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微电影产业发展与微电影文化园区建设研究

2014-11-21

电影评介 2014年14期
关键词:园区文化

周 洁

在20世纪上半叶北美电影工业诞生初期,出现过长度为10分钟至40分钟的短片,如卓别林的喜剧系列——这种短片被一些研究者认为是微电影的雏形。此后的数十年间,100分钟左右的“大片”一直占据电影的主导地位。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网络的兴起、观赏习惯的改变、摄录设备的发展,中国出现微电影并逐步兴起。与微电影雏形不同的是,当前的微电影主要在各类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具有微时长(30-3000秒)、微制作(1-7天)、微投资(几千元-数十万元)等特点,包含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订制等主题,既可单独成片,也可系列成剧。

一、中国微电影产业发展阶段

根据中国微电影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及相关特征,可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

(一)导入阶段(2001年—2006年)

2001年,香港导演伍仕贤拍摄了反应人性光辉与黑暗的11分钟短片《车四十四》,获得第5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是第一部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华语电影短片)、2002美国圣丹斯电影节评委会特别表扬奖(是唯一在圣丹斯电影节获奖的华语电影短片)等荣誉,被看作是国内微电影的最初火种。一方面,人们开始关注微电影;另一方面,还缺乏发展的平台和氛围。

虽然这段时间还有胡戈根据电影《无极》改编的微电影《馒头》风靡一时,但中国微电影的数量很少,总体影响力也不大。

(二)发展阶段(2006年—2010年)

2006年,在贾德·卡林姆成功打造朋友之间分享录影视频网站YouTube等方面的影响下,中国也出现了播放微电影的优酷网等网站,为用户提供浏览、搜索、创造、视频分享等服务。据业内人士透露,2006年是中国视频分享网站成立最多的年份,高峰时超过300家。

由于网络视频给微电影播放提供了平台,许多公司或个人开始像使用文字符号创作文学作品那样,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视觉作品,包括雨后春笋般冒出的众多微电影作品。比较有影响力的有2007年周杰伦拍摄的《没有不能说的秘密》、肖央(筷子兄弟)拍摄的《男艺伎回忆录》、2008年北京电影学院学生拍摄的《黑车》等。

“2009南方多媒体短片节”是我国较早的关注微电影的盛会,收到了以“我、我见”为主题的短片近500部。这类节庆活动,也促进了微电影的发展。

(三)繁荣阶段(2010年—2012年)

2010年,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和优酷网联合出品的“11度青春系列微电影”的收官之作《老男孩》(筷子兄弟摄制),被誉为是“一部完整意义上的微电影佳作”、“拨动了整整一代人的心弦”、“微电影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该片上线一周时站内浏览量突破300万次,半个月时在线播放量达到4700多万次。在同一年,凯迪拉克携手华人影视巨星吴彦祖推出了微电影《一触即发》,该片沿用好莱坞动作大片争分夺秒的紧张氛围和生死时速的极限追捕,引爆凯迪拉克新SLS赛威2.0T的上市,被誉为“企业通过定制微电影进行营销推广的首个成功案例”。

大企业的参与和商业微电影的成功,激发众多厂商通过微电影进行宣传,微电影进入了繁荣阶段。一时间,支付宝定制微电影《郑棒棒的故事》、佳能相机定制微电影《Leave me》,三星手机定制微电影《纵身一跃》、海尔卡萨帝定制微电影《谁的爱填满冰箱》……

2011年,微电影产量迅速增长到100多部。更关键的是,许多电影业界的专业人士在品牌推广和资本的驱动下,参与到微电影的创作中,提升了微电影的策划创作水平和繁荣程度。如优酷联手东乐影音和菲利普,邀请张亚东、包小柏、罗永浩、开心麻花、苗炜、吕惠洲6位跨越音乐、唱片、戏剧、媒体、广告等领域的精英导演,共同打造了国内首部以“跨界导演”为主打概念的电影短片集《幸福59厘米》,从不同角度阐释“幸福”的涵义。又如中国青年导演麦田出品了微电影《爱疯时代》,周点击量突破100万,并被网友转发至猫扑、人人网等,成为社会热门话题,获得优酷网评选的“2011年度互联网人气微电影”奖项。

(四)规范中继续繁荣阶段(2012年—目前)

在微电影繁荣的背后,存在诸多粗制滥造的作品,甚至有些公司或团队借微电影为噱头,将暴力、色情等引入其中,遭到众多业内人士的指责。2012年,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一方面,国家鼓励制作优秀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另一方面,明确了规范发展的措施:一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按照“谁办网谁负责”的原则,对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一律先审后播(每部微电影要经过3名有执业资格的网络视听审核员签字);二是网络视听节目行业协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三是政府管理部门依法对业务开办主体进行准入和退出管理。截至2013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共发放了608个信息网络传播信息节目许可证,批准了26家网络广播电视服务台。

