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影视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以山东政法学院新闻系项目化教学改革为例
2014-11-21干瑞青
干瑞青
影视实践教学研究汗牛充栋,但基本针对高校影视专业或高职教育,如刘彤在论文《高校影视类专业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探索和实践——以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编导与戏文系为例》中,以成都理工大学影视学院为例,提出学校师生投身于“社会化”极强的公司化运作体系当中,参与完全市场化的影视节目或影视剧拍摄来应对实践与教学脱钩的办法。在论文《高职影视类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实践探索》中,陆亚美针对高职影视类教学对公共课程设置、见习模式提出了许多建议。当下,全国高校新闻学专业中影视类课程越来越丰富,而针对新闻学专业影视类课程教学的研究甚少,高职影视类专业与普通高校新闻学影视类课程设置与目的存在天壤之别,巨额的设备资金投入,不一定适合所有高校。因此,新闻学中影视类实践教学模式有待深入研究。
一、新闻学专业影视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势在必行
新闻无学的争论已久,加之现在很多高校新闻学教学偏向新闻采、写、编、评等方面培养,使得新闻学专业中部分实践类课程长期处于不尴不尬的地位,尤其是影视类课程教学。从社会发展的观点来看,没有接受过实践能力教育的人很明显在社会需求上处于人才竞争的劣势。这造成一方面与艺术院校相关专业学生相比新闻学专业学生的艺术与技术素质存在差距,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对新闻学人才不断提高的技能能力要求。为此,丰富影视类课程教学成为培养社会不可或缺的、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的应用型的新闻学人才的必由之路。
影视制作类实践课程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各高校新闻学专业中影视类实践课程教学也在增加和完善,聊城大学传媒学院的王丽萍在论文《浅谈影视传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中阐述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并提出课程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行业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虽然只是一个实践教学架构,可行性稍差,但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下面,我们就山东政法学院新闻系如何实现影视类课程设置与新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结合,如何实现学生实践制作能力提高又不偏离新闻学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新闻学专业影视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设置要求:新闻学视野下的影视知识模块整合与分类
实践教学思想的贯彻首先在于课程的设置。我国大部分设有新闻学专业的院校中,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课程不外乎“新闻学概论”、“中(外)新闻史”、“新闻采访写作(包括评论写作)”等等,实践类课程有“报纸编辑”、“新闻摄影”,再就是“电视摄像”、“电视制作”。虽然各院校会因师资力量差异,侧重有别,但大同小异:侧重新闻文字文本的创作,培养的是报刊类新闻人才;电视媒体制作只是一种增强学生技能的课程,是文字文本学习之外的补充。这与多媒体时代或者全媒体时代的人才培养相去甚远。
如何使得影视类课程与新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集成、整合和深化是新闻学专业影视类课程教学模式研究的第一个重点。山东政法学院新闻系通过教学项目化改革,找到一条既符合新闻学专业要求又适合影视教学实践要求的重要途径就是影视类课程在新闻学视野下进行影视知识模块的整合和分类,包括“新闻专业导入及影视基础知识模块”、“电影与电视新闻类节目策划与制作知识模块”、“电影与电视新闻节目鉴赏与效果评估知识模块”。
其中,“新闻专业导入及影视基础知识模块”由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来完成。课程教学不侧重广播电视史教学,侧重新闻学专业与影视知识结合部分内容的讲解,如广播电视传播要素讲授中,重点解析适合影视表现的新闻内容有哪些,作为传播者的新闻记者在影视形象化表现中地位怎样?受众喜欢的新闻类型如何视觉化、形象化表现等等。在广播电视节目类型部分,侧重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类型与素养的分析、新闻节目类型特征的讲授等等。这样,课程不设定固定教材,但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广播电视概论、导论方面的书籍。因此,广播电视概论课程既传授了影视基础知识,又成为新闻学理论课程与新闻史的重要补充。
“电影与电视新闻类节目策划与制作知识模块”由电视编辑课程来完成。课程教学侧重电视编辑流程与新闻类节目编辑制作知识的融合,为影视类课程的项目化打好知识基础。例如,在电视编辑语言演进课堂讲授中,结合央视新闻联播视频分析剪辑的技巧和方法,使学生领会基本的声画蒙太奇特点;结合央视新闻调查片段,讲解长镜头的纪实性特征。在讲解镜头组接原则时,以新闻采访中出镜记者、被采访者、摄像记者的位置为例讲解轴线原理及越轴的方法。在声音编辑知识讲授中,重点解析新闻解说词的作用、特点、画面位置与设计、现场同期声的作用与特点等等。这样,“电影与电视新闻类节目策划与制作知识模块”既不失电视编辑的基本特色,又增强了新闻制作知识,使学生对下面的影视节目制作充满兴趣与期待。
“电影与电视新闻节目鉴赏与效果评估知识模块”由影视鉴赏课程来完成。课堂侧重影视作品鉴赏、分析、写作,这里不单是新闻作品,因为这时学生已经开始分流,单纯的新闻作品难以满足就业需要。由于前期学生对影视作品的要素构成已经具备了较深的认识和理解,能够用相关的理论进行评论、对比来阐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课程侧重作品主题或新闻作品的主旨及宣传规划、叙述结构或新闻故事架构、角色设置或被采访对象典型性、画面构图特点等等。
笔者经过课程教学实践,以上知识模块基本实现了教学目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就业率大幅提升。这种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了探索启发式、参与式教学,使得新闻学专业体系不断完善,影视课程设置也更加合理。
(二)建立在新闻与影视知识模块基础上的教学成果作品化
课堂教学内容的影视知识模块化还没有实现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我们探索以新闻学为导向的影视节目运营环境建设、实践教学内容的项目化、课堂教学成果的作品化相结合的方式来完善新闻学校内教学环节设计,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运作体系。实践教学成果的作品化是目的,前提是以新闻学为导向的影视节目运营环境建设和实践教学内容的项目化建设。这一块知识讲授由新闻摄像和视频制作两门课程来完成。
