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因留白而生动

2014-11-21吴雪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学会探究思维

吴雪平

课堂教学的留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知识通过讲解、讨论等形式明确告诉学生,而是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言语启发、问题设计、情境创设等方式,激发、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课堂留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满足其展示需求,更有利于打破师教生学、以教代学的单边束缚,开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局面。

一、知识讲解的留白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因为没有对学情充分了解,担心学生吃不饱、吃不好,热衷“倾盆大雨式”的满堂讲。实践证明,这样的课堂,学生会出现心理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现象。相反,教师有意识地把某些知识留下不讲,设置暂时性的知识“空白”,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产生急于填补“空白”,使之完整、完善的欲望。留白能提高学生知觉的兴奋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极大的愉悦。

如教学《学会承诺》这一课,笔者在讲解“学会承诺的要求”时让学生自己看书。学生在看书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尽力而为”是否可以不择手段?“尽力”是否要遵守道德和法律的规范?通过讨论,学生知道了学会承诺的第三个要求,即遵守道德和法律。这一知识虽不能在书本直接找到,但通过留白可以被学生揭示。

所以,留白的设计并不是避而不谈,更不是对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有意识地设置空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维,使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相应的知识,从而理解、掌握知识。

二、交流互动的留白

美国有位教育专家说,对学生的提问,在每个问题提出之后,至少要等待3秒钟,这样做有很多好处:可以有更多的学生能够主动而又恰当地回答问题;可减少卡壳现象;可增加学生的信心;可增多发散性思维的成分;可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多样性等。

有些教师也懂得“教学相长”,认识到师生交流互动的不可或缺,因此注重创建合作型课堂。可是由于重结果轻思维过程,问题刚刚抛出,学生还没有充分思考,就匆匆揭示答案,“课堂的交际”演变成为“思维的独白”或“思维的空白”。

有位教师在讲《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时,根据课本的“生活在线”设计了四个问题:丁某错在哪里?他为什么会犯错?这个案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如果是你你该怎样做?应该说,这些问题紧扣重点知识,又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可惜的是,因为执教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充分考虑和讨论的时间,课堂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三、课堂评价的留白

根据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情况而采取的教学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适当的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热衷于给学生“指点迷津”,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却忽视了学生在这些问题上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教师的这种做法,不但会抑制学生的思维,还会扼杀学生头脑中的奇思妙想。教学的本质不只是追求学生回答正确,告诉学生什么是对的,更要关注学生的潜意识,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学会“倾听”,就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发出不同的声音。因此,教师不宜过早评价,可以适当的“留白”,使学生的“潜意识”充分暴露,使“相异构想”得以显现。这时,教师可以不直接参与评价,而是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补充和交流,自己去完善知识体系,使学生之间的差异变成解决“相异构想”的重要教学资源。

四、小结反思的留白

我们很多教师会在每堂课结束前进行课堂小结,并让学生谈谈学习感悟和收获。但是,学生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可能还在为教师刚才的讲解苦思冥想而不得要领,有些学生可能还来不及梳理所学知识而无法获得感悟与体会……即使有些学生能够谈些,又怎能保证匆匆得出的结论是有多么的深刻?这样的小结又何尝不是一种形式和摆设?课堂小结有多种形式,而恰当地设置空白,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形式,比如教师语言的停顿、揭示本课知识点的板书留白等等。留给学生反思的机会,让学生产生再次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用心去体验、感悟和回味,有利于学生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提高。这种小结,不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感悟,甚至还可以延伸到课后,达到“课结束,味无穷”的意境。

叶澜教授也说过:“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课堂留白,让教师不说或者少说,从而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留出与他人合作探究的机会,留出反思交流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构建对知识的理解,这正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学会探究思维
设问引导探究
学会分享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