规范之后,商业宣传性质的微电影继续往前发展。如2012年底周大生出品的微电影《心知道我愿意》,通过三对不同处境男女的围绕戒指展开的情感误会小故事,告诉我们不论何时都要相信爱情。益达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微电影不仅叫座而且叫好,还拿下了微电影金瞳奖等诸多奖项。又如香港鬼才导演彭浩翔监制,周迅、张静初、黄立行、余文乐主演的4部8集系列微电影《四夜奇谭》,短时间内点击率突破2.1亿次,版权换得了1亿元的广告费。

在“首届中国微电影创作发展论坛”、“2012中国国际微电影节”、“2013上海微电影大赛”等比赛活动中,涌现出几部高质量的微电影,如改编自鹿桥先生小说集《人子》而摄制的微电影《一维》,以古喻今开放式地探讨了如何分辨人性的善恶。《摘星的你》讲述了两个平行世界的奇幻故事,讲述了这样一个催人奋进的道理:“你是你梦想路上唯一的高墙,越过去,全世界都能看到你的光亮。”

值得关注的是,还有两股力量在推动微电影的繁荣:一是微电影专题节目,由电广传媒影业(北京)有限公司承制、陕西卫视22点晚间后黄金时间播出的《华夏微电影》节目,不仅提升了中国微电影的制作标准和品鉴标准层次,还进一步扩大了微电影的影响力。二是主要省市兴建微电影文化园区,进一步推动了微电影的发展与成熟。有人指出,2014年微电影总收入可逾700亿元,广告收入可达450亿元。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微电影将进入成熟阶段。

二、中国微电影文化园区建设现状

微电影产业基地、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新媒体基地等关于微电影文化园区的称呼多样,主要内容相近。中国现有的微电影文化园区可分为国营、民营两种类型。

(一)国营微电影文化园区建设

国营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成立于2010年的“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占地150亩,包括网络视听云计算中心、多媒体高清制作中心、节目内容分发中心、节目交易中心、国际交流中心、三网融合监管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2014年6月20日,中国网络剧微电影创意创业中心(双创中心)落户该基地,优酷土豆集团打造原创基地的立呈文化、优酷土豆影业以及以互象动画有限公司代表的一批新文化娱乐工作室入驻创意创业中心,基地为中国网络剧微电影创意创业中心建设提供政策支持、专项资金扶持、公共制作服务平台配套、税收优惠、创意创业资助等方面的服务支持。

此外还有几家近期设立的国营园区,如青岛广电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于2014年初打造了“中国·青岛微电影基地”,旨在将分散的创作力量集聚起来,打造微电影研究、剧本创作、拍摄、特技、动画、配乐 、审批发行、宣传、人才培养、后期开发与投融资为一体的微电影产业集群,预计每年拍摄百部微电影,通过足够数量的优质作品参与电视或网络媒体播出、参加专业的评选活动。同时,便于普通人拍摄婚恋、个人传记及家庭纪念等专属微电影。重庆广告产业园构建微电影制作棚、后期制作等制作平台,集广告、文化艺术、主题商业、体验式消费、新媒体办公于一体,摄影棚总体规划1000m2,内置全楼体覆盖式消防系统、专业电柜、循环式起重设施与跃层式可升降灯光架、多功能布景以及灯光、摄影、辅助器材,配备独立化妆间、VIO休息区等,投入1500万进行影棚基础建设与设备采购。

(二)民营微电影文化园区建设

民营微电影文化园区数量多于同类国营园区,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占有几十亩甚至几百亩土地,具有主题公园、主题馆、摄影棚、演艺中心、培训、酒店、商场等功能区,笔者将其称为“主题公园式微电影文化园区”;另一种是在一幢或数幢商务楼、改造的旧厂房中集聚微电影产业链各环节的公司,形成高密度的产业集群,笔者将其称为“楼宇式微电影文化园区”。

1.主题公园式微电影文化园区

福建省金海峡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在福建漳浦兴建的中国第一家微电影文化产业园较有影响力。该项目第一期投资约5亿元,倾力打造微电影学院、演艺中心、电影制作中心、水幕电影广场、名流明星高端论坛结群会所、大型商业街、商务旅游休闲和高级国际主题酒店、十二花神主题公园、各类航空运动集结地等特色主题区,已入选为“2013年漳州市十大重点文化竞赛项目”及“2013年福建省十二大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2.楼宇式微电影文化园区

天津海蓝潮文化传媒公司于2013年6月在天津市东丽区兴建的国内首个微电影产业基地,则将主体设在楼宇内,与天津财经大学文学院等签订了合作协议(校企合作),与宁河七里海湿地公园等建立拍摄合作关系。该基地主要做两方面工作:一是吸纳后期制作、影视培训、数据支持等30余家企业落户,形成产业链;二是加大对拍摄设备的研发(有些国外设备加上进口税收在1000万以上,日租金为40多万元)。据悉,基地自主研发的设备已经服务于东亚运动会。

