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明比较文学原理》与《比较文学》的比较研究:从比较文学与文化的关系入手

2014-11-21

电影评介 2014年11期
关键词:比较文学文学理论

雷 杨

比较文学是以两国及以上文学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相比较其它文学研究,比较文学有着比较开阔的研究视角,具体表现为范围上的双重横向展开:地域上超越国界;学科上突破文学本身的界限。实质上,这种横向展开是从文学本身的研究向文学的文化研究的展开。前者是文学的跨文化研究,后者是文学作为文化子系统与其它文化系统之间的比较研究。可以说,比较文学是以比较文化和文化研究为基础的文学研究。这也是百年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

孟昭毅和陈惇等根据国内比较文学学科发展实际,同时结合国际最新研究成果,积极探讨并促进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新发展。针对比较文学由文本研究向比较文化、文化研究方向转变的新状况,两人各自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并在《简明比较文学原理》、《比较文学》中加以论证。两者观点新颖独到,同中见异,异中有同。下面结合具体内容来加以阐释。

一、文化作为一种文学研究立场

季羡林先生曾说过“比较文学的基础离不开比较文化,离开比较文化和文化研究来讲比较文学无论如何也是十分困难的。”[1]孟昭毅、陈惇等学者同样认为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跨越了语言和民族的界限,文学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文化却作为文学的最终表现内容。两者相互联系,互相影响。

第一,比较文学研究作为跨文化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维度: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仅仅停留在事实的还原上,影响研究的意义不大,如能进一步探讨影响和接受背后的东西,比较文学将会有新的发展。影响研究吸收接受美学的优良传统,进入文化层次研究,探究放送者和接受者所处文化体系的特点,将会达到对两种文化类型和文化心态的进一步认识。而平行研究也只有突破文化本身,进入文化层次才能够找到确定两者之间价值关系的共同基础。它从具体的文学现象出发,探讨人类文化发展的共同规律,同时通过对同中之异的研究,加深对不同文化特质的认识。

第二,比较文学作为跨学科的研究,是文学系统与其它子系统之间的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是把文学与其它学科领域进行比较,包括两个层次:首先,是从历史角度研究历史文学与其它科学之间相互融合、渗透的关系,比如诗歌与音乐,早期的诗歌都合乐演奏;其次,通过两个领域的比较,探寻人类认识世界的共同规律,同时,对文学认识世界、表现人的本质规律的独特规律做出更高层次的把握。

二、“文化”作为比较方式和研究方法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简明比较文学原理》与《比较文学》在处理文学与文化关系问题方面的一致性。但是,当我们更深入探讨,会发现虽然两者都提及文化,实际上两者关于文化的含义是有差别的。《简明比较文学原理》中提及的“文化”,是“比较文化”,是文化的一般概念;《比较文学》中的“文化”,实际上是一个专属名词,即“文化研究”,是一种非精英化的跨学科的文学研究。两者在处理比较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时,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各自有所侧重。

(一)“文化”作为一种文学比较方式

《简明比较文学原理》从文化的普通意义入手,探讨文学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孟昭毅等人将文学看作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此探究两者关系,揭示出比较文学实质上是文学与比较文化的一种结合:

第一,文学作为文化子系统。文学不是一个自在自为的封闭系统,“从根本上说,受制于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2]从静态关照角度来说,文学内容受到时代形势的影响,而形式受到民族心理的制约。从动态过程来说,文学活动分为几个重要环节:作为表现对象的“客观世界”,更多的是人类实践;作家是文化塑造的结果,体现在文学选择和表现上;作品的发行流通,无疑是取决于当时社会的技术手段;读者的审美阅读活动是在“期待”中完成,带有文化意味。同时,文学与平级子系统又相互影响:从共时角度看,文学受宗教文化、道德文化影响很大;从历时角度看,文学受到政治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制约,这时,文学作为一种表现方式,民族精神神游其中。

