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演“方卿”的创作感受

2014-11-21邵洪良

剧影月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淮剧曲调前辈

■邵洪良

优秀传统剧目《珍珠塔》是一部久演不衰的剧目。众多剧种都有版本,其中苏南以锡剧最为流行,而淮剧《珍珠塔》虽未搬上大荧幕,却也曾红透苏北一片天,其独特的地域风格,诙谐通俗的方言道白,使该剧贴近生活,贴近观众,也就是比较接地气,剧中许多优美、朴实的旋律,更是成了观众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唱段,主人翁“方卿”亦成了淮剧小生最爱扮演的角色之一。

“方卿”这个角色戏份很重,主要场次有“见姑”、“赠塔”、“劫塔”、“羞姑”,除“劫塔”外,其余三场皆以唱为主,当然“四功五法”唱为首嘛!要想演好这出戏,首先要以唱入手,由于淮剧传统老戏缺乏整体的音乐设计,因此剧中的曲调形式以叙事为主的“老拉调”“自由调”居多,显得有些单一,然而从剧本上看,唱词中既有一张一弛的对唱,也有亦悲亦愤的独白,怎样才能让单一的曲调富有感染力?怎样才能用唱腔去表现“方卿”跌宕起伏的情感?同样的曲调前辈、老师们为何能演得出彩,而我却找不到感觉呢?此时我想到了一个字“偷”。何不看看别人是如何表演的呢?为此我搜索了众多名家的演出视频,逐一观赏,细心揣摩,功夫不负有心人,半月的刻苦专研,我终于略知门径。这一句唱腔为什么要这样唱?那一个眼神为什么要那样瞧?这一个水袖为什么能这样丢?那一个动作为什么是那样摆?一个命运多舛、带有传奇色彩的“小方卿”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那些“偷学”来的名家名段被我在排练场加以运用,居然取得了导演的认可。

就拿“赠塔”这场戏来说,“小方卿”在兰芸堂饱受姑母冷眼讥嘲,且逐他从后门离去,此时的“方卿”愤恨之情已达到了顶峰,幕内起唱:“恨只恨姑母娘把良心变……”为了把这段饱含羞愤的唱腔爆发出来,我模仿了淮剧名家曹恒松先生的表演,曹先生宗“麒派”,其表演风格火爆、激情,极富感染力,用这样的表演风格恰到好处地将“方卿”此时此刻的悲愤之情宣泄得淋漓尽致。直到在后花园邂逅表姐“陈翠娥”,“方卿”心情才稍有平息,然而与表姐的对话依旧是冰火两重天,一边是情意绵绵,一边是意冷心灰,此处我借鉴了淮剧名家高春林老师的唱腔。高老师的唱腔由锡剧“彬彬腔”演化而来,高亢处铿锵有力,婉转时细语绵绵,不卑不亢,不温不火,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方卿”穷不失志的傲骨,和面对表姐馈赠盛情难却的纠结心情。剧中还有一些“偷”来的表演,此处不再一一冗叙,总而言之,剧目公演之后,我演的“小方卿”得到了领导、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当然,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说所有好的东西都肯定适合自己,要想把一个个风格迥异的水果串成一串串的糖葫芦,除了多看多学,更需多思多练多请教。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琢磨玉器,引用这句话为题,亦有借他人之长打磨自我之意,淮剧界到我扮演“方卿”之时也不知是第四代?第五代?……亦或更多代!对我多多益善,前辈、老师们对于“方卿”这个人物的二度创作为我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资料,让我在排演期间找到了创作的捷径,从而根据自身条件,博采众长,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使得我扮演的“方卿”与前辈、老师们相比,既存在大同,又有小异,既有借鉴,又有创新,哈!说不定哪天我也会成为别人借鉴的对象,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传承”吧!

猜你喜欢

淮剧曲调前辈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淮剧还好吧
前后辈文化,韩国人的处世之道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能赢吗
青年志 三位青年“创业史”——心思始终“钉”在超越前辈
江苏淮剧博物馆漫谈
倪家凤淮剧演唱会在宝应举办
小淮剧《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