓度水平正常。有效:上述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肢体感觉和腱反射部分恢复,未影响正常休息或工作;坐骨神经传导速度(MNCV)、温凉感觉测定、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查、血糖浓度水平明显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MNCV)、温凉感觉测定、震动感觉阈值(VPT)检查、血糖浓度水平未改善,或病情加重。

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成组设计秩和检验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治疗组36例,显效12例,有效2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34例,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1.76%,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治疗前后的血糖浓度水平。

表2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

讨 论 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的发病机制尚未被阐明,一般认为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水平使Na+-K+-ATP酶的活性降低,血管持续缺血缺氧,出现加强的氧化应激反应,代谢出现紊乱[4],神经功能也出现了相应的功能性变化。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的发生与糖尿病患病的病程有明显的关系,良好的血糖控制是延缓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发作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因此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患者的治疗关键是控制血糖水平,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缓解疼痛以及肌肉麻木等症状[5]。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患者长期的饮食控制,会导致食物中维生素B族摄入量的不足,而糖尿病患者经由尿道排出的维生素B族过多,这对机体糖代谢和脂肪代谢造成了影响[6]。给予患者补充B族维生素,可滋养神经,改善机体的能量代谢,静脉滴注α-硫辛酸注射液以营养神经,缓解因末梢神经炎引起的感觉异常。研究中发现,现代医学在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的治疗上尚缺乏有效的手段,单独依靠西医常规治疗的临床疗效不令人满意,B族维生素和神经营养药物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无法针对本病的发病机理进行深入的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的发病属“消渴”、“痹症”、“痿症”,发病原因在于气血凝滞,痰湿瘀阻,长久不畅而致血脉经络失于滋养[7]。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手足麻木,肢体冰凉、畏寒,四肢疼痛,肌肉萎缩压痛等。在此基础上病情若进一步加重,则会因血运不畅所导致脉络瘀滞,这是发生肢体疼痛的主要原因。为了尽快减少患者的疼痛和肢体不适,提供临床治愈率,本研究降糖通脉胶囊治疗组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为治疗策略,针对中西医各自的发病机制进行治疗。本方中的黄芪、太子参益卫固表、健脾,当归、赤芍、鸡血藤补气活血,祛瘀通络,改善末梢神经的血液循环。生地、熟地滋阴养精[8]。泽泻、牡丹皮、茯苓助生熟地等养阴清热。

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黄芪可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状态。同时动物实验显示,黄芪所含的黄芪多糖(astragaluspolysaccharide,APS)可以调节血糖水平,可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浓度明显降低,不会造成明显的低血糖等副反应,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重视[9]。太子参、当归可明显改善体内氧化应激状态,清除自由基,缓解缺氧。生地、熟地能增加小鼠心肌血流量及降压和降血糖作用,可增加细胞免疫功能。鸡血藤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镇静止痛作用。赤芍提取物赤芍总苷具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10]。从临床观察效果来看,降糖通脉胶囊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法,且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较好,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之疗效[11]。

综上所述,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在综合治疗可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独特的优势,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微循环和组织缺氧状态、坐骨神经传导速度(MNCV)、血糖浓度等整体治疗有确切疗效,是临床上治疗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的较好选择。

[1]张发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1,7(1):3409.

[2]丁桃英.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8:81,83.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42.

[4]刘昕阳,沈建军,韩香妮,等.2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等生化指标变化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7):800-802.

[5]杨琼华.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的中西医护理[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5):77-78.

[6]刘更祥.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6,19(2):158.

[7]陈晓.活血化瘀方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1,32(8):970-971.

[8]朱晓华.中西医结合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末梢神经炎 30例[J].河南中医,2006,26(11):30.

[9]宋锦叶,孟立强,李晓政.黄芪与当归的现代药理学发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9);833.

[10]林 巧.杨大国.赤芍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6):18.

[11]许爱梅.吴跃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末梢神经炎48例分析[J].吉林医学,2009,30(9):36.

猜你喜欢

传导肢体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神奇的骨传导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