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演的文本意识与空间思维
——话剧《周江疆》导演随笔

2014-11-21潘光宇

剧影月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话剧戏剧舞台

■潘光宇

导演的文本意识与空间思维
——话剧《周江疆》导演随笔

■潘光宇

一位年仅27岁的“富二代”老总毅然投身火海,救出了10名员工,周江疆的事迹一夜之间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传遍了全国,感动了许多国人,话剧剧本《周江疆》也应运而生。但是,如何将一向遭人诟病的“富二代”作为英雄人物搬上舞台,让观众接受,让观众感动,这是摆在话剧《周江疆》导演面前的一个“堡垒”,必须攻克。于是,我查找了各种关于周江疆的资料,但是,周江疆年轻而平凡,从无惊人之举,亦无坎坷人生,我一时难以定位周江疆这个人物,更无从开掘其精神内涵,确立一个既有高度,又有深度的立意,完成全剧的最高任务,从而让观众接受,让观众感动。

当下中国话剧有一种流弊,由于话剧演出的市场意识不断被强化,被绝对化,导演生怕没有“卖点”,观众“坐不住”,便极尽舞台技术之能事,调动一切手段让戏剧演出更加“好看”,再加上舞台的高科技表现手段不断地科学化、技术化、规模化,舞台导演的地位随之提升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逐渐拥有了绝对的话语权,成为一部戏剧自文本创作至演员表演、舞台演出的绝对中心,无意间挤压了戏剧文本的精神追求和哲理意韵,话剧的文学性逐渐被边缘化了。

但是,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话剧是编剧的艺术,这个基本常识并没有过时。一部中国话剧史,就是以郭、老、曹的《屈原》、《茶馆》、《雷雨》为代表的中国经典话剧文本构成的。话剧文本的“一剧之本”一向是导演、演员、舞台美术等任何一个话剧综合体所遵循不悖的,特别是文本的文学性、哲理性以及作家对于生活的认知性是一部话剧真正的价值所在,导演随意改动剧本或者是脱离剧本的演员表演都是不可取的。当下中国话剧的技术化、娱乐化、市俗化甚嚣尘上而且愈演愈烈,正是因为脱离了文本的文学价值而遭人贬损,原本想追求市场效益的话剧,却更多更快地丧失了观众,丧失了市场。中国话剧若要找回高雅的观众,高端的市场,只有找回或者重建这一基本常识,才能真正让话剧回归其哲理的、人性的文学殿堂,让现代话剧观众重新回到高雅的剧场里来。而要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导演是至关重要的。

话剧《周江疆》是一个舍身救人的英雄题材,这样的题材太多,是缺乏新意的,但是,周江疆是一个“富二代”,人物与事件的反差也是十分明显的。编剧高龙民是一位资深的剧作家,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和舞台实践,经过与编剧多次沟通,我逐渐走出了舍身救人的英雄模式,从社会意义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个戏,确立了话剧《周江疆》的立意走向,即:1.挑战“为富不仁”的传统观念。2.财富无关道德,人性自有大美。3.揭示中国“富二代”社会群体的现实意义。同时,要完成这个全剧的最高任务,必须确立周江疆性格发展的“红线”,即:从天真、莽撞到细心、稳重;从不愿子承父业的清纯开始,经过一系列的磨难,成长为一位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建筑业老总。全剧紧紧围绕这根“红线”,使得周江疆最终奋不顾身地跳入火海,救出10名员工,这一跳,成为他性格的必然,揭示出人物性格的“偶然存在于必然之中”的哲理意韵,让观众逐步接受了这个“富二代”的英雄壮举,并为之感动。

实践证明,“一剧之本”的戏剧观念必须坚守,只有强化了文本意识,导演才不会沦为“技术性、娱乐性”的舞台工作者,而是一位真正的戏剧艺术家。

当然,文本是扁平的,是供人阅读的,只有时间,没有空间,而导演的空间意识更加重要,其空间思维能力的大小强弱,决定了舞台未来演出的高下成败。所谓空间思维,即:心灵的世界,心中的舞台。画家的世界是画布,导演的世界是舞台。要将一个扁平的文本立在舞台上,导演需要有一种非凡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话剧《周江疆》有室内戏,有野外戏,还有火灾场面,导演的空间意识必须突破镜框式舞台的限制,让心灵的世界展现在舞台上。这个戏在导演的处理上,我运用沙幕作间隔,延伸出周江疆的内心世界;我用侧幕和烟雾,通过演员的表演,激发观众的心理想像,延伸出火灾的场面;我又用朦胧闪烁的灯光与景片的相互映衬,表现出建筑工地的远景,延伸出周江疆的工作环境;而最后一场,我用所有剧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表现出人们对周江疆的怀念与追思,延伸了文本的无限空间感。

导演的文本意识与空间思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矛盾,又统一,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导演缺乏文本意识而随意改动剧本,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演缺乏空间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必然会照本宣科。当年,莫言的小说改编成电影《红高粱》,迎亲一场,莫言的文本写了两千字,而导演张艺谋处理这场戏,只用了两个字“颠轿”,电影拍出来加了一首歌,整场戏用了十一分钟。这是张艺谋空间思维的结果,是导演与编剧良性合作的范例,也是导演的文本意识与空间思维最佳的结合。导演话剧《周江疆》,我的文本意识与空间思维也得到了演出实践的证明,观众接受了,感动了。去年,《周江疆》在南通、烟台等地演出40余场,剧场效果很好。

话剧是西方舶来艺术。西方文学三大类:诗歌、小说、戏剧,是将戏剧归为文学的,可见戏剧的文学性是不可缺失的。强化导演的文本意识与空间思维,既是导演与编剧合作的良方,也是导演不失为戏剧艺术家的文学保证。

猜你喜欢

话剧戏剧舞台
话剧《坦先生》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有趣的戏剧课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话剧《二月》海报
戏剧类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吧啦吧啦小舞台