第二,文学的文化批评模式。文化批评首先是把文学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研究,在系统论原则的启示下,在文化的整体系统中把握文学的本质和功能;其次,文化批评以“文化”为核心概念,运用文化学的基本理论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以“人”为起点和终点;再次,文化批评不仅对文学的意蕴做出文化阐释和价值评判,也对文学的本文做审美性的研究和批评。

第三,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的结合。比较文学研究上升到文化层次的研究,在两种现象的比较中,探寻其文化意义,再以这一文化意义反观文学现象。影响研究结合接受美学理论;平行研究突破文学本身,进入文化层次;跨学科研究,加强与其它学科理论之间的联系,比如后现代理论、阐释学等理论。值得注意的是,比较文学不等于比较文化。比较文学以文学为出发点,审美文化才是其中心。比较文学只有进入文化比较的层面,而不是就事论事比附异同,才能注入新生命,获得自身的存在价值。

(二)“文化”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主要探讨比较文学对当代文化理论的吸收借鉴,运用到文学研究方面则以“文化研究”名义出现。“文化研究伴随着解构主义思潮的出现而兴起,是一门异于比较文学的非精英的跨学科的研究。”[3]对于文化研究的崛起,比较文学学者持两种不同意见:一部分学者将其视为对传统经典文学研究的挑战而加以封杀,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广阔的文化语境中从事文学研究,这就促成了经典文学研究向通俗作品研究的转变。陈惇等人所著的《比较文学》则是后一种思想的具体体现:

第一,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后现代理论是一种文化理论,它以后结构主义为基干,包括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等不同流派。它对比较文学的影响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比较文学向泛文化化、非文学化的方向发展,使原本属于文学研究这一支的比较文学脱离文学研究的实际;另一方面,调整了比较文学近二三十年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偏颇,消解民族主义与欧洲中心主义的偏见,拓宽研究疆域,为其输入新观念;

第二,阐释学、接受理论与比较文学。现代阐释学关于理解的普遍性、历史性和创造性的一系列原则,无论是在比较文学视野的开拓,还是在具体作品的解读方面,都提供了值得重视的探讨方法。阐释学的成功发展直接催生了接受美学。接受研究从接受者的角度逆向思维,将以往单向的研究过程变成双向的研究过程,形成了二维平面的开放性的思维方法。它不仅弥补了影响研究理论与实践的不足,而且为拓宽比较文学研究空间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第三,文化相对主义与跨文化文学研究。文化相对主义以相对主义的方法论为基础,认为每一种文化都会产生自己的价值体系,任何一种行为,如信仰、风俗都只能用它本身所从属的价值体系来判断。它主张文化共处的基本原则,即“和而不同”,反对欧洲霸权主义和一元论。文化相对主义影响下的比较文学将会向以下四个方面发展:一,异质文化之间,文学的互补、互证、互识;二,比较文学向总体研究发展;三,比较文学研究将更加深入文化层次;四,跨学科文化研究将更加受到重视。

结语

《简明比较文学原理》和《比较文学》作为国内有代表性的比较文学教科书,在对待文学与文化关系的问题上同中见异:相同之处,皆认为比较文学研究离不开文化及文化研究;不同之处,《简明比较文学原理》从文化的一般意义角度探讨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文学研究对文化的承载与超越,《比较文学》则从当代文化理论与比较文学的关系入手,探讨学科对文化理论的批判与接收,进而拓宽学科领域,促进比较文学的长远发展。总而言之,比较文学是以比较文化和文化研究为基础的文学研究,而“比较文化”和“文化研究”则为比较文学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长足动力。

[1]乐黛云,陈跃红,王宇根,张辉.比较文学原理新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

[2]孟昭毅,黎跃进,郝岚.简明比较文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80.

[3]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69.

猜你喜欢

比较文学文学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我们需要文学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法国和美国比较文学理论研究与发展探析
我与文学三十年
变异学——世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突破
走向世界文学阶段的比较文学:主持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