此外,江苏万和文化集团联手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在无锡创办了中国微电影产业研发与实训基地(无锡)中心,开发以微电影为主要内容的新媒体研发营销产业,共同建立微电影制片人、导演、后期制作等实战培训中心,培养有双语能力的新媒体传播人才;浙江省宁波市通过民营资本将海曙区启运路86号的几幢破旧的老厂房“变身”为现代、时尚的微电影产业园区,发挥9.8米挑空层高的优势,建设摄影棚,园区还没建好时就有7家企业签约入驻,海曙区还举办宁波市首届微电影大赛并给予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助;浙江省温州市成立电影产业联盟,并在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微电影产学研基地。

三、推动微电影产业成熟和微电影文化园区健康发展的策略

根据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大多数产业都会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判断成熟与否的主要标准有三个:一是产业的细分门类是否齐全?新产品或产品新用途的开发是否比较完备?技术上是否成熟?是否有多个代表性品牌?二是用户的定位和特点是否清晰?市场占有量是否已经比较大?三是要素资源配置是否有市场发挥作用?市场竞争格局是否比较合理?行业自律情况如何?

用这些标准衡量前面两部分的资料,虽然微电影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微电影门类主要集中于商业宣传类,能够和震撼人心的公益性短片等细分领域的产品还不多,微电影企业、影片、剧本、演员的品牌还很少,许多消费者对微电影还不够了解,用户群体还有限,承载和配置微电影企业的文化园区刚刚兴起,定位、布局、所有制性质等方面也未必合理。

对此,笔者认为可参照同工业企业发展和工业园区之间的紧密关系,综合考虑推动微电影产业成熟和微电影文化园区健康发展的策略。

(一)通过产、学、研结合等方式,切实加强微电影产业和微电影文化园区研究

微电影产业出现时间只有十多年,微电影文化园区建设的时间更短。目前关于微电影产业的理论研究还很少,且研究者大多为文艺领域的人员,而微电影涉及文学、艺术、经济、网络技术等方面,微电影文化园区涉及产业自身特征、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理论、土地规划和建筑设计等方面,为了使这项新生事物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微电影产业发展规律、市场前景,以及微电影文化园区功能定位、规划布局、运行状况等方面的研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建议由国家或地方文创办、发改委等部门,通过课题发包等方式,组织产、学、研中多学科的人员进行综合研究,深入掌握主要微电影企业的运行状况,把握微电影产业与影视等产业发展的异同,总结其中的规律,把握品牌建设和用户需求的要点,分析影响微电影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的多种因素,建立计量模型,定量并分类预测微电影的市场前景。如前面提到“有些人士指出2014年微电影总收入可逾700亿元,广告收入可达450亿元,”但这最好有现实资料和计量模型的支撑。实际上,一些文化基金已经用计量方法分析美国主要的电影企业,值得借鉴。

与此同时,进行现有微电影文化园区功能定位、规划布局、运行状况等跟踪研究。通过对这一新生事物的跟踪计量分析,模拟出微电影文化园区建设的合理密度与规模,既可防止园区缺失,又可防止一拥而上。

(二)有效宣传和落实政府扶持文化产业的扶持政策,并对政策进行适当调整

国家和一些地方政府制定了若干关于文化等产业发展或文化园区建设的扶持政策,如财政部等部门《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文化产业司关于申报2014年度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的通知》,但许多微电影企业的高管毕业于艺术类院校,对政策、经济不感兴趣和研究不多,致使很多政策用不上,主管部门也难以在使用政策的过程中掌握微电影企业和相应的文化园区的发展潜力。

建议政策制定和实施部门加大微电影等文化扶持政策的宣传力度,掌握微电影企业注册登记和税收缴纳等资料,通过企业走访、业内人士座谈、政策推广和实施等方式,使微电影相关企业知晓并争取政府的扶持政策,努力提高企业和产品层次,打造品牌。

政府部门还应当鼓励微电影企业组成行业协会,架起企业和政府、市场之间的桥梁。如果行业协会能在行业自律、信息沟通、利益整合、品牌打造、园区建设等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并对政府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其有效有序调整,则能促进微电影产业成熟和微电影文化园区健康发展。

(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许可并鼓励民营微电影文化园区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要求在行政许可等方面减少政府干预,通过“轻审批、重监管”的方式进行管理。在微电影文化园区建设中也要贯彻这些精神,特别是在有些地方已有国营微电影等文化园区的情况下,相关部门更要在对国营、民营审批上一视同仁。

一方面,要许可建设民营微电影文化园区,公开这类文化园区建设申请的要件和法律方面的根据,便于申办者做好相关准备。另一方面,要鼓励建设微电影文化园区,民营是国营的有效补充,可以在整合上下游中小企业、发挥市场活力、进行专项研发等方面发挥一些特殊的作用。对民间投资兴建微电影文化园区,要引导和便利其按照申请要件进行办理。

总之,微电影产业和微电影文化园区建设相辅相成,微电影产业已经繁荣,微电影文化园区也已经纷纷兴建,加强市场调研、落实政策扶持、发挥市场潜力,一定能够促进微电影产业成熟和微电影文化园区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园区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这个九月,园区有点忙!
谁远谁近?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