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了学生的理解而教

2014-11-21顾丽红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图式学科

顾丽红

一、问题的提出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综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等当代西方学习理论界最具影响力的学习理论,对“学习”的认识呈现出从关注“有效的教”到“有效的学”,从关注“知识掌握”到“智慧生成”的发展趋势。美国教育和培训界有一个著名的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学习金字塔”。美国缅因州贝瑟尔国家培训实验室对“学生在每种方法指导下,学习24小时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进行了科学研究,研究结果是:采用“讲授”方法进行学习,学习24小时后的材料平均保持率仅仅达到5%,采用“阅读”方法为10%,采用“视听结合”方法为20%,采用“示范”方法为30%,采用“讨论组”方法达50%,采用“实践练习”方法达70%,采用“向其他人教授/对所学内容的立即运用”方法则达90%。前4种方法都属于教师主导下的被动教学方法,学习效益值小;而后3种方法都属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益值高。

在当今新课程改革向深度推进的进程中,“以学生为本”“为学而教”“以学定教”“以学评教”成为追求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主流。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因此,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社会的需要,通过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就成为一线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应对的策略

1. 学科教学知识PCK: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石

课改专家余文森教授说:“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有效的教学都是从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始的。其本质是促进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改变,以学定教,按教育规律办事。研究与实践表明,教师的知识结构决定了在教育活动中所能够发挥的功能。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学科教学知识(简称PCK),教师的PCK是决定教学有效性的核心知识,是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石。PCK是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最早由美国的舒尔曼教授提出。PCK是“关于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的知识”。PCK与其说是一种知识,不如说是教师特有的一种“转化”的智能,即将学科知识“转化”成学生有效获得的学科教学智能。也就是教师根据课程理念、目标进行系统思考,把学科知识有效地“转化”成教学任务,又由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实际的获得。在这两次转化过程中,教师所拥有的学科教学知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后来美国学者格罗斯曼将PCK的内涵解析为四个部分:①学科的知识,即学科中最核心的内容及其教育价值;②课程的知识,即特定学习内容与学科知识间的横纵向联系;③学生的知识,学生学习特定内容的经验和可能遇到的困难;④教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会特定知识的教学策略。对照PCK的内涵要素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学科知识”与“课程知识”,针对的是教什么的问题,而“学生知识”与“教学知识”,则分别针对怎么学和怎么教的问题。它们共同的聚焦点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凸显出PCK的核心内涵就是“立足学生立场,实现知识转化”。

2.有效学习设计的实践点:问题化、图式化、信息化

关注学生的学习是教学的本质追求,也是教学的核心观念。如何实现有效学习,这不是一个如何论述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行动的问题。笔者基于PCK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现实考量,探索出实现有效学习的着力点和实践点——问题化学习、图式可视化与信息化支撑。下面,以人教版《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有效学习设计为例作简要阐释。

首先,问题化是实践有效学习的核心所在。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给学生的思维活动赋予解决问题的任务,真正的学习活动才会发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教学应基于情境、案例、问题解决,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建构,而不是信息的传递与接受。作为如皋教育人探索出来的具有区域本土特色的课改新方式“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的活动单,就是课堂教学实施过程所采用的以师生学习活动为载体,以任务、问题设计为主线,以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动态活动式学习方案。如:笔者根据教材、学情和两个“转换”(把学科事实转化成学科逻辑,把学科逻辑转化成学生认知逻辑)来设计“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专题学习活动的“问题链”。问题链:结合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面临着什么状况,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哪些思想主张,各自起到什么历史作用?其救国主张之间有着怎样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你能找到哪些规律性的认识?

其次,图式化是实践有效学习的学习机理。“为思维而教”“教学即思维”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著名教学主张。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而不是教,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看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思维的深度。图式作为一种认知结构,图式化学习机理的形成有助于问题解决、知识建构、学习迁移和提高元认知水平。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图式可视化的认知工具,其教学运用可以将学生问题解决的思维发展过程直观地加以展示,使之显性化,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与效能。如:笔者绘制的“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思维导图,将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追求近代化”的主题和学习历程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特点跃然纸上。

最后,信息化是实践有效学习的技术支撑。“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起点,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的作用,不再是简单的教学媒介,更多的是思维与认知的工具。笔者在实践有效学习的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支撑,构建出“以学为主、任务驱动”的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学习模式。在该学习模式下,教师以“创设情境→任务呈现→启发指导→总结评定”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进入情境→自主探索→协作学习→交流反馈”的体验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多媒体技术与活动单各具特色。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容量大但是制作内容不能复杂,要有所取舍;活动单集“学、研、考”于一体,可操作性强但也不能面面俱到。二者的整合使用要把握住因人制宜和因课制宜的原则,用多媒体技术去展示图片、视频资料、知识结构等,以活动单作为展现学习目标、活动方案、检测反馈的载体,做到优势互补和相得益彰。

总之,教师作为有思想力的行动者,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要勤于历练、敏于反思,不断生成和建构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PCK,从而适应教育信条由“塑造知识人”向“助推学生智慧生长”的转变,为学生的智慧生长而教。

参考文献

[1]廖元锡.PCK——使教学最有效的知识 [J].教师教育研究,2005(6).

[2]杨彩霞.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本质、特征与结构[J].教育科学,2006(1).

[3]周国韬,杨雪梅,王淑娟.现代教育理论研读[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4]王天蓉,徐宜.有效学习设计——问题化、图式化、信息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5]吴才兴,韩光辉.图式教学在历史课中的应用 [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6).

[6]沈和凤.谈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活动单导学整合——以《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2(11).

(责任编辑庞丹丹)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图式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思维图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透过“图式”读懂儿童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