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多向思维 提升学生应试能力

2014-11-21唐华专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多角度思维教学

唐华专

思维能力是聪敏的标志,是非常重要的智力因素,尤其是在日趋重视能力考查的今天,发展多向思维能力显得更为重要。近年来,高考试题保持总体稳定、稳中有变求新,突出能力立意,注重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对学科思想方法的领悟和运用,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建构。特别是政治高考中主观性试题答案出现多元化的趋势,这表面是答案拟定方法的变化,实质是思维方式的变化,从过去的单一、平面式思维向现在的多向立体式思维转变,即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认识问题,使人们对问题的认识更具体生动、更深刻全面,突出了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

既然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在现代的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 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包括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广角思维等,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多给学生探索的空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倡一问多解,寻求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但在现实中一些学生无论解决什么问题,总习惯于从一种思路、一条途径来理解,往往丢三落四,顾此失彼。笔者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力求有新意,充分利用典例分析,鼓励学生尝试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解市场经济三要素中的价格与供求的关系问题时,通过图像分析让学生得出:在同一商品的价格与供求关系、价格与需求关系的同向关系、反向关系;在不同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中价格与需求关系中的同向关系、反向关系;价格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奢侈品需求的不同影响等。通过直观形象的说明,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深化了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及其有关知识,使这一知识体系化,克服了学生单一、片面、以偏概全的单向思维的缺陷,有利于学生适应灵活多变的高考。

注:甲为高档奢侈品需求的变化,乙为生活必需品的变化;Q1为替代商品需求量的变化,Q2为互补商品需求量的变化。

二、 搭建思维驰骋的平台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其实,倾听、对话、启发、表扬等都是构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教学氛围的必须。这个氛围创设好了,无疑能为学生搭建思维驰骋的平台;创设不好,只会把原本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变成知识的“被灌输者”。教师作为教育行为的组织者,要发挥平等中首席的作用,使学生在“认识知识、理解知识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转化”。教学中,随着课堂内容的深入,教师要给学生不断联系、对比、思考的机会,不失时机地采用榜样激励、前景激励、参与激励、表现激励、竞争激励、成功激励、表扬激励等方式使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能。教师还要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其爱好、个性和人格,使之与自己一同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形成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如果我们教师每一节课都能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民主环境,不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指引他们沿着独立自主的道路前进,那么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不会再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而是素质教育的优等品。

三、 设问激凝,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课堂设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所不可缺少的环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通过愤、悱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情绪高涨、欲罢不能的兴奋状态,从而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进入学习。如在讲解政治常识中民主和法制的关系时,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辨析“社会主义法制是对社会主义民主的限制”,循序渐进,提出疑问,结果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争论激烈,各抒己见。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认定以上设问是错的,但在认知上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学生经过一番激烈讨论后,通过点拨明确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关系中,“限制”的内涵和外延在于限制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些原则、方式、范围,限制破坏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切行为,而不限制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明确“限制”的意义就在于确保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

在这个设问中,多数学生之所以判断失误就在于思维单一、片面,习惯于以单向思维方式来解释问题。因此设问激疑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而且对纠正一些不当的思维方式,培养多向思维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四、多层次全面地把握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精度与广度

从理论本身来看,每一个知识点的涵义是多层次的、广泛的、系统的,在付诸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消化,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扩散思维。教学中,通过对所给素材的分析,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缜密的逻辑思维,使其能透过现象抓本质,展开联想去对比,从不相似处察觉相似,在相似中寻找不同。如在讲解“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时引用“谦受益,满招损”的具体事例,从理论的外延,多层次、多角度地启发学生从所给材料入手进行深入广泛的拓展,分析解决问题,最后以精练的板书展示如下。

谦受益,满招损

唯物论: 谦、满——意识能动性(意识对人体自身心理活动的调节)

谦、满与益、损——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

辩证法:谦与满——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认识论:受益、招损——主观能动性的精神状态

实践的能动性

通过上述分析,举一反三,多层次、多角度把握知识,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提升,也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供了契机,提高了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而这无疑是打开学生思维宝库的金钥匙。

五、强化有针对性的训练,提升学生知识的转化能力

新课标指出,“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要启发学生动脑筋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理有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通过适量的习题训练,特别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教师通过适当的点拨,使学生从中感知学习方法,寻求新颖独特的解题途径,能使学生思维更活跃,逐渐养成多侧面、多角度认识问题的习惯。比如针对学生熟悉的且有现实意义的孔子“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观点,通过选择题和主观题的形式,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点拨。

观点合理性的内涵:主张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看到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观点局限性的表现:忽视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和前提,缺乏严谨性即没有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观点强调公平的原因: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目标的体现。

如何维护和实现公平?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收入。制度保证:现行的分配制度。重要举措: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发挥财政和税收的调节作用,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等。

教学重在优化学生的思维结构,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一题多解能克服学生的定势思维,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又能把各种知识有条理有规律地进行整合,优化解题策略,寻找最佳解题方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找到最优解题方案。锻炼和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使学生具有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成功感和愉悦感,真正体现教育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个性、特长发展为目标的新理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目标。

教学有法,教无常法。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要不断地求索创新。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三尺讲台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才能在素质教育中大有作为。

(责任编辑袁妮)

猜你喜欢

多角度思维教学
多角度描写,让人物“活”起来
多角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