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论·论文》与《文赋》的相关性研究

2014-11-21赖雪芳

电影评介 2014年12期
关键词:文赋陆机曹丕

赖雪芳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文学自觉的时代及文学理论丰富发展的时代,建安以后,随着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的削弱,文学能够较自觉地从作家的切身体验来表现社会生活与个人情感,这时期,关于文学理论方面的著作明显增多。鲁迅称魏晋以后成为“文学的自觉时代”[1],首先也就是从这一时代的理论意识着眼。

其中曹丕《典论·论文》批评两汉以前轻视文学的现象,指出文学的独立地位,同时提出自己的文学主张。直到陆机《文赋》出现,文论渐渐趋于成熟。

一、文体的语言风格

曹丕《典论·论文》在说到文体风格,提出“四体八科”之说,《典论·论文》中提到:“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末尚实,诗赋欲丽。”[2]指出八种文体的四种类型风格特点,曹丕指出的各种问题特点并不完全正确,但看到各种问题的区别,首次提出本同末异说。陆机的《文赋》在此基础上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3]《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并对每一类的特点也有论述,并进一步提出怎样使风格、文体和内容相一致,而曹丕只提出“文以气为主”,没有涉及这类问题。

陆机对曹丕的观点有所发展,他以极其精练的语言概括了十种文体的语言风格特征及审美要求。陆机对语言风格的认识并不是独立的,而是与“意物相称,文辞逮意”相关联的,是立足于文体同语言一致、思想内容同语言形式统一的观点:不同的文体应该有不同的语言风格特点和审美要求。陆机的文体语言风格论的观点是语言符合所反映的客观内容,语言同文章的内容、思想感情相一致;内容情感不同,语言风格也应相异。提出的这种文体语言风格,是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曹丕《典论·论文》的,当然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突破,更有针对性和具体的提出文体的语言特征及要求。原来曹丕的《典论·论文》说“诗赋欲丽”已经注意到诗歌应该具有美感的问题。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把抒情的内容和美丽生动的变形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比曹丕提出的具体、全面,在理论上毫无疑问是前进了一步。

二、作家的写作风格

曹丕“文气说”为文章的创作而提出的。曹丕主张“文以气为主”,他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4]他对建安七子的作品做的评论有褒有贬。他说评论孔融的作品具有豪爽的精神气质,但思想性差;评论应玚的作品平和而缺乏刚健之气;评论刘桢的作品刚健洒脱,但文辞粗糙;评论王粲擅长辞赋,但文气纤弱不振。从这些评论可以看出,曹丕肯定作家的写作风格有爽朗、奔放、遒劲、刚健,不赞成的是舒缓、松散、纤弱。简而言之,作品中高逸遒劲的精神气概和质朴精练的风格,是曹丕所主张的。

在王运熙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5]中谈到陆机《文赋》在讨论文章体貌风格多样性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到由于作者个性、审美爱好不同,造成作品风貌的多样性。“故夫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二是不同的体裁,其体貌风格各异。“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陆机还说“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期穷形而尽相。”“体有万殊”是指文体是千差万别的。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由于受到作品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和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会呈现出纷纭复杂的情况。总之,除作者爱好不同和文章体裁不同形成作者风貌不同之外,陆机还曾言及作者生活经历和作品风貌的关系。

三、文学的价值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明确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认为文章有利于治国和立身,这是从统治阶级立场,把文章提高到立德、立功之后,并认为文章与治理国家同等重要。另外,曹丕所谓的“不朽之盛事”是包括那些一般的抒情咏物的诗赋在内,从而提高诗赋等纯文学的地位。曹丕认为文学创作是“千载之功”,有益于千秋万世。正如李泽厚先生所说:“曹丕所以讲求提倡文章华美,是与他这种对人生不朽的追求相联系的。文章的不朽当然也是人的不朽,它又正是前述人的主题的具体体现。”[6]曹丕力求建功立业或著述文章以垂名后世,从而求得精神之不朽,当时这是一种全新的文学观。

当然,由于曹丕提倡文学,使文学价值被社会空前认同,文学从此从附庸中解放出来,提高了文学家的社会地位和责任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掀起了中国文学史上文人创作的高潮。同时,由于文学地位的空前提高,必然也会促进对文学写作进行专门的深入的研究,从而使文学理论批评的重心由探讨文学的社会教化作用,转向研究文学本身的创作规律及各体文学的特征,最终促使文学理论批评的深入。在曹丕之后,《文赋》、《文章流别集》、《文心雕龙》、《诗品》等文学理论巨著相继出现,形成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一个繁荣发展的高潮时期。

陆机《文赋》中“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7]在此,陆机表明,文学创作不仅是一已感情之抒发,一时心境之表现,而更为看重的是,文学应该成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宏伟之作,有着超越时空的广阔视野与独特价值。“俯贻则于来叶,仰观象乎古人”,指文学创作应该垂范后世。

四、文学批评的态度

文学批评的态度问题在《典论·论文》有所涉及。像文本写到“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谓己为贤。”

在这些论述里,批评了两种错误的态度:一是批评文人相轻的恶习,一是批评“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现象。贵远贱近就是贵古贱今;向声背实就是崇尚虚名而不重实际。曹丕批评这样的现象,而且还宣称当代的一些优秀作品超过了古人,是两汉文学批评中进步思想的继续。批评文人相轻的恶习,是曹丕对文学批评理论的新见解。他认为作家的气质个性各不同,文体多种多样,各个作家的作品应该是“各以所长,相轻所短”的。曹丕认为正确的批评态度不应该是文人相轻,而应该是“审己以度人”,进行公正的事实求是的评论。

《文赋》的文学批评态度,主要针对文学作品,指出作文时应该注意的一些具体问题。关于文章怎样才美的观点,他说:“其为物也多姿,其为体也屡迁。其会意也尚巧,其谴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8]他认为文体体貌虽然丰富多变,但也有些相同的审美标准:构思立意应该巧妙,文辞应该妍丽,还应有声音之美。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探析,可以得出,《典论·论文》和《文赋》是存在许多相关性。

[1]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2005:464.

[2]夏传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名篇今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170.

[3]周振甫.古代文论二十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90.

[4]李天道.古代文论与美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03.

[5]王运熙,顾易生.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79-80.

[6]薛亚康.曹丕《典论·论文》的价值和在文学批评史上的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8(1):99.

[7]崔林芳.陆机文赋的雅与艳[J].运城学院学报,2013(4):76.

[8]陆机,张少康集释.文赋集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132.

猜你喜欢

文赋陆机曹丕
Research on the energy consumption mechanism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allium indium tin liquid metal arcing process
黄耳传书
曹丕组织“驴叫葬礼”
给曹丕的建议
曹丕:武功比文采更好
“陆机巧而碎乱”辨
从《文心雕龙》看刘勰对陆机的批评
陆机《文赋》的抄本及译本考述
曹丕的击剑比赛记载
浅论陆机诗歌中的时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