首先,以新闻学为导向的影视节目运营环境建设。影视节目运营环境建设实质为模拟环境建设,而且是以课堂形式为主。这主要是囿于设备短缺,演播室建设投资巨大、日常教学使用颇费周折。实践教学课堂以实验室为主,模拟节目制作现场进行拍摄制作,并以能调动大部分学生参与拍摄为目的。如模拟“鲁豫有约”节目形式,首先教师和班长或团支书组成节目策划小组,进行节目形式、规则的制定、摄像及灯光的安排;由同学们竞争选出男女主持人,征集问题(内容不限);由同学们报名作为访谈嘉宾。访谈现场在实验室举行,其他同学轮流进行摄像、灯光的布置,尽量调动所有同学参与节目环境营造、制作。另外,还有随机采访模拟等等。除了新闻还有娱乐类节目,如模拟“一站到底”竞赛活动,由学生担任主持,其他自动分为红蓝两队参加竞答活动,另外的同学随时替补,剩下的同学分工进行摄像、打灯光等。这种影视节目运营环境的制作在于节目制作氛围的营造,在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实践教学项目,大部分学生积极性得以焕发,纷纷表示这种课堂形式轻松活跃,又掌握了节目相关知识。
其次,实践教学内容的项目化建设。在完成以新闻为导向的影视节目运营环境的建设后,教学内容的项目化就成为实践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实践教学内容项目化并不新鲜,已有很多高校实施,但项目内容的设计是重中之重。新闻学专业的影视类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中最主要的是新闻摄像、新闻视频制作两部分,为体现实践教学的层次化,教学项目分为基础技能项目和综合技能项目两部分。例如新闻摄像基础技能项目有“摄像机的熟悉与使用”、“摄像机的光学系统”、“摄像用光”、“光色与视觉”、“景别、角度与取景”等五个;新闻视频制作基础技能项目有“熟悉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工作界面”、“素材管理及简单编辑”、“视频切换的应用”、“视频特效的应用”、“音频处理和调音台的使用”、“字幕制作”等六个。综合技能项目中,新闻摄像有“模拟辩论赛拍摄”、“校园采访拍摄”、“会议新闻拍摄”等等。新闻视频制作紧密配合新闻摄像完成“采访新闻制作”、“会议新闻制作”、“新闻专题”等项目。这些项目化设计基本以新闻为主,同时兼顾纪录片、微电影的制作。同时为了更好的继承、积累实践教学经验,建议“校园采访”、“会议新闻”等做成系列节目,建立视频网站周期性播出。同时,核心实践制作课程还应完善包括实验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考核方式等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体系。
再次,项目考核机制——课堂教学成果的作品化。我们以教学成果作品化作为项目实施考核标准,其中拍摄方案设计、内容可行性、成片要求占到考核分数的70%。例如,消息类新闻作品要求尽量不少于1分钟,内容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内容、背景等,缺项扣分,而且结构要明确,简明有吸引力;微电影作品不少于10分钟,要求主题鲜明、人物设置合理、情感表现充沛适当、情节顺承明晰等等,这些强化了学生的成品意识。基于课堂教学内容项目,笔者所教授的学生共完成优秀的作品有“校园风光”纪录片一部(15分钟)、“校园新闻”系列三部(每部10分钟)、“会议新闻三部”、微电影五部(其中“没有拆开的信”获得山东省第13届大学生科技艺术节优秀影像奖),其它还有学校保卫室的消防演练宣传片两部、后勤管理处宣传片一部等。
(三)最后的环节:教学“作品”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教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更好地服务社会。但是现在的实践教学基本局限于“从课堂到校内”、“关起门来搞实践”,作品受众也大多是学校的老师同学。其结果学生能力必然遭到用人单位的质疑,因为他们更需要的是“来了就能用”的相对成熟的职业人员,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放在“锻炼”、“磨合”、“培养”员工上,因为他们面对的是市场“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这需要我们的教学“作品”(既是学生也是真正的影视作品)必须走向社会、市场,接受社会、市场的检验,使学生与社会、市场“零距离”对接,我们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才能真正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山东政法学院新闻传播系在教学项目作品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方面一直在做不懈努力。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单位、公司组织的视频竞赛,一方面积极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现在我们已经与济南市十多家影视制作、广告、婚庆公司有合作关系,定期输送优秀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定期的反馈机制表明我们的学生实践能力强,业务素质水平很高。为了节省财力和人力成本,我们定期进行学生作品巡展活动,并进行评奖,由影视公司老板或总裁和校内老师组成专家评委,获奖作品将向济南市电视台有关栏目进行推荐。这对实践水平比较高的同学是一种激励和促进,为他们未来创作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空间。另外,定期邀请公司的老总或老板来进行就业辅导、职业面试等。
三、总结与思考
新闻学专业影视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研究旨在使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实践学习,能够制作出具有市场价值的影视作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新闻、影视制作人才,同时以反馈来检验我们的教学质量,指导我们的教学改革,使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实践证明,我们的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问题还很多。比如,我们的影视类课程还是很少,而且课程设置依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特色还欠缺,内容也不完善;项目化内容还不详尽,尤其是基础项目设置过多,综合技能项目偏少,类型短缺,有的类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最后的教学“作品”的推广环节是我们实践教学的短板,虽然我们有目标和措施,但囿于资金、实力匮乏,我们的市场推广还有待进一步的拓展。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期待山东政法学院新闻传播系进行的新闻学专业影视